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安徽红色小镇汤家汇:一个村庄走出25名红军


来源:新安晚报

一处处传统村落、一座座古寺庙、一间间古祠堂都是汤家汇镇红色历史的见证。在这座古镇里,有个距今300多年的中国传统村落——李家老湾,这个村庄曾有25人参加红军,被誉为&ldquo

一处处传统村落、一座座古寺庙、一间间古祠堂都是汤家汇镇红色历史的见证。在这座古镇里,有个距今300多年的中国传统村落——李家老湾,这个村庄曾有25人参加红军,被誉为“红军村”。

汤家汇镇位于大别山腹地,是安徽省金寨县的西北门户,为豫皖两省的交通要道。大革命时期,汤家汇镇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度成为豫东南和皖西北红色革命政权和革命武装军事指挥中心。

在“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记者近日随由安徽省中央新闻单位记者站联合会与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举办的“红色文化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汤家汇。

1924年,共产党员詹谷堂来到了笔架山农校,组织周维炯、李梯云、罗志刚、漆德玮、漆禹源等12名进步师生,建立了笔架山农校党小组,后发展为党支部。

据汤家汇镇党委书记邵先成介绍,这是以金寨为中心的鄂豫皖边区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也是迄今为止史料显示中国共产党在六安市境内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这批党员后来成为豫东南、皖西北地区革命斗争的核心,并在1929年领导发动了立夏节起义(商南暴动)。

此后笔架山农校党支部发展了一批又一批党员,笔架山农校成为革命火种的熔炉,革命骨干的摇篮。

邵先成告诉记者,汤家汇镇是金寨最早爆发革命的地方,曾是豫东南、皖西北道委和道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金寨县诞生的11支红军队伍,有3支诞生在汤家汇地区,境内遗迹遗存众多,革命遗址遗存有61处之多,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中共豫东南、皖西北道委,道区苏维埃政府--接善寺,赤城县六区一乡列宁小学旧址,赤城县邮政局旧址—徐氏祠,豫鄂皖省委会议、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合编地旧址—胡氏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

公开资料显示,1934年,红25军和28军在豹迹岩胡氏祠合编成红25军,这是长征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队伍,被誉为长征的先锋,胡氏祠也因此成为国保单位。

2014年,汤家汇镇成为安徽省首批红色小镇。汤家汇的历史决定了这里是红色革命政权机构设置早、部门全、运转时间长,有完整的红色政权道委、道区苏维埃乃至县、区、乡、村五级苏维埃政府的纵向体系,还有政治保卫局、工会、妇联、少共委、赤色邮局、枪械局、印刷厂、医院、报社等部门组成的横向体系,堪称一座完整的“苏维埃城”。

汤家汇镇现存古迹主要是古寺庙、古战场、古村落、古桥、古墓等。现存较大较好的传统村落51处,其中国家级传统村落3处,省级传统村落7处;有各类古树名木205株、古树群18处,最长的薛山大庙古银杏树有1200多年历史。

近年来,汤家汇镇以红色为主题、古色为映衬、绿色为理念,在协调并进推进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红、古、绿的有机融合,在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中,融入红色文化。

邵先成举例说到,在豹迹岩美丽乡村建设中规划建设乡村红色文化大舞台;在金刚台国家登山步道建设中,融入金刚台妇女排、红军洞等红色文化元素,并连续两年成功举办“重走红军路”金刚台登山健身活动。

在突出红色主题的同时,汤家汇成立特色农业产业联盟,吸纳52个会员,链接种植基地2.3万亩,养殖畜禽6万头只,2016年有11个农特产品获得有机转换认证,并规划建设占地25亩的特色产业联盟仓储加工园区,致力绿色发展。

古稀之年的石欲勇身体不太好,是村里的贫困户,记者在鄂豫皖革命旧址群见到他时,他正在打扫路面。平日里,石欲勇依靠看护着镇上的3处红色历史遗迹来增加收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豫东南道委、道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展馆。 张强摄

石欲勇告诉记者,他和老伴养了两头猪和五十只鸡,政府每年会根据政策补贴他们家。“一头猪一年补贴500元,现在加上看护(红色)遗址,收入比以前多多了。”说话间,石欲勇黝黑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责任编辑:周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