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枞阳好家风·人物篇】史氏家风 爱乡爱民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1902年,桐城派最后的大师吴汝纶先生从日本考察回国后,决定兴办新式学堂,走教育救国之路。会宫史大化极力拥护,被推举为斋长,负责筹集经费。可是这筹款又何其容易?他游说周边乡绅,动员他们将七家岭寺的香火

1902年,桐城派最后的大师吴汝纶先生从日本考察回国后,决定兴办新式学堂,走教育救国之路。会宫史大化极力拥护,被推举为斋长,负责筹集经费。可是这筹款又何其容易?他游说周边乡绅,动员他们将七家岭寺的香火钱,以及义津姚王集上的牲口税金捐出部分,用作创办学校启动经费。此举遭到当时少数乡绅的反对,暗里派人蒙了他的头,一番乱打,妄图使史大化知难而退。史大化先生毫不退缩,终于筹足了经费,保证了桐城中学的顺利开办。

还有一个关于大化先生的故事。1934年,枞阳大旱,颗粒无收,饿殍遍野。史大化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去南京一趟。他乘船而下,来到他的侄子史尚宽的住所。此时的史尚宽已在国家立法院工作,身居要职。史大化先在史尚宽住所附近的旅馆住下,不肯去侄子高档住所。任凭侄子三催四请,史大化先生也不为所动,反而将侄子一番教导:你让我怎么住进你家里?你们政府当官的在这里贪图享受、衣食无忧,可曾想过百姓此时的状况?史尚宽无奈,只好报请政府调运粮食,解百姓之苦。

优秀的家族风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前几天,去母校办事,我的老师兴奋地跟我介绍学校的变化。他带我参观着新式的课桌和教学器材,说这是我们家族的长辈史国伍先生捐赠的,除了捐赠教学设施,史国伍每年还资助多名贫困学生。无私奉献,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记得父亲经常教导我的话,做人,一定要体现自己的价值。2010年,我响应政府号召回乡创业,用自己的资源创办了服装工厂。因为本地企业少,建厂招工时,很快就招收了不少留乡劳动力。可是好景不长,因为缺乏对本土行业产业链的了解,许多订单不能落实。优质订单来不了,这是我陷入了胶着状态,我失去了耐心,想放弃了。父亲告诉我,困难只是暂时的,面对困难应该迎难而上,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放弃。更重要的是,你不能放弃这近百名跟着你一起创业的员工。父亲的话对我触动很深,因为需要照顾家庭,许多员工没有办法出去打工,只能种地和在家门口打散工。如果我放弃了,他们可能面临再次失业。或者,他们选择离开家乡,让孩子、老人再次留守。于是,咬哎牙,我选择了坚持。

我不断努力,不断被认可。我经常鼓励曾经的同事回乡创业,让更多的打工人选择了留在家乡发展。故乡是游子根,无论我们走出多远,最终还会回家。为什么不在自己有能力时就留在家乡呢,用我们勤劳的双手与对家乡的一腔热诚,助力家乡,促进家乡美好发展。我也在空闲时间里经常组织慰问困难职工、孤寡老人、留守孩子。经常,我的门口放着他们送来的蔬菜、土产,在拒绝不了的感情里,我体会什么是甜蜜的笑声。近几年,我和企业先后获得了省市“诚信企业”、“青年创业之星”、“乡村好青年”等荣誉,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才是价值,就是从内心传递的真诚,还有坚持和认可。父亲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家庭,还有一种文化,叫做人生的方向。

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体现。史氏家风,爱乡爱民。

[责任编辑:陈玲]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