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寻找“水中大熊猫”(组图)


来源:中安在线

原标题:寻找“水中大熊猫”(组图)12月12日早晨7时,两艘江豚科考船从马鞍山江心洲港口出发,逆江而上。一个月前的11月10日,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在武汉正式启动,这

原标题:寻找“水中大熊猫”(组图)

12月12日早晨7时,两艘江豚科考船从马鞍山江心洲港口出发,逆江而上。一个月前的11月10日,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在武汉正式启动,这是我国继2006年和2012年之后进行的第三次长江江豚科考,重点观测近5年来江豚种群数量变化、江豚的种群分布及栖息地变化。此次科考计划持续40天,从武汉上行至宜昌,再下行至上海折返,全程约3400公里。

朝阳中,科考人员披着军大衣、戴着护膝手套,“全副武装”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冬日的江面,寒风凛冽,通过衣帽缝隙钻进脖子,呼呼作响。

目视组队员迎着寒风站在船头,用望远镜观测江豚,六七名队员分成两组轮岗,从早晨行船到傍晚停泊,近10个小时不间断。为了不犯困,队员们一直是站着观测,而不坐在高凳上。

船尾的声学组队员一大早就把立体脉冲声学事件记录仪投进江里,它的作用是收集长江里的声音。由于江豚有自己独特的声波频率,所以能从数据中分析出江豚的族群、数量等。除了收集数据,队员还要紧盯着船尾的来往船只,以免搅进牵引探测仪的150米绳索里。 逆水行舟,科考船行进缓慢,江面反射着阳光,格外刺眼,时间过得很慢。

目视组队员站在二层甲板船头,迎着江风观测江豚。

图为50吨级江豚科考船,另一艘科考船为100吨级。

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于11月10日在武汉正式启动,这是我国进行的第三次长江江豚科考。图为科考队队服上的袖标。

早晨,声学组科考队员将立体脉冲声学事件记录仪投入江水。

队员们观测到长江里的江豚。

环境组队员对长江水质进行检测,分析江豚的生存环境。

队员在记录江豚出现的数量和方位。

长江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目前我国内陆水域存活的唯一水生哺乳动物。目前整个长江流域江豚种群数量仅1000头左右,种群状况极度濒危。今年5月,长江江豚正式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的保护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此次长江江豚科考要更为准确地反映出江豚种群的自然变化,同时还会调查长江江豚栖息地环境质量,并对江豚的栖息地环境进行调查。种群考察及环境评估结果,将为制定江豚保护措施提供更为直接的数据支持。

考察工作将于12月20日结束,计划2018年3月公布考察结果。

下午4点多,科考船抵达铜陵港口,领队召集全体队员开会,总结一天的成果。会后,一整天绷紧神经的科考队员终于可以放松片刻。次日清晨,他们将从铜陵驶往安庆。

12月14日,科考船从安庆港驶离安徽水域。在当天上午的安徽座谈日交流活动上,中科院水生所对外通报了自12月11日进入皖江段所观测到的江豚数据。 3天里,科考队员共目视江豚跃出水面66次,总数为177头次。

“安徽是长江江豚分布的重要区域。从历史数据来看,江西、安徽段江豚的分布密度是比较高的。 ”科考现场指挥郝玉江说,长江江豚是长江流域的“旗舰物种”,要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保护长江江豚就是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陆晓芬]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