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暖新闻

安徽暖新闻4月盘点:“铁人教师” 32年坚守乡村学校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2018-05-02 第期

4月暖新闻详情

2018年4月,安徽暖新闻共收录新闻稿10篇。

安徽首例在校大学生捐献器官 最少可救治五人

在2018年,截至4月2日,器官捐献已有16例,刘锐作为安徽省首例在校捐献器官的大学生,捐献的肝脏、双肾及眼角膜最少可救治五人。

医生运送器官。 院方提供

医生运送器官。 院方提供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务部器官捐献协调员张明告诉记者,刘锐在3月10日上午昏迷后,由老师、同学送达医院,了解到病人有脑动脉瘤病史,便紧急送往了ICU病房。“因为病人颅内出血严重,医生实施了脑室穿刺引流手术,准备在病人病情稳定后再次进行手术,但后期病人恢复情况不乐观。”

4月2日,记者来到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病房,刘锐的父母站在病房门口,母亲静静地擦拭眼泪,父亲则望着病房一言不发,刘锐的同学们也在病房外陪伴着他。就在中午,刘锐父母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同意将孩子的肝脏、双肾及眼角膜捐献,院方则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上传至器官捐献平台。

不忘初心风雨兼程 宿州“雷锋民警”倾情守护在路上

耿海水,男,197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三级警督,现任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五中队指导员。

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耿海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群众和同事的眼里,他是名好警察。他特别喜欢雷锋同志说过的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2017年10月2日救助车祸伤者赢网民点赞。2009年5月勇斗歹徒刀锋下救了一青年。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警察儿子”照顾独居老人。日常执勤中文明执法心甘“受委屈”。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先后组织民警、协管员和交通文明志愿者利用执勤的空隙,捡拾岗点周边路面的垃圾,深入辖区校园大力开展“小手拉大手、告别交通陋习”宣传教育,赢得社会各界一致赞誉。

安庆热心人高速路上救伤员 分秒之间挽回生命

4月3日下午3点左右,合安高速五横乡往安庆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面包车和黑色轿车刮擦,黑色轿车撞上高速护栏当场起火,生死关头家住附近的五横乡村民程志杰第一时间冲进现场救出黑色轿车里的两位伤者,送五横乡卫生所后经120送往安庆医院医治。

4月4日,记者在宜秀区五横乡五横社区见到了救人的村民程志杰,他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回忆了前一天发生的惊险一幕。“大约下午三点,我正在家里练习书法,突然听到‘砰’一声巨响。因为住在高速附近很久了,听到这声音我就知道大事不妙。”程志杰告诉记者,他冲出家门就看到一辆黑色轿车碰撞在高速护栏上,发动机的位置已经开始冒烟。“因为离得近,我清楚的看见车里一共四人,都没有要出来的迹象。”程志杰说,他第一反应就是再不把人拉出来。车子起火就麻烦了,他一边拨打报警电话,一边冲上高速事故车辆旁,将前排座位上两位满脸是血的受伤患者救到车外,后排座的两位女士受伤较轻,在程志杰的催促下也赶紧走出了车外。

在程志杰的报警和救助下,120救护车在五横乡卫生所接到了受伤的两位事故患者。与此同时,高速上的事故车辆已经大面积燃烧起来。目前,受伤的两位男士已到安庆市医院进行治疗。

芜湖小伙扎根社区 用爱心守护老人

阚亚男,是芜湖经开区龙山街道龙山社区的一名“80后”社区工作者,自从走上社区工作岗位,便在社区扎下了根,这一扎距今就是十余年,在这十年里,倾心尽力为居民服务,工作上开拓创新,用爱心执着坚守着岗位,用一颗无私奉献的心,温暖辖区的孤寡老人,用心搭建爱心平台,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用自己的爱心与温情为辖区老人护航。

阚亚男看望老人

宣城女子被卷入车底 众人抬起1吨重面包车救人

4月13日15时许,宣城市宣州区鳌峰路与陵西路交叉口,一辆摩托车与面包车发生碰撞,摩托车上的女子被卷入轮下。危急时刻,执勤交警、志愿者、送外卖小哥、过往车主纷纷涌来,众人徒手将面包车抬起,最终女子获救。

“试了几次,抬不起来,虽是小型面包车,起码也有1吨重。”参与救援的市民张翠香回忆,不断有人上来帮忙,有戴头盔的外卖小哥,有穿着制服的交警,还有过往的司乘人员,面包车很快被团团围住,包括交警在内的很多人都想上前帮忙,但挤都挤不进去。众人齐心协力下,面包车左侧被抬起,压在底下的女子被迅速抬出。当时下着小雨,大家纷纷为伤者撑伞,直到急救车赶到。事后她看了下时间,整个救人过程大约3分钟。

亳州“油条夫妻”:连续6年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早餐

在市区魏武大道曹操公园旁边有一家早餐店,店铺虽不起眼,故事却很感人。经营这家油条店的夫妻已经连续多年每周末为光荣院、儿童福利院的老人孩子送免费油条;每年冬天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夏季为环卫工人送绿豆汤防暑……他们也被称为最美“油条夫妻”。

刘颖正在收拾桌椅,店铺墙上还贴着他们去光荣院送油条的照片

刘颖的丈夫袁兴书是一名教师,2012年,在他的帮助下,刘颖开了这家早餐店,主要经营油条、稀饭和菜饼。“老公是爱心协会成员,一次公益会活动中接触到光荣院的老人,想对老人们做点事,于是决定每个周末给老人送油条,一直到现在。”刘颖回忆道,从店铺开张到现在,6年时间里,每到周末她就会和老公一起去光荣院送油条。

安庆“铁人教师” 32年坚守乡村学校

默默坚守偏远乡村中学授业解惑32年,患有严重血液疾病却坚持诲人不倦22载,迎江区新洲实验学校吴福财老师是同事和乡亲们眼里的“铁人老师”、“生命奇迹”。与病魔抗争,不离三尺讲台,吴福财老师用生命书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师者赞歌。他说,我深深地热爱着这份工作,我离不开我的学生们。

爱是相濡以沫的陪伴 桐城古稀老太照顾卧床老伴15年

74岁,是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可家住桐城市金神镇杨塘村的古稀老人杨秀芳,照顾卧床老伴15年,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一个濒临破碎家庭的希望。

图为杨秀芳在床边照顾老伴

这么多年的照顾,杨秀芳一直毫无怨言。面对乡亲们对她的赞扬,杨秀芳老人显得很平静,她对记者说,老伴是个好男人,虽然不善言谈,但却忠实本分。出事前为了家庭什么脏活、苦活、累活都干过,可辛苦、节俭了一辈子,到了本该享福的年纪,却只能卧病在床,照顾丈夫是她一个妻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从"姐姐"到"妈妈"  宿州志愿者十年公益一路芳华

“认出她的那一刻,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像是和失散多年的‘女儿’重逢。”近日,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光明驿站”公益项目的资深青年志愿者郝芳走进市特殊教育中心参加关爱活动,偶遇十年前结缘的邹颖。看着曾经懵懂天真的小女孩成长为“十佳美德少年”的大姑娘,坚守十年公益路的郝芳流下欣慰的眼泪。

郝芳(左三)和留守儿童一起包粽子

提及沉稳大方的郝芳,身边的青年志愿者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郝芳姐”。同为“光明驿站”优秀青年志愿者代表的郑超告诉记者,郝芳是一个热情、正能量满满的好姐姐,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前行。现如今,她又本着“守护光明为爱筑梦”的初心,用真心真情参与到“光明驿站”建家行动的公益事业探索实践中,“她激励着我们身边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去努力,用真情实意来引发出孩子们自身的潜能,同时也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

2017年7月新入职的“90后”大学生徐晓,是新一代“光明驿站”的“知心姐姐”代表,与郝芳一起参加过多次关爱行动。在她眼中,“郝芳姐”一直秉持着一颗平常心,奉献着自己最深处的爱心,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在“志愿行”到“公益梦”的路上。“身边有这样的榜样,我们青年志愿者就有了动力和方向,公益路上弃功利,真心真情暖人心,我也要立志把公益当成人生的永久事业,做一名真正的光明使者。”

陪伴是最朴实的爱 淮北女子与留守儿童一路相伴

“昨天徐妈妈带我们到南山春游,漫山遍野的花朵可好看了。”

“徐妈妈经常辅导我们作业,带我们进城、爬山、看电影,可关心我们了……”

4月8日,清明节后上学的第一天,濉溪县五沟镇白寺小学的留守儿童欣欣、小畅在校园里偶遇,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起了他们的“徐妈妈”。

“徐妈妈”名叫徐燕,是五沟镇白寺村的一名农村妇女。在上海打工几年后,她回到家乡,在白沙集开了一家粮食收购门市部,因常年关心关爱留守儿童,2017年成功当选县人大代表,并多次受到县人大、镇妇联等单位的表彰。今年清明节期间,徐燕先后两次,组织30余名留守儿童到韩村镇小李庄参观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旧址,到临涣文昌宫等开展清明祭先烈革命教育活动,在老茶馆品尝棒棒茶、感受传统民俗文化。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留守儿童较为普遍。徐燕认为,留守儿童远离父母,大都由爷爷奶奶隔代监护,由于看管不严、娇生惯养、过于溺爱,普遍存在着心理失衡、习惯欠佳、成绩下降和沉迷于看电视、玩游戏等不良行为。为了给他们弥补爱心、营造关爱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她觉得应该尽自己的一份爱心,力所能及地多做些关爱留守儿童的事,让他们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更放心。这也是她作为县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重要表现。

这个4月,他们让世界更美丽。

凤凰安徽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暖新闻
欢迎投稿:city_ah@ifeng.com

联合共建合作伙伴

  •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北京分社

合作媒体

  • 南方都市报 新民晚报 华西都市报 华商报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