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五大发展美好安徽闯新路】 宣城:“绿色引擎”激活新动能


来源:中安在线

“山水诗乡,多彩宣城”,处处美妙神奇,美在生态、妙在景观、神在文化、奇在山水。近年来,“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宣城市把生态保护作为“生命线&rd

“山水诗乡,多彩宣城”,处处美妙神奇,美在生态、妙在景观、神在文化、奇在山水。近年来,“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宣城市把生态保护作为“生命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先导战略,凝心聚力建设有品有位的文化生态之城,瞄准生态“大公园”、文化“大观园”、旅游大乐园、宜居大家园,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宣城样板”。

9月2日,空中俯瞰宣城市梅溪公园。记者徐旻昊摄

生态创建,天蓝地绿美起来

9月的皖东南,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漫步在广德县东亭乡,仿佛进入了一座生态大公园,空气清新,干净整洁,十分清爽。 “我们在全县率先试点开展农村源头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通过技术手段,让垃圾成为苗木种植大户和农户改善土壤肥力的‘宝贝’。 ”9月2日上午,东亭乡党委书记傅明辉告诉记者。

一桶桶餐厨垃圾经过设备加工,“变身”一袋袋有机肥料,这是记者在东亭乡垃圾资源再利用中心看到的一幕。这个垃圾处理设备日处理生活垃圾1吨,可产有机肥料200公斤到300公斤。傅明辉告诉记者,东亭乡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约六七吨,通过农户和中转站两级分拣,一部分有机垃圾经过处理变成肥料,一部分可回收的废品被商贩收购,剩下约有30%的垃圾进入县垃圾处理场。在实现资源化利用的同时,做到了减量化处理。

穿行在绿树环绕、安静整洁的宣城市梅溪公园,很难想象这里以前曾是城中村,散步游玩的市民三三两两,神态悠闲。 “我们这个公园是政府的大手笔,本来可以盖楼造房子,但是建成了市民公园,我们老百姓最欢迎。 ”9月1日晚上,在公园散步的市民陈莉告诉记者。

宣城市突出规划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引领作用,以“一山一湖三河十园多廊道”为重点,按照“300米见绿地、500米见公(游)园”的标准,着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水平。截至目前,该市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553.08万平方米,各类公园21个,街头游园51个,生态城市建设风貌基本形成。

生态创建,让宣城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气更爽”。该市成功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是首个也是唯一的“安徽省生态市”,实现国家生态县全覆盖,国家生态县占全省二分之一,是全省3个单元生态环境状况最优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我省首个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前期工作的地级市。全市共创成国家级生态乡镇55个、省级生态乡镇47个,国家级生态村6个、省级生态村149个和市级生态村561个。

强力治污,“绿剑”高悬亮起来

泾县是著名的“中国宣纸之乡”,境内现有宣纸企业15家,年生产能力近1300吨;书画纸企业100多家,年生产能力近20000吨,年产值3亿多元。随着产业的发展,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特别是沿用碱法蒸煮檀皮制浆过程中产生的蒸煮浓黑液处理难度大,影响水环境事件时有发生。

从2011年开始,作为宣纸手工纸行业领军企业的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攻坚,研发出一条浓黑液综合处理的新工艺,提取的碱木质素或磺化木质素可作为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建设行业。去年以来,该县其它14家宣纸生产企业与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檀皮蒸煮黑液委托处理协议,建立了宣纸生产浓黑液集中处理机制,宣纸浓黑液污染治理走上了集约节约之路。

泾县环保局局长王益珍告诉记者,宣纸集团公司每年通过新工艺从浓黑液中提取的碱木质素或磺化木质素1000吨,销售收入240万元;年处理浓黑液12000吨,新增收入336万元。 “浓黑液集中处理机制的建立,一举解决了长期困扰宣纸行业的污染问题,实现了浓黑液零排放。 ”

守住青山绿水,就是留住金山银山。宣城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 2015年初,该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主任、市长为第一副主任的市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市政府委派环保督察员制度和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连续6年开展环保“绿剑行动”,提升环境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加强环境执法监管,成为全省环境违法率较低的城市之一。

2012年以来,该市坚持以环保手段淘汰落后产能,至2016年底,全市共关停企业279家。同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环评准入关,从源头控制污染。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539个,其中市本级审批174个,否决建设项目57个,预计投资总额32.26亿元。

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快起来

在宣城经开区,安徽卓越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正引领该市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导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崛起。该公司技术团队来自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通过新技术应用和工艺改进,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实现了生产环节的节能环保。 “我们的产品解决了电池在低温下的性能痛点,零下20℃低温下放电容量保持率仍可以达到80%。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 ”公司负责人陈亮告诉记者。

在生态创建、强力治污的同时,宣城市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绿色引领,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激活发展的绿色新动能。今年1月15日,在全国第三届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新标杆盛典上,该市继2015年度获评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城市后,成功入选“2016创新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宁国已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耐磨铸件产品生产基地。针对产能过剩和环保压力,宁国积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升级,淘汰了数十家耐磨铸件企业,大大增强了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去年以来,宣城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线,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重点产业,加大力度培育,使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集聚,作用更加凸显。去年宣城新引进省扶持的高水平创新团队数在安徽省领先。并初步形成制造强市建设的产业、企业、产品和技术优势,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49户,位居全省第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7家,位居全省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7.6亿元,位居全省第七。

保护环境绿色发展成为宣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生态大公园、文化大观园、旅游大乐园、宜居大家园正在从蓝图变成现实。 2016年,该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近25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5亿元,增幅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1位。今年上半年,该市接待入境游客99699人次,国内游客1432.54万人次,同比增幅分别为20.01%和19.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824.9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16.63亿元,旅游总收入119.8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9.08%、22.7%和23.31%。

 ·记者手记·

  善谋笃行绿生金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宣城市把“生态立市”作为发展首位战略,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边建设边破坏”的弯路,探索出一条具有宣城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

宣城是我省首个省级生态市,面临“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皖江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重大战略机遇,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和长远目光,守住青山绿水,坚持绿色发展。宣城善谋善为、笃行厉行,提出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聚力打造充满活力的现代产业之城、要素汇聚的综合枢纽之城、有品有位的山水生态之城、共建共享的平安幸福之城,锻造出一批“环保品牌”,收获一批“金杯银杯”,也赢得广大群众的口碑赞誉,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治理和民生改善的相得益彰。

[责任编辑:陈玲]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