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安庆市县联动城乡互动 推动“戏曲进校园”活动全覆盖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安庆是“有戏的城市”。徽班从安庆辗转进京,融南腔北调于一炉,孕育了国粹京剧;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发展兴盛于安庆,唱响大江南北,成为安庆市乃至安徽省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形象和最具影响力

安庆是“有戏的城市”。近年来,安庆市主动承担“中国黄梅戏发展基地”、“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基地”的责任担当,在全省率先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试点,创新实施“百千万行动计划”(百名艺术家进校园、千场演出进校园、万家学子唱戏曲),通过“进校园演”、“进课堂教”、“搭平台展”等活动形式,和“市县联动、城乡互动”的活动方式,在全市上下普及推广地方戏曲,扩大青少年戏曲受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开创安庆特色的戏曲传承发展新局面。

一、活动开展情况

针对安庆“黄梅戏之乡”的特点,我市“戏曲进校园”活动以黄梅戏为重点,兼及京剧等戏曲剧种。

“进校园演”,扩大戏曲受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不低于“送戏下乡”的标准,组织专业戏曲院团进全市中小学校演出, 2017年全市(含所辖县)全年计划演出800多场,覆盖学生40多万人,截止到6月底演出260场(城区80场校园演出全部完成)。在“进校园演”的过程中,一是严把演出剧团关。承担“戏曲进校园”演出任务的仅限安庆再芬剧院、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市京话剧院等10家国有文艺院团和望江县长江黄梅戏剧团等11家省民营“百佳院团”。二是严把演出剧目关。选择适合中小学生观看、弘扬向上向善主题的剧目和戏曲节目,定期发布演出剧目(节目)清单。三是严把演出覆盖面。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活动理念,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这些不同性质的学校,不论是普通中小学,还是职教、特教,这样不同类型的学校,不仅是城市学校,还有农村不同地域的乡镇中学、村级完小,都安排专业剧团进校园演出。对偏远农村教学点,组织文艺小分队进校演出或观看戏曲电影,努力实现全市中小学所有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

“进课堂教”,普及戏曲知识。一是纳入课程。将戏曲教育教学纳入中小学生课程,以介绍戏曲通识知识为主,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在音乐课、美术课、校本课中统筹安排。10课时是基本要求,实际上很多学校通常在每周两节音乐课中拿出一节作为戏曲教学或戏曲欣赏课,很多幼儿园更是把黄梅戏作为重要的幼儿教学内容。二是编写教材。鼓励各地自编地方戏曲教材,支持学校编写戏曲校本读物(如今天上午看到的外国语学校编写的校本读物),或选择购买合适的戏曲教材,不管什么方式,目标是做到免费提供教材供学生使用。在试点期间使用安徽韩再芬黄梅戏基金会编写、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黄梅戏》地方教材和各地地方读本、各校校本读物的基础上,我市已经今年8月份完成组织新版《戏曲知识》地方教材编写,将于今年秋学期在全市推广使用。三是培训师资。依托学校音乐教师,2015年、2016年我市连续两年在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开展第一批、第二批试点学校戏曲教育师资培训,参加老师110人次加强戏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四是戏曲辅导。发挥专业院团的人才优势,2017年我市组织开展“百名艺术家进校园”,选择聘请123位专业院团戏曲人员,与学校结对共建,担任学校兼职戏曲辅导员,做到辅导时间和人员相对固定。引导广大文化单位积极参与,市博物馆开展送戏曲讲座、展览进校园,吸引学生走进戏曲博物馆;市黄梅戏研究院、市文化馆定期到结对学校,免费为学生进行戏曲辅导。五是戏曲社团。戏曲社团基本已成为我市学校社团的“标配”,引导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积极加入,各校社团活动蓬勃开展,迎江区四照园小学、开发区中兴小学、怀宁县实验小学等多次受邀参加央视戏曲节目录制。 2017年截止到6月底,全市戏曲课堂教学800课时、校园戏曲讲座12场、参观戏曲博物馆学生3.2万人次

“搭平台展”,巩固活动成效。一是鼓励各学校组织学生开展黄梅戏经典名段演唱会、戏曲沙龙、戏曲小明星评选、黄梅戏知识竞赛等展示活动,营造“万家学子唱戏曲”。二是建立市、县级校园戏曲展演平台。2016年9月组织进行全市黄梅戏进校园教学成果汇报展演,2017年各县都将进行县级校园展演,在此基础上推荐优秀节目再参加全市展演,提高活动覆盖面。三是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我与黄梅戏”征文活动,广大中小学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共征集到学生征文207篇,评选出100篇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并送给每个获奖学生和学校。四是开展安庆市黄梅戏青少年电视大赛,2016年举行了首届,今年将继续举行,让学生展示风采,选拔戏曲人才,同时检验和巩固“戏曲进校园”活动成果。

二、主要特色

戏曲进校园,焦点在城区,难点在乡镇。安庆市下辖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其中国家级扶贫重点县和大别山连片特困县就有5个(潜山、岳西、太湖、宿松、望江),县域面积占全市面积90%以上、乡镇农村学校占全市学校总数80%以上、农村留守学生超过10万人。在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中,我市通过“市县联动、城乡互动”的方式,采取“三个结合”的方法,促进广大乡镇农村学校学生参与共享,推动“戏曲进校园”活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戏曲剧种上,黄梅戏与地方戏曲相结合。我市戏曲种类众多,现有16项市级以上戏曲类非遗项目,除黄梅戏外,还有岳西高腔、潜山弹腔、宿松文南词、太湖曲子戏、怀腔、望江龙腔、桐城歌等地方戏曲剧种(声腔)活跃在田间地头。各县(市)在以黄梅戏为重点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戏曲的流布区域、民俗活动和方言特征,因地制宜选择开展“高腔进校园”、“弹腔进校园”、“怀腔进校园”等活动,易于学生传唱,更促进这些稀有剧种的传承。

校园演出中,“戏曲进校园”和“戏曲进乡村”等活动相结合。按照全覆盖的活动要求,各县(市)校园演出最少的有50场,太湖县达到100多场左右,由于市、县两级财力有限,演出经费压力较大。但我市较早开展了“戏曲进乡村”,实现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演出一场正规大戏。因此,各县(市)注重统筹安排“戏曲进乡村”、“送戏曲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和“文化四进”等系列活动资源,助力偏远农村小学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戏曲教学时,现场教学和网络视听教学相结合。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宿松县、岳西县、怀宁县、潜山县、太湖县已先后开展本县戏曲教师培训工作,建立了一批扎根基层的戏曲教师队伍,但还是难以满足戏曲教学的需要。各县(市)选择推送戏曲音像资料和网络视听资料,供部分乡镇农村学校戏曲欣赏和教学使用。

三、几点做法

试点先行,逐步推开。我市“戏曲进校园”活动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逐年开展。2015年秋季学期,除怀宁县外,在市区选择了18所中小学校进行首批试点, 2016年秋季学期,又在城区组织了第二批27个试点学校,两年累计试点学校45所,参与学生近6200人。2016年9月入选安徽省首批“戏曲进校园”活动试点市,并成功承办全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全市自2017年元月开始全面开展此项活动,力争年内实现全覆盖。

部门合作,协同推进。2016年10月建立全市“戏曲进校园” 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至今已召开8次协调推进会议,指导和推进全市“戏曲进校园”工作。宣传、文化、教育、财政部门各负其责,协调推进;市文明办将“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情况纳入文明乡镇、文明校园考评指标体系。

营造氛围,宣传推广。市委宣传部将“戏曲进校园”活动列入每月的新闻报道通知内容,市广播电视台制作“戏曲进校园”宣传片,自2017年4月6日起每天播出15次以上,安庆日报推出年终盘点“戏曲进校园”专版,“安庆之声”官方微信及时推送“戏曲进校园”活动相关信息,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安徽日报等国家级和省级媒体多次报道安庆市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情况。

下一步,安庆市将按照《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和省委宣传部的要求,按照“可复制、易推广、有特色”的工作要求,认真总结提高,及时补缺补差,早日实现“戏曲进校园”活动全覆盖,让戏曲艺术之花在校园绽放。

[责任编辑:张贤良]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