注册

为了不被忘却的伤痛 六安籍女护士撰写唐山地震回忆录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16-07-28 08:04:07废墟下靠半瓶墨水活下来的女人、在医院住了452天的双下肢截瘫病人……当年在烟台海军四零七医院参与137名唐山地震伤病员救治的安徽

原标题:为了不被忘却的伤痛皖籍女护士撰写唐山地震回忆录

废墟下靠半瓶墨水活下来的女人、在医院住了452天的双下肢截瘫病人……当年在烟台海军四零七医院参与137名唐山地震伤病员救治的安徽护士孙黎黎,昨天在合肥家中向记者讲述了当年的故事,她还将回忆整理成文,希望为后人了解那段历史提供素材。

一千公里外感受唐山地震

今年63岁的孙黎黎是安徽六安人,1975年从护校毕业,第二年来到了烟台海军四零七医院工作。半年后,孙黎黎赶上了唐山大地震。“那年夏天特别热,我上了小夜班后,回宿舍休息,睡梦中感觉到床在倾斜,晃得头晕。”

劳累一天的孙黎黎翻了个身很快又睡着了。一觉醒来已近中午,孙黎黎钻出纱布蚊帐,看到床头柜上摆放的一叠书,呈楼梯状倾斜着,还有两本掉在地上。这时,卫生员万云回来了,进门就问,“孙护士,昨天夜里地震你知道吗?”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听到的消息更多了。“有人说科里上午收了一名在地震时急于跳楼逃生,结果摔伤骨折的男病人。这名病人是来烟台出差的,因为曾经遇到过地震而特别敏感。”

第二天,报纸和广播正式报道了唐山大地震,孙黎黎这才知道,原来烟台只是受唐山地震所波及的城市之一,而烟台距离唐山有一千公里。接下来的几天,随着消息越来越多,孙黎黎和同事们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首批伤病员凌晨送到医院

当时,四零七医院成立的救灾医疗队,已经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奔赴灾区施救。但医院又接到指令,要求准备收治即将到来的唐山伤病员。“伤病员分两批,一共137个人,都是重伤的,第一批是8月6日到的。”

孙黎黎和同事们立刻行动起来,首先是动员住院的病人出院。“我们只有大概200张病床,外科大概是80张,所以要动员正在医院的病人出院。”让他们欣慰的是,听说唐山地震伤病员要来,能出院的病人基本都出院了,“最后只有一个病房,还住着少数仍需留院治疗的伤病员,其他都腾空了。”

8月6日凌晨,一辆辆车开进医院,护士长对所有人说,“姑娘们,快下来准备接伤员吧。”孙黎黎她们快速往楼下跑。“这批伤病员多数是肋骨、椎体、骨盆、四肢骨折的病人,大部分都是直接抬到外科病房。”

孙黎黎现在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些伤病员时的情景,“男性伤病员多数只穿着短裤,有些女性伤病员穿的是部队发的白衬衣,一看就知道是解放军脱下自己身上的衬衣送给她们的,还有个别男性伤病员祼着身体,仅盖了一块布。”

患者高烧不退她着急梦游

一名叫做王振和的60多岁伤者,被送到了孙黎黎所在的病房,“他是糖尿病患者,地震时砸伤左腿,左踝部开放性骨折。”孙黎黎跟他说话,但王振和反应迟钝。后来,孙黎黎护理的时候才发现他的双耳里都是沙石,堵住了耳朵,“我看了非常心痛,只觉得要对他们更好一些。”

“大量伤病员一下子涌入,我们一直忙到后半夜,最后是护士长一个个找到我们,劝大家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必须要休息,我们这才陆续回到医生办公室,在桌上休息。”入睡前,孙黎黎还有一件事放心不下,就是王振和一直在发热。孙黎黎一边想着,一边迷迷糊糊入睡,“结果梦游了,我把手搭在身边同事头上,问人家退烧了没,被同事说‘神经病’。”第二天早上醒来,孙黎黎立刻去看王振和,结果发现他烧仍未退。

孙黎黎去找医生,但医生都在手术室,“那么多伤病员,医生在手术室里一直出不来,连续做手术。”孙黎黎就利用中午和晚饭时间,在手术室门口等,最后,总算盼来了医生,发现王振和的左下肢感染了“气性坏疽”,于是赶紧进行单独隔离治疗。

孙黎黎告诉记者,王振和最后活到了七十多岁,“在唐山大地震30周年的时候,他的孩子在烟台当地报纸上登了一篇文章,说父亲临终的时候,还念念不忘四零七医院是救他的地方。我们听了这个事,都很有感触。”

学会了听伤病员倾诉遭遇

刚来的那几天,伤病员情绪很不稳定。一天晚上,孙黎黎正在做护理,隐约听到有女人的哭声。开始哭声不大,不一会儿,哭声大了起来,哭的人也增多了。

原来,二楼一间女病房里的伤病员说到了地震时的伤心事,忍不住相拥而泣。

孙黎黎担心哭声会感染更多的伤病员,说了几句安慰的话,谁知说了几句,大家哭得更厉害了,急得孙黎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安慰她们,只得将水杯里再续上些开水,递到她们手中。“她们都是经历了大地震后幸存的伤残者,看着家毁人亡,我能理解她们的心情。可伤病员们如果全哭起来,既影响睡眠,也不利于伤口恢复。”

也许是被哭声感染,隔壁病房一个十六岁的病人也哭了起来,孙黎黎赶紧安慰,小病人反而放声大哭起来,接着病房里的伤病员都开始抽泣。孙黎黎急得一身是汗,“只差没和他们一起哭。幸亏政治处的魏绪平干事来了,才让伤病员停止了哭泣。”孙黎黎用心记下魏干事的话,然后到女病房里现学现卖,听女伤病员倾诉她们的遭遇,“哭声慢慢停止了,从那时起,我下班后就经常到病房里跟她们聊天。”

女子废墟下半瓶墨水求生

在所有病人的倾诉中,有一个人的故事最让她记忆深刻。“她大概30多岁,性格开朗,名字我没问,每次我去病房,她都主动向我问好。”有一天,这名女病人对孙黎黎说,“我看到你们,就像看到解放军一样踏实,就像自己的亲人。我这条命,是解放军给的。”

这名女病人出差住在宾馆,地震后房屋倒塌,下肢被压在水泥预制板下不能动弹。她在废墟下压了两天两夜,嗓子喊哑了,力气也用完了,受压的下肢巳经麻木到没有感觉。“可她的脑子是清楚的,就用两只手在两侧的废墟中慢慢摸,想寻找一点能充饥的食物和水。”最后,她摸到了一只墨水瓶,便将瓶中剩的半瓶蓝墨水喝完。

直到第三天上午,她在迷糊中听见有人在附近说话,她努力睁开眼,从空隙中看到一些穿着黄色军用胶鞋的脚。“她立刻感觉是解放军来了,于是又竭尽全力大喊救命。”外面的人停下了,问“里面有人吗?”她赶紧拿起碎石敲击旁边的预制板,外面的人终于开始施救。“当头顶上终于露出一小片亮光时,解放军告诉她不要急,她却一个劲摇头,做手势要喝水,因为实在太渴了。”

但那时,解放军也没一滴水了,“这个女病人实在无法忍受咽喉干渴欲裂,打手势要解放军给她一口唾液。施救的人看懂了手势,几个人低下头,每个人对着她满是裂纹和血痂的口唇,送上了自己的唾液。”当这个女病人被解救出来时,看见几个解放军双手全部破溃,指尖上沾满了鲜血,他们是怕携带的铁器伤着她,硬是用双手将她从废墟中解救出来。

希望年轻人了解那段历史

孙黎黎的“回忆录”里,还写了很多伤病员的故事。其中有个叫刘爱英的病人,地震造成双下肢截瘫,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在我们这里住了452天,是时间最长的病人。后来她能拄着双拐行走一点路,也能坐着轮椅操持简单家务,我们都很高兴。”

在全院人的努力下,唐山伤病员的伤情逐日好转恢复,收治的137名伤病员无一例死亡,治愈的伤病员陆续出院,开始了新生活。“40年了,很多往事我都不记得,但1976年这段日子的经历,我永生难忘。”孙黎黎说,在收治伤病员的那段日子里,医院经常收到人们送来的慰问品,“比如毛巾、香皂、牙刷、牙膏、针织汗衫等伤病员急需的生活用品。”另外,烟台郊区人民公社的社员们也开着拖拉机,送来新鲜水果,“在物质匮乏的1976年,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人们朴实的情感。”

所以,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的时候,孙黎黎将记忆整理成文,“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了解并记住这段历史。”

[责任编辑:吴振北]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