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宿州未来14年发展蓝图敲定! 2017-2030年空间规划出炉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宿州市空间规划(2017—2030)——规划总则——一、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城镇化和城市工作决策部署,促进宿州市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宿州市空间规划(2017—2030)

——规划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城镇化和城市工作决策部署,促进宿州市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种规划的统筹协调,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统一管控和高效利用空间资源,提升空间治理能力,促进宿州市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宿州市空间规划(2017-2030)》。

二、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本规划是宿州市人民政府实施空间管理、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在宿州市域范围内进行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种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进行空间资源配置、城乡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等城乡空间管理活动,应当符合本规划。

宿州市所辖县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空间规划及其他各类空间性规划时,应落实本规划的有关指标管控要求。

市直各部门及埇桥区所辖乡镇在制定各类空间性规划时,应以本规划为指导,衔接落实本规划的内容和要求。

三、规划范围

本规划分为市域和市区两个层次。

1.市域:即宿州市行政区划范围。包括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和埇桥区,国土总面积9939平方公里。  

2.市区:即埇桥区。包括埇桥、南关、北关、西关、东关、道东、沱河、三里湾、三八、城东、汴河11个街道办事处,符离、灰古、大店、朱仙庄、芦岭、大泽乡镇、桃园、祁县、大营、褚兰、曹村、夹沟、栏杆、时村、永安15个镇,西二铺、杨庄、支河、解集、桃沟、顺河、蒿沟、苗庵、永镇9个乡,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筹)、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埇桥经济开发区(筹)4个开发区,国土总面积约2907 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7-2030 年,其中,近期为2017-2020 年。

五、规划原则

(一)底线控制、生态优先。

(二)明确格局、强化管控。

(三)节约集约、优化布局。

(四)平台保障、部门协同。

六、规划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守“两个一百年”的国家目标,落实“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和宿州市发展的重大部署; 结合《安徽省城乡规划改革试点方案》、“安徽省空间规划”试点工作要求,以《安徽省空间规划(2017-2030)》为指导,紧密关联总体规划,以主体功能区划为基础,以空间统筹利用为核心,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统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空间性规划,建立健全空间规划体系和实施监督机制。

——发展定位与发展战略——

一、发展定位与城市职能

(一)发展定位

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

(二)城市职能

一枢纽: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

四基地: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化先行区,全国重要的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皖东北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区。

二、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一)产业多元战略。

(二)创新驱动战略。

(三)城乡统筹战略。

(四)绿色发展战略。

(五)开放合作战略。

——发展指标——

一、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一)市域常住总人口规模

2020年近期控制在630万人左右,2030年远期控制在711万人左右。Q95;

(二)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

2020年近期控制在85万人左右,2030年远期控制在110万人左右。Q95;Q95;Q95;Q95;Q95;

(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020年为28500元,2030年为40000元。

二、城镇化与空间利用

(一)市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预测2020年城镇化率在47%左右,2030年在67%左右。

(二)市域国土开发强度

2020年控制在18.39%左右,2030年控制在18.70%左右。

(三)市域耕地保有量

2020年和2030年不低于56.55万公顷。

三、生态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

(一)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率

2020年和2030年均控制在95%以上。

(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2020年和2030年均控制在99%以上。

(三)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020年控制在13平方米以上,2030年控制在15平方米以上。

——市域空间统筹——

一、空间发展战略

(一)以国家及省战略为前提。

(二)以主体功能区划为基础。

(三)以生态安全格局为约束。

(四)以综合交通网络为引导。

(五)以市域城镇格局为依托。

二、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城镇空间格局形成“一核、一轴、两板块”的空间结构:

“一核”:即“大宿城”主核。

“一轴”:沿宿萧砀快速通道串接萧砀、沿京台高速和国道G206串接宿淮(北)、沿省道S303串接灵泗的城镇发展轴。

“两板块”:萧砀城镇板块、灵泗城镇板块。

三、生态空间结构

市域生态空间在农业用地、林业用地与水域等生态基底基础上,形成“四区、三带、多廊”的格局。

“四区”:是指萧县皇藏峪地区,砀山黄河故道生态区,埇桥-灵璧的老汪湖行蓄洪区,埇桥区南部采煤塌陷区、宿州市城西地下水水源地、支河应急后备水源地区。

“多廊”:是指流经宿州市的其他十余条主要河流及其串联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

四、农业空间结构

市域农业空间总体上形成“一区、三片、多园”布局结构。

“一区”:即埇桥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区,是全市现代农业的先导区。

“三片”:黄河故道优质林果发展片区、灵泗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片区、采煤塌陷地农渔互补发展片区。

“多园”:指埇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以及埇桥灰古、灵璧三河、萧县杜楼、砀山黄河故道、泗县大路口和刘圩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众多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五、产业空间结构

市域产业空间依托“一核三廊”,形成三类农业发展片区、三条旅游集聚带、四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八个集中工业园区。

“一核三廊”。一核即宿州市主城区,其是全市域各类产业要素集聚与扩散的核心。

农业发展片区。以黄河故道优质林果发展片区、灵泗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片区、采煤塌陷地农渔互补发展片区。

三条旅游集聚带。包括符离大道生态游憩带、故黄河生态旅游走廊、新汴河文化旅游走廊。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包括宿州市主城区中央商业集聚区、新城中央商务集聚区、环城物流配送集聚区、四县城服务业集聚区以及各区县科技服务集聚区、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集聚区、现代物流园区、休闲旅游风景区等各专业集聚区。

集中工业园区。包括埇桥区的4个集中工业园区(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埇桥经济开发区、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四县的4 个集中工业园区(砀山、萧县、灵璧、泗县经济开发区)。

六、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

(一)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Ⅱ型大城市1 个,规划人口规模为110万人;Ⅰ型小城市4个,规划人口规模为180万人;中心镇14个,规划人口规模为120万人;一般乡镇55个,规划人口规模为60万人。

(二)职能分工结构

市域城乡居民点形成“两类六型”职能结构。 宿州主城区与四县城分别为市域、县域综合性城市,各乡镇为特色职能乡镇。特色职能乡镇按照综合型、工业(矿)型、工贸型、工旅型、旅游型、农贸型职能进行引导与管控。

七、市域重大设施和通道规划

(一)重要基础设施廊道

规划形成19 条重要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包括2条高压天然气管道廊道控制线、7条高速公路廊道控制线、7条铁路廊道控制线和3 条500kV 及以上高压廊道控制线。

高压天然气管道廊道1条:“西气东输” 高压天然气管道。  

高速公路廊道7条(三横:连霍高速、泗许高速、宿阜高速,四纵:徐明高速、徐宿蚌高速、京台高速、德上高速)。

铁路廊道控制线为7条(三横:陇海铁路、郑徐高铁、宿淮铁路,四纵:京沪铁路、京沪高铁、合新高铁淮宿蚌城际)

500kV 及以上高压廊道4条(包括1000kV 锡盟-南京特高压交流线、蒙古—合肥800kV 直流线路、晋北—南京800kV直流线路、500kV 交流高压输出线线路)。

(二)重大设施规划

1. 区域交通设施:

⑴铁路:新建合肥至新沂高铁、淮宿蚌城际铁路,续建并完成郑徐高铁、淮北至萧县北客车联络线以及符夹铁路扩能改造,形成“三横四纵”干线铁路网总体格局。

⑵公路:结合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在“两横三纵”的高速公路网基础之上扩容加密。开工建设徐宿蚌高速宿州至蚌埠段,开展连霍高速宿州段“四改八”、徐淮阜高速公路以及宿阜高速公路前期研究工作,规划形成“三横四纵”的高速公路空间布局形态。

⑶建设“九纵四横五联”国省干线一级公路网。

⑷航道:实施沱、浍河航道、新汴河航道升级整治工程;推进萧濉新河航道开发。

⑸航空:埇桥区、蕲县等港区建设等项目;加快推进4C级宿州民航机场,砀山、泗县、埇桥等通用机场项目。

⑹综合交通枢纽:推进宿州市旅游交通集散中心(中心站)、宿州市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宿马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项目。

2. 区域公用设施:

⑴水利设施:加快实施怀洪新河洼地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城市及工业园区防洪排涝、老汪湖蓄滞洪区改造、中型病险水闸加固等工程,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加快实施淮水北调宿州配水工程、城市和县城应急(备用)水源地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大力推进南水北调东线调水至萧砀工程、采煤沉陷区雨洪资源利用蓄水工程。

⑵能源设施:加快推进煤层气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宿州华电二期2×1000MW燃煤机组扩建工程等燃煤发电项目。推进500 MW级风电基地建设;建成一系列光伏电站项目;建成投运4座30MW生物质秸秆发电厂、5座总处理规模5000吨/日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集中式充换电站50座、分散式充电桩1.8万个。谋划推进万吨级生物质液体燃料项目、年产50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建设项目。建设500千伏埇桥变电所,10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190公里;建设宿州绿能埇桥5万立方米LNG调峰储配库项目、宿州昆仑徐州-宿州和徐州-萧县天然气长输管网项目,建成48座天然气加气站场项目、5座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推进国能宿州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谋划推进淮北-萧县、萧县-砀山、宿州-灵璧-泗县、固镇-宿州、泗县-五河等省级天然气长输管网建设。

⑶给水设施。主城区供水管网改扩建、及新建和扩建第四水厂、汴北水厂二期,宿马自来水厂二期,砀山县新区供水工程、城北水厂,萧县凤城新区供水厂,灵璧县北部新区供水工程,泗县城区地表水厂项目。

⑷排水设施。建成主城区污水管网改造、淮水北调沱河截污工程、汴北污水处理厂、城南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及配套管网,埇桥区循环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砀山县经开区工业污水处理厂、正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及污泥处理工程,萧县龙河截污管网,四县一区乡镇污水处理厂(站)项目。

⑸燃气设施。建设宿州绿能埇桥5万立方米LNG调峰储配库项目、宿州昆仑徐州-宿州和徐州-萧县天然气长输管网项目,建成48座天然气加气站场项目、5座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推进国能宿州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谋划推进淮北-萧县、萧县-砀山、宿州-灵璧-泗县、固镇-宿州、泗县-五河等省级天然气长输管网建设。

⑹环卫设施。建成主城区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工程、餐厨垃圾处理厂、建筑垃圾处理厂,县区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及无害化处理项目。

——市区三类空间划定——

一、城镇空间

(一)城镇空间总面积为521 平方公里,占市区国土面积的17.91%,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和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筹)、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埇桥经济开发区(筹)及各乡镇建成区及与其紧密相连的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

(二)发展指引:城镇集聚——减量为先与增量管控。空间模式层面,塑造紧凑集约的城镇格局,锁定开发边界,管控城镇空间。用地空间布局层面,以“减量为先,增量管控”为导向,重点关注城镇空间战略功能区的精明增长和部分地区的合理收缩。功能发展层面,以识别战略功能空间为核心任务,促进城镇功能转型与服务提升。

二、农业空间

(一)农业空间总面积为1535平方公里,占埇桥区国土面积的52.80%,主要分布在城镇空间以外。

(二)发展指引:乡村棋布——存量活化与特色打造。空间模式层面,不宜采用简单减量拆并与集中安置的方式,而应以乡村环境生态化、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为核心任务,将位于“三线、三高、规划控制线”区域内的乡村作为撤并村。用地布局层面,以“存量活化”为导向,积极盘活城市开发边界以外乡村建设用地。功能发展层面,通过特色功能植入、设计提升,彰显乡村空间的生态价值与文化魅力。

三、生态空间

(一)生态空间总面积为851平方公里,占埇桥区国土面积的29.27%,主要分布在新汴河、浍河、沱河、新濉河、大方寺省级自然保护区、五柳风景名胜区、老汪湖滞洪区等生态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

(二)发展指引:生态为底——底线约束与魅力提升。空间模式层面,以水系为脉、田园为底、林带成网为导向,加强生态底线约束与魅力提升。用地布局层面,突出生态空间的规模化与连通性。功能发展层面,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系统规律。Q95;

——市区控制线划定——

一、一级控制线

(一)城镇开发边界:规划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规模360平方公里,占埇桥区国土面积的12.38%。

(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规划划定埇桥区永久基本农田规模1523平方公里,占埇桥区国土面积的52.41%。

(三)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划定埇桥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15平方公里,占埇桥区国土面积的7.40%。

二、二级控制线

(一)重要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规划形成12 条重要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包括1条高压天然气管道廊道控制线、3条高速公路廊道控制线、5 条铁路廊道控制线和3 条500kV 及以上高压廊道控制线;高压天然气管道廊道控制线主要为“西气东输” 高压天然气管道控制线; 高速公路廊道控制线包括泗许高速、京台高速、宿蚌高速3条控制线;铁路廊道控制线包括宿淮铁路、青芦铁路、淮宿蚌城际、京沪铁路、京沪高铁5条控制线; 500kV 及以上高压廊道包括1000kV 锡盟-南京特高压交流线、蒙古—合肥800kV 直流线路、晋北—南京800kV直流线路、500kV 交流高压输出线线路等控制线。

——市区土地用途管制——

一、市区土地用途规划

至2030 年,埇桥区建设用地总面积为562.47平方公里,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  

(1)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划至2030年,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总规模为396.9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110平方公里,镇建设用地102.3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163.59平方公里,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21平方公里。  

(2)区域交通设施用地。规划至2030 年,区域交通设施用地总规模为70.01平方公里。  

(3)区域公用设施用地。规划至2030 年,区域公用设施用地总规模为55.7平方公里。  

(4)特殊用地。规划至2030 年用地总量为16.28平方公里。  

(5)采矿用地。规划至2030 年用地总量为8.59平方公里。  

(6)其他建设用地。规划至2030年用地总量为15平方公里。

(7)非建设用地。规划至2030 年,非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2345平方公里。

二、市区重大设施布局

(一)综合交通设施:

1.铁路:构建“两横三纵”铁路网格局。“两横”:北部为宿淮铁路,南部为青芦铁路,积极推动开展宿淮铁路电气化改造。 “三纵”:市区西部的淮宿蚌城际,市区中部的京沪铁路,市区西部的京沪高铁。

2. 公路:规划形成“一横两纵、网状放射”的公路网结构。“一横两纵”:即高速公路网,分别为泗许高速、京台高速、宿蚌高速。 “网状放射”:即国、省道网,强化主城区与周边乡镇的联系。建设G206、G343等项目;加快推进G206符离北至皖苏界段升级改造工程、梨都大道、宿淮快速通道等项目。

3.港口码头:航道按四级航道标准实施沱浍河航道、新汴河航道升级整治工程。规划建设蕲县港区。新建新汴河旅游码头、蕲县公用码头及东坪作业区码头,升级改造浍河老码头。同时,建设符离集闸、宿州闸和蕲县闸。

4.机场:加快推进4C级宿州民航机场,埇桥通用机场项目。

5.综合交通枢纽:宿州市旅游交通集散中心(中心站)、宿州市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宿马站)、宿州市城市旅游交通集散中心(西站)、宿州市城市旅游交通集散中心(东站)、宿州市城市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南站)、宿州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宿州市城市公交系统等项目;建设宿州公铁联运综合枢纽、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宿州市机场连接线和无水港、宿州火车站改造及站前广场等项目。

(二)市政基础设施:

1.供水设施:近期以地下水源为主,远期辅以地表水源,并考虑中水回用。地下水源:西二铺—宿州城区—(向南)桃园地下水分布带;东二铺—东三铺—朱仙庄地下水分布带;符离、鹤山—张庄地下岩溶水分布带。地表水源:汴河上游区域。补充水源:城市周边利用大型采煤沉陷区建设的平原水库。新建第四水厂、扩建汴北水厂(二期)和宿马自来水厂(二期)、扩建主城区供水管网改。

2.排水设施:新建汴北污水处理厂和埇桥区循环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改造主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淮水北调沱河截污工程,新建城南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及配套管网。

3.供电设施:新建500千伏埇桥变电所,新建城西、城东、汴河等3 座220kV 变电站。注重1000kV 锡盟-南京特高压交流线、蒙古—合肥800kV 直流线路、晋北—南京800kV直流线路、500kV 交流高压输出线的保护,合理预留110kV 及以上架空高压走廊宽度,原则上要求多回同杆架设,其中,110kV 线路走廊宽度按25-30m控制预留,220kV 线路走廊宽度按40-45m 控制预留,500kV 以上线路走廊宽度按60-75m 控制预留。  

4.燃气设施:加快宿州绿能埇桥5万立方米LNG调峰储配库项目建设,推进国能宿州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

5.环境卫生设施:新建主城区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工程、餐厨垃圾处理厂、建筑垃圾处理厂。

(三)公共安全设施:

1.防洪工程:中心城市近期按照100年一遇设防,排涝标准20年一遇;远期2030年按照200年一遇标准设防,排涝标准不低于20年一遇;重点镇、扩权强镇远期2030年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

2.抗震工程:城区抗震按基本烈度6度设防;重大生命线工程按6度以上设防。基本烈度区内新建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可参照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抗震设防,新建的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以及处于两种地震动参数值分界线附近的建设工程,必须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确定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依据。

3.人防工程:人防工程按战时留城人数占城市总人口的30%-40%,人均1.5平方米标准控制,成片居住区内按建筑面积的2%或地面建筑总投资的6%设置人防工程。

4.消防工程:规划在设置10个消防站。其中特勤消防站一座,一级站五座、二级站四座。

——城市开发边界内空间布局规划——

一、规划结构

宿州中心城区形成“一主三副四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一主”为一个城市主中心。“三副”为汴北、城东、城南三个城市副中心。“四组团”为老城区、汴北新区、城东新区、城南新区四个城市综合组团。

二、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⑴居住用地:远期2030年,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4147.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7.71%,人均用地面积为37.71平方米。形成老城区、汴北新区、城东新区和城南新区居住用地片区。  

⑵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远期2030年,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165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03%,人均用地面积为15.03平方米。

⑶工业及物流仓储用地:远期2030年,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219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9.93%,人均用地面积为19.93平方米。

三、主要城镇发展指引

城市开发边界内的镇包括桃园镇、朱仙庄镇。

桃园镇被定位为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基地;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主的综合型城镇。2030年镇域常住人口为20.0万人,镇区为14.5万人,形成“一园两轴三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朱仙庄镇被定位为宿州市科研教育基地,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综合型城镇。2030年镇域常住人口为27.4万人,镇区为21.0万人。镇区形成“四轴四组团多廊道”的空间布局结构。

四、采煤沉陷区整治指引

朱仙庄-芦岭沉陷区:通过水下地形塑造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湖库水体水质,改善沉陷区水体及陆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建立生态结构完整、环境优美、水质健康的沉陷区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应无污染少污染,结合大学城发展智慧、科技、休闲生态、体育运动等为主。

桃园沉陷区:改善桃园沉陷区水环境质量,完善生态系统结构,并进一步利用生态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效应。并发展湿地教育、休闲、健康等综合休闲服务产业。

——规划实施引导——

近期重点项目落实

埇桥区重点项目按区域交通设施项目、区域公用设施项目、环境绿化项目、休闲旅游项目予以安排;主城区重点项目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保障住房项目、市政公用设施项目、环境绿化项目、休闲旅游项目、道路交通设施项目予以安排。(凤凰网安徽综合宿州发布)

市域用途现状图

宿州埇桥区现状图

宿州三类空间

宿州三线划定

[责任编辑:王顺]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