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蚌埠市百岁老人圆了捐献遗体梦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原标题:百岁老人圆了捐献遗体梦4月4日上午11时许,淮上区八大集农场内,百岁老人郁蓬山听女儿念“志愿捐献遗体(角膜)登记表”,当她听到捐献的遗体将用于祖国的医学研究时,不停地说

原标题:百岁老人圆了捐献遗体梦

4月4日上午11时许,淮上区八大集农场内,百岁老人郁蓬山听女儿念“志愿捐献遗体(角膜)登记表”,当她听到捐献的遗体将用于祖国的医学研究时,不停地说:“很好,很好。”由女儿代填登记表,老人最后签名,不到半个小时,郁蓬山就完成遗体捐献登记过程,她很开心,看着填好的三份登记表,笑得合不拢嘴。

6年前,本报曾经报道过郁蓬山的小儿子葛国和的事迹。木工葛国和为了照顾老母亲,放弃去城里生活的机会,靠制作、销售小板凳,养活并陪伴着老母亲,是农场人尽皆知的大孝子。但随着母亲已百岁(虚岁),最后的捐赠遗体的心愿还没有满足,葛国和很着急,他于是再一次和本报联系,希望帮助母亲完成最后的愿望。

土坯制成课桌烽火中坚持上课

在郁蓬山的家中,有一个破旧的纸盒子,装满了几百张小纸片,上面工工整整写满汉字。据女儿葛国侠介绍,郁蓬山1919年出生,一辈子爱学习,并且懂音乐,擅长吹笛子和箫。解放前曾是一名老师,抗日战争时期带着学生一边躲避日寇一边学习。

郁蓬山回忆,上世纪30年代末,她在老家蒙城县泰山小学任教,条件十分艰苦,为了让学生有课桌使用,她用土坯堆成课桌,将上面打磨平整,让学生趴在上面写字。当时师资匮乏,一名老师教授语文、算术、音乐、体育等很多学科,为了躲避日寇的突袭,上课期间专门有老师在外面放哨,一旦发现可疑情况,便带着学生从教室逃离。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郁蓬山从教十余年,桃李满天下。1958年,她进入我市原第三玻璃厂,当了一名配料工人。“人家都说粉尘有毒,时间长了对身体不好,别人不干,我不怕。”郁蓬山说,在工厂一直干了15年,然后下放两年后,又回到工厂,一直工作到1979年60岁离休。

乐善好施收养弃儿为残疾人送终

离休后,郁蓬山老人来到八大集农场,和小儿子生活在一起,她乐于助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平时,她总是乐呵呵的,碰到有人遇到困难,乐于伸出援手。

葛国和介绍,老太太一辈子不管碰到啥困难,不管遭受多大委屈,都能积极面对,从不抱怨,而且喜欢帮助他人。上世纪80年代,农场小朱的残疾哥哥朱宜宣从农村老家过来投奔他,60多岁的朱宜宣无儿无女,是个聋人,而且眼睛几乎看不见。到农场不到半年时间,弟弟小朱突然去世,一时间朱宜宣生活没了门路,吃饭都成了问题。老太太知道后,便将他喊到家中,说多口人就多一双筷子,从此朱宜宣就成了家中一员,过了近20年时间,朱宜宣去世火化后,又将他和弟弟埋在一起。老太太说,弟兄俩又在一起了,这事圆满了!

此外,让郁蓬山更牵挂的人,便是小秀了。小秀是上世纪90年代郁蓬山回老家时收养的小女孩,当时才4岁,老太太将她抚养大,并手写识字卡片,教她认字,小学毕业后,因为户口问题,小秀到了我市福利院,并在那里考上了大学。

为了帮助小秀找到亲生父母,郁蓬山和家人带着小秀多次回到老家,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如今,小秀已经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回来的机会很少,但郁蓬山时刻惦记着她,希望小秀回来再喊自己一声“太太”。

捐献遗体40年心愿如今终于实现

“你好俞站长,淮上区八大集农场有一名百岁老太太希望捐献遗体,您能过来帮助办理手续吗?”4月4日上午,记者打电话与蚌埠医学院遗体捐献接收站俞鹏站长取得联系。俞站长正在外面办事,得知这个消息后,没有犹豫便答应了。“好的,我赶快回到站里拿登记表,估计要一个小时才能到。”

上午11时许,俞站长来到八大集农场。他走进门,看到坐在轮椅上的郁蓬山正笑呵呵地望着大家。得知老太太不平凡的一生后,俞站长表示无比崇敬。

“老太太,您成为我市第649位遗体捐赠志愿者,感谢您为祖国医学事业做出的贡献,祝您身体健康,安享晚年。”临行前,俞站长向郁蓬山表示感谢和祝福。

“死后烧了可惜,捐了还或许有用。”郁蓬山说,40年前,自己曾到红十字会填写过一份捐赠器官的登记表,但对方说必须要子女签字同意才可以,后来一忙就给耽误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这个多年的心愿如影随形。如今终于实现了这个心愿。

记者手记

1919年出生的郁蓬山老人,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干过小学老师,当过工人,收养过弃儿,帮扶无家可归的残疾人直至去世。由于受父辈影响,她从小就是一名无神论者,40年前就萌发死后捐赠遗体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心愿。

从此以后,捐赠遗体成为老人一生最后的心愿,当她把想法说给儿女听后,孝顺的儿女们不但支持老人的想法,而且为老人的高觉悟感到骄傲,这让老人无比开心。

百岁人生,百年传奇。郁蓬山直至百年之后也要为医学事业奉献最后的价值,用自己的一生阐述奉献精神。雷锋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在这一点上,郁蓬山老人是我们身边的“雷锋”。

(来源:淮河晨刊)

[责任编辑:周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