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淮北22年成功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启示录之四:精耕细作者,进!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原标题:淮北22 年成功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启示录之四:精耕细作者,进!精者,专一也。细者,小也,微也。民以城为本,城以人为先。22年来,历届市委、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持之以恒、矢志不渝,从“精&

原标题:淮北22 年成功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启示录之四:精耕细作者,进!

精者,专一也。

细者,小也,微也。

民以城为本,城以人为先。22年来,历届市委、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持之以恒、矢志不渝,从“精”上做文章,在“细”处下功夫,于“实”处惠民生,让创城理念深深融入全市人民心中。在连续四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之后,淮北终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精耕细作者,砥砺前行!

以工匠精神谋文明良策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最为称赞之处。具备工匠精神的决策者,能以严谨的态度,规范地完成好每一项决定,每一次行动。

持之以恒是工匠精神最为动人之处。具备工匠精神的决策者,能博取百家之长,凭借执着与专注,从平凡中脱颖而出。

1995年12月,淮北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决定,不但要抓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还要把它放在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对待,持之以恒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1996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市民公约》《机关文明大院标准》《门前三包责任制》《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市容环卫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组织了“绿化、美化、净化”三大战役和“八个起来”工程。

把马路让出来,垃圾装起来,旱厕改过来,街道亮起来。我市的创建工作开始向小街小巷、居民小区、集贸市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部逐渐延伸。

1997年,我市关于创建的决策和行动,受到前来参加省文明城市现场经验交流会代表的赞誉,经验和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

淮北一步步走向美丽,走向文明。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2015年,新一轮创城的攻坚之年,全市上下“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高频开展“行走淮北”督查行动。

2016年,新一轮创城的决战之年。我市针对创城短板,坚持文明创建项目化,实施文明创建项目144项,列出36项重点工作和10件为民创建实事,由市级领导牵头专项督办,建立四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出台“淮北文明18条”行为规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响应。

2017年,新一轮创城的决胜之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召开创城誓师大会,坚持以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为引领,打响了一场创城的人民大会战。深入开展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环保治理、农贸市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市出入口和村镇管理等八大整治行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22年来,我市立足于严、实、精、细,做到服务连市民、接地气、零距离,工匠精神深深融入创城工作,一脉相承。

以绣花功夫筑文明根基

22年来,在深入开展全民创建时,我市的“绣花者”们没有满足于“差不多”“还凑合”“能将就”,每一“针”每一“线”都力求细致极致、精益求精。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2014年初,年过八旬的吴锡崇“老有所为”,从建议开展青年读书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查禁赌博、进一步加强市容管理等方面动笔,将共计7页的手写信件寄往中共淮北市委。

心无百姓莫为官,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封普通的群众来信很快有了回音,时任六位市委常委分别就信件建议事项予以批示,督促办理落实;团市委等四家职能部门高度关注并立行立改,一个月就办好了信中所提的三条建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还不断加大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公民道德建设长效机制,以“绣花”之功持续夯实文明根基。2016年4月,市文明委发布《礼仪相城·群众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征求意见启事》,梳理出了30条市民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并发起“我文明,淮北文明”主题大讨论。3个月后,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淮北文明18条》制定出台。

《淮北文明18条》充分征求了广大市民的意见,从文明驾驶、规范经营、文明出行等18个方面明确了行为标准,集中体现了广大市民对文明创建的新要求、新期盼,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和方面,自实施以来已成为全体市民共同的行为准则,文明行为的细节规范,在全市形成摒弃陋习、崇尚文明、传承美德的良好氛围。

遍布大街小巷的“小红帽”,把文明细节做到了极致,成为全市文明创建的一张靓丽“名片”。维护交通秩序、清洁城乡环境、帮扶弱势群体、守望邻里关系……他们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传承着文明新风,不断提升着城市的精神海拔。

“中国式过马路”和机动车不礼让行人,曾让市民意见很大并引发严重安全隐患。2015年12月,我市启动了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2017年7月,主城区14套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自动抓拍系统正式“上岗”。不文明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车让人、人快走”现象,业已成为淮北的一道美丽“风景”……

在细节处见真情,于无声处显本领。多年来,全市上下听民声、办民事,将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以“绣花”之功不推诿、不拖沓,对关乎市民切身利益的细节精益求精。

正因如此,“好人之城”“文明之城”“美城大爱”……一个又一个文明创建品牌接连诞生,全市人民的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在不断提升。

以“钉钉子”精神铺文明通途

干事业好比钉钉子。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干事业何尝不是如此?一个单位、一个地区面貌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沿着正确的目标久久为功、持之以恒。

创建文明城市亦是如此。

石质山岩石裸露,缺土缺水,山坡陡峭。由于立地条件差、造林困难、投资成本高,从全国范围来看,在很长时间内,各地都未将其列入造林绿化范畴。

而在我市却创造了一个“绿色奇迹”!20万亩的石质山已全部披上绿装!

多年来,我市大力弘扬“钉钉子”的顽强拼搏精神,持续开展荒山绿化工作。林业技术人员摸索出的“炸穴挖坑、客土回填、壮苗栽植、多级提水、培大土堆、覆盖地膜、修鱼鳞坑”七步造林法,编制完成的《石质山造林技术规程》成为安徽省地方标准并在全国推广。

在城市实现由“灰”向“绿”、由工矿型向山水生态型转变的同时,一片片灰白色变成了连绵不断的绿色,一座座“秃山”成为享誉皖北平原的森林公园。仅相山林区,我市就先后完成九期绿化生态建设工程,累计绿化山场面积2.87万亩,栽植各类苗木近200万株,苗木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达97%以上。

2016年3月,我市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在让全民共享“生态红利”的同时,为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增添了一项重要砝码。

文明城市的坦途,靠一个个坚实的脚步走出。从1995年着手治理环境“脏乱差”,到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再到近年来的提升城市品位、培育创建品牌等,22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始终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扎实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等重点地段环境清理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39位市民入选中国好人榜,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先进典型和优秀志愿服务群体,从一花独放到百花满园,“好人淮北”已成为鲜亮的城市道德品牌。

这些变化,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这些变化,让我们的城市环境越来越整洁,社区面貌越来越有序,市民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和对创建的满意度、支持率屡创新高。

这些变化,是因为城市的决策者、管理者始终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精耕细作、共治共享,将文明创建深深融入全市人民心中。

记者刘永忠(淮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刘梦迪]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