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宿州萧县一“熊孩子”偷花家里万把块只为手机游戏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原标题:手机游戏“害人不浅” 萧县一“熊孩子”偷花家里万把块“您好!俺是萧县赵庄镇后任庄的韩素兰,俺家大孙子偷偷捆绑银行卡打手机游戏,花掉了

原标题:手机游戏“害人不浅” 萧县一“熊孩子”偷花家里万把块

“您好!俺是萧县赵庄镇后任庄的韩素兰,俺家大孙子偷偷捆绑银行卡打手机游戏,花掉了1万多块钱,这可咋办?”5月3日,皖北晨刊记者接到一通急促的电话,对方几乎哭出声来。

转账记录

“熊孩子”偷玩手机游戏连续消费约1.3万元

家住萧县赵庄镇后任庄的韩素兰今年60多岁,老伴在江苏徐州干木工,儿子、儿媳也长期在苏浙一带打工,她在家务农,带着两个孙子上学。大孙子今年15岁,在县城中学上初二,小孙子在镇里上小学。5月2日,韩素兰到农业银行萧县赵庄分理处取钱,发现卡里应该有1.5万多元,可是余额才2000多元,大约1.3万元“不翼而飞”!经询问,大孙子小姜对打手机游戏消费的事“供认不讳”。

5月3日,韩素兰到银行拉出清单,整整5页纸。账单显示,从2月2日至5月1日,整整3个月内,该账户通过财付通、支付宝等平台,以充值服务、QQ红包、购买迅游手游加速器等形式,分别向深圳市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嗨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卓越明游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转账,绝大多数支付给了深圳市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其中,最小的一笔1元,最多的一笔564元。期间,小姜三天两头地转账,4月28日一天就大大小小地支付了13笔。其姑父陈冲告诉记者,小姜偷偷用父亲或者别人的手机打游戏,钱主要花在了游戏《王者荣耀》上。

记者联系客服未果腾讯曾发过游戏“限时令”

“这些钱都是他爷爷在外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在农村不是个小数字,记者同志帮帮俺,咋能减少点损失?”韩素兰哭诉着,5月3日,她就到赵庄派出所报案了,但民警称是正常消费,自愿购买的。

记者尝试和腾讯客服联系,但一直没有人工接听。当记者把情况反映给在线客服时,其在微信公众号上回复:“在游戏内购买了相关物品,包括充值点券,一旦操作成功是无法进行退换,还请您后续谨慎操作,避免造成损失……”

为此,记者进行了相关查询。据了解,腾讯方面曾发出游戏“限时令”,从2017年7月4日起,玩《王者荣耀》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计划上线晚上9时以后禁止登录功能;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

专业人士提醒家长应尽到监管责任

记者随即联系了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陈靖,陈警官表示,这不属于电信诈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游戏交易,孩子虽然没有成年,但其明白玩游戏、买所谓的“装备”是需要付费的。陈警官提醒,家长在对孩子管理上不能疏忽大意,不能将银行卡号和密码透露给孩子;孩子需要正常的消费可单独给其办理银行卡,并存入相应的金额。至于补救的办法,要看注册信息和打游戏者是不是未成年人本人,通常这样的证明非常麻烦。可以和游戏客服联系一下,说明情况。实在不行,只好将购买的装备等虚拟物品变现。

随后,记者又电话联系了市消保委秘书长余兵。余兵称,从经营主体看对方是深圳市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从程序上应该向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反映此事。他还表示,游戏管理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实行分级、实名制等管理。余兵提醒,首先,未成年人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应尽到监督的责任;其次,如确需绑定银行卡,可存放少量现金,并及时脱绑;再次,保留相关证据,向有关部门反映投诉,维护合法权益。

安徽民之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王瑞影告诉记者,在这个案例中,未成年人的消费与其年龄明显不相适应,需要得到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游戏公司也要尽到审查的义务。同时,她提醒广大市民,一方面不要轻易把手机交给孩子,如确实需要,也须设置密码;另一方面,家长要告诉孩子网络消费陷阱很多,不要玩高消费的游戏。(拂晓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欣荣]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