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枞阳好家风·人物篇】慈孝的传承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有“穷家”或“富家”,一个家族,或穷或富并不是太重要,最重要的是,“慈孝”家风一定要在家庭蔚起,世代相传。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有“穷家”或“富家”,一个家族,或穷或富并不是太重要,最重要的是,“慈孝”家风一定要在家庭蔚起,世代相传。

在大中华民族中,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就有社会的公德,曾记得七十年代初,本村上一位孤寡殷氏老媪,人老体衰,冬天用烘火暖被窝,夜间被火焚尽了床被,我妻张松云闻迅速赶赴老人家,将老人背回家中,与老人同床共寝到烟花三月,使老人安详地度过了严寒的冬天。从此,她捧着一颗孝心,不图一根草,无微不至的服侍老人长达十年之久,直到她老人家含笑离去。我父亲在73岁的时候患上了风瘫,半身不遂卧床不起,我的妻子就是第一线服务员,煎药喂食,清脏更衣,扶上拉下,多年如一日。父亲在逝世前,给后人留下了一首诗:“半身不遂已成瘫,欲访诸君举步难。幸得堂前儿媳孝,不然早进鬼门关。”

春蚕到老丝犹在,明烛成灰蜡仍燃。我的老伴现龄已越六旬,虽识字不多,但她深知“耕读传家”的道理。2015年,孙子考上合肥一中,面对孙子异地求学、儿媳要上班、无人照看的情况下,老伴主动请缨,坚决地说道“穷不丢猪、富不丢书,小伢读书是大事,我到合肥陪读去”。一个目不识丁、一生从未出过远门的花甲老人,为了孙子的学业,为了孩子未来,来到繁华陌生的省城。面对崭新的环境,面对孩子叛逆情绪,既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养好身体,又要防止孩子贪玩,上网玩游戏,还要适应环境,适应孩子,调整自己。每日5:30起床、叫早,让孩子逐渐改掉的嗜睡陋习;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水、一勺油、一点菜、一度电,让孩子慢慢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利用用餐时机、学习之余,给孩子讲讲过去艰难的经历,父母的付出,让孩子渐渐感悟到生活的不易;除了一日三餐,不制造任何动静,不发出任何声响,让孩子静心专注学习……正因如此,孩子从入校时年级全校120多名,到第一学年5考的综合成绩进入全校年级前30名;冲进强手如林的竞赛班,再到高二第一学期末的全校年级前20名,再现了一幅“老牛舐犊之爱”的画图。

家风喜送寒门暖,笔墨欢为好事歌。我全家八口人。就有本人、长子、长媳和季子四名党员,称得上是“党员之家”。2015年荣获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首次颁发的“书香之家”称号。

家庭作为构成社会的细胞,家风的建设、家庭美德的发扬光大,正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好措施、好方法、好途径。因为好的家教和好的家风是家庭建设的灵魂。

美好家园来自于美好家风,美好家风来自于优秀的品质,高尚的道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传承美好家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责任编辑:陈玲]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