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淮南暖新闻4月盘点:耄耋老人的浪漫 陪你一路跑到终点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4月淮南暖新闻详情2018年4月,淮南暖新闻共录入5篇“感谢奶奶给我第二次生命”:淮南70岁老人捐肾救孙子4月2日中午,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夏集镇尹余村,王本英从街上买了一斤豆芽和

4月淮南暖新闻详情

2018年4月,淮南暖新闻共录入5篇

“感谢奶奶给我第二次生命”:淮南70岁老人捐肾救孙子

4月2日中午,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夏集镇尹余村,王本英从街上买了一斤豆芽和几个青辣椒回到家,准备给老伴和92岁婆婆做午饭。自从孙子尹以凯患上尿毒症后,家里人为给孩子治病,都省吃俭用,王本英还坚持捐出一个肾给孙子。如今,祖孙二人身体都在恢复中,七旬老人救孙的故事也感动了许多人。

尹以凯感谢奶奶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尹以凯感谢奶奶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2012 年,尹以凯以优异成绩考上山东一所大学,尹余村人都以他为骄傲,祖辈都是农民的尹家出了一位大学生,更是让尹家人上下欢喜。然而不久,尹以凯被确诊患上了尿毒症,医生建议换肾,没有别的好办法。王本英得知儿子和儿媳的肾都不合适捐给孙子,提出要把自己的肾捐出来。

王本英说,自从捐了一个肾给孙子后,自己现在不能出体力了,身体还在慢慢恢复中,田里的农活都落到了老伴身上,实在忙不过来,就让亲戚们过来帮忙,她只能在家里做点轻松些的家务和照顾婆婆。

“家里给凯凯治病花了很多钱,政府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后,将我们列入贫困户帮扶对象,日子比过去好多了。”

淮河荡军魂 20岁淮南退伍军人勇救落水儿童

寒冬时节,面对有人失足落入淮河的危急时刻,20岁的曹承瑞没有丝毫犹豫,飞身跃入冰冷的河中,救起人后默默离开。当这位退伍返乡青年的英勇事迹被传颂时,因此义举,曹承瑞获评2017年四季度“见义勇为淮南好人”。

2017年12月2日下午,淮河田家庵码头淮上渡口,熙来攘往,车水马龙。当时,一名7岁小男孩在妈妈和小姨的陪伴下在河边玩,因玩耍中弄脏了手,小男孩就到轮渡渡船刚刚离开的码头去洗手。混凝土码头水边长有青苔,很是湿滑,孩子注意不到,顺坡滑落水中,立马引起一阵惊慌,旁边的小孩妈妈见状,慌忙跑去要拉孩子,孩子没够着,自己却也滑落淮河,孩子小姨急着要救母子俩,也跟着落入淮河。

因是码头,此处河水很深,渡船又刚刚驶离,还形成波浪,很快把三人卷离岸边,三人都不会游泳,慌乱扑腾中,离岸边越来越远。幸亏在冬季,三人都穿着羽绒服等厚实的衣服,提供了浮力,暂时起到救生衣的作用,没有立刻沉下去,而是一浮一沉,情况十分危急。

此刻,骑着摩托车从田家庵准备返回潘集高皇的曹承瑞恰巧来到渡口,见有人落水,他跳下摩托车,飞快地赶往出事岸边,边跑边脱衣服,凭借小时习得的水性,飞身跃入淮河中,他迅速往小孩子身边游去,一把抓住小男孩就往岸边拖去。与此同时,淮河中打鱼的渔民和渡口的工作人员也划船赶到孩子的母亲和小姨身边,大家齐心协力把她们也救上了岸。

因为抢救及时,落水三人平安无事。短短几分钟,3条生命得救生还,呵护了两个家庭的幸福。

小身体里有大爱心 淮南小志愿者在困境中不忘帮助他人

她虽是个14岁的孩子,却有着10年爱心历程;她虽成长在一个贫困的单亲家庭,身患慢性疾病,长期忍受病痛,却品学兼优心怀大爱,数次将积攒的零花钱、压岁钱和生活费捐赠灾区,帮助其他困难的小伙伴,成为淮南市红十字会的“老”捐赠志愿者。她的名字叫时贤。

时贤自幼父母离异,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每年只能春节才回家,爷爷奶奶靠低保抚养她长大。可时贤才几岁就患上了慢性血小板减少症,定期要去外地检查治疗,常年输血、长期服药,家庭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

时贤从善良厚道的爷爷奶奶的言行中默默学会了做人处事的道理。汶川地震时,当时才4岁的她就和爷爷奶奶一起为灾区捐款。2013年芦山地震时,一个周末,时贤奶奶刚领到400元的低保补助,准备趁周末上街给时贤买点好吃的补补身子,可时贤却跟奶奶商量,要为灾区捐款,奶奶被感动了。此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发生地震、洪涝等灾情,时贤和奶奶的身影都会出现在红十字会捐款的现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不忍心,劝她们不要再捐了,给时贤看病和增加营养,奶奶总是含着泪说,这是孩子的心愿,捐掉了孩子会开心。平时几乎没有零花钱的时贤却有一个爱心储蓄罐,把平日节省下来的一个个硬币放在储蓄罐里。遇到其他困难的小朋友,时贤也会想办法主动去帮助。一次六一,时贤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农村小女孩连一双鞋子也没有,她忙抱出储蓄罐,把仅有的29元钱全部拿了出来,和奶奶一起去为那个小女孩买了一双漂亮的鞋子送到了电视台,让节目组十分感动。听说农村小朋友没有课外书,时贤毫不犹豫把收藏的20多本别人送给她的课外书全部捐掉。

淮南老人的浪漫爱情 一生一世陪你跑到终点

张亮友(右)和妻子尚殿娥一起跑步。

在合肥半程马拉松赛的起点上,组委会邀请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领跑。

4月15日,有近30场马拉松赛事在全国各地举办,91岁的张亮友老人应该是这个“疯狂马拉松日”里年龄最大的参赛者。在20万人的奔跑中,张亮友就是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先行者。

1957年12月22日,在合肥的肥东县举办了新中国的第一次马拉松测试赛,张亮友以2小时52分34秒6一举夺魁,同时也创造了中国的第一个马拉松纪录。这个成绩即便是放在今天,也可以秒杀很多马拉松业余选手,更何况张老当时是穿着家里做的布鞋在土路下完成比赛,其间的不易可想而知。

随后的1959年,马拉松被确立为全运会比赛项目,1981年举办了首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几十年的岁月变迁,已经如张老等前辈们所愿,中国迎来了马拉松运动的“盛世”。虽然已经91岁,但张老还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坚持唤起更多人对马拉松的关注。

爱满征程淮南 志愿者10余年为生命点灯

图:常照明在参加市红十字会为公安民警进行的应急救护培训

他是个东北汉子,朴实、憨厚、热心,这些东北人的特质在他身上彰显无余,他又是个细心体贴、默默做事、不爱张扬的人。他就是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援“老”志愿者常照明。

2006年,到淮南创业不久的常照明便默默做起了红十字志愿者,后来成为骨干应急救援志愿者,10余年来,不管天南海北,四处奔波,艰难创业,他始终没有忘记志愿者默默的奉献精神,不管走到哪,爱伴征程,一路温暖。

业余时间,常照明是个户外运动爱好者,也是户外运动俱乐部的领队,经常带着队员到周边山区徒步。2010年,有一次他带队走进大别山区,看到那里的孩子们学习、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不爱说话爱琢磨的他一路上思考着怎么多帮帮这些孩子们。于是,在他和朋友的积极倡导下,2010年9月,他们开始了“多背一公斤,走进大别山”活动,在队员和亲朋好友中为山区的孩子募集学习用品和课外书籍,然后大家背着1500余件沉甸甸的募捐物品翻山越岭,徒步走进了霍山县漫水河镇南庄小学,不仅给孩子们送去了2000元捐款,更送去浸满爱和汗水的珍贵礼物,让师生们好不惊喜!从此孩子们知道了淮南,认识了这位从淮南来讲东北话的叔叔,更结识了一大批淮南来的好心人。从此,他带的队伍走到哪个山村,就把沉甸甸的爱的行囊送到哪里。

[责任编辑:陈丹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