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文化美景交相映 和“李白”一起走进池州杏花村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5月10日下午,凤观池州全媒体行采访团抵达名扬青史的杏花村,参观了牧之楼、窥园,看古村美景,感受蕴藏其中的诗歌文化。园中出现的“李白”也让人们惊喜万分,感叹大唐的浪漫诗风。在池

5月10日下午,凤观池州全媒体行采访团抵达名扬青史的杏花村,参观了牧之楼、窥园,看古村美景,感受蕴藏其中的诗歌文化。园中出现的“李白”也让人们惊喜万分,感叹大唐的浪漫诗风。

媒体团一行人来到了牧之楼,一边听讲解员讲述杜牧的事迹,一边欣赏名字画,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窥园中,安徽大学留学生德拉正在练习中国书法,看起来有模有样,似乎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

园中出现的“李白”更是让很多人惊喜不已,纷纷上前合照留念。

据悉,杏花村距今1300多年历史。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于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任池州刺史,次年清明之日,杜牧到杏花村赏春,触景生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自此,贵池杏花村随《清明》诗名扬青史,享誉天下,后人也把杏花村称为"天下第一村"。

杏花村位于池州市贵池区,以杏花村旧址为基础,规划建设面积35平方公里,空间布局为“一路二水三区”。目前已经形成了环绕景区的8字形陆上和十里杏花溪水上两条观光线,打造了北村口红墙照壁、问酒驿、唐茶村落、十里桥、梅洲晓雪、窥园、云泉硅藻泥憩园、百杏园等多处重要景点。

杏花村主要包含四大文化:

山水农耕文化: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写道:"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农耕文化是中国传山水农耕文化传统之一,唐宋之后,尤其是宋代,因杏花的花期与春耕时间节点一致,诗人往往称春耕为"杏花耕",北宋文学家宋祁曾有诗云:"添成竹箭浪,催发杏花耕"。杏花村的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极具江南农耕文化典范,以农兴文、以农助武、以粮酿酒、农忙赋诗、农闲听戏,杏花村的农耕文化,不仅仅在牧童田间的画面里,还深深的烙印在杏花村的历史传承里。建成后的杏花村,把农业种植、观光休闲、家庭体验融为一体,并适时举办"春耕大典"等时令节庆活动,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景观,再现中国式的农耕文化。

江南村落文化:杏花村构建的是唐朝村落的点状布局,体现的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诗画意境,分别打造出明清时期古村落、唐宋时期古村落、楚汉时期古村落、春秋时期古村落、商周时期古村落和原始筑巢式古村落等。展现中国古代村落文化,呈现中国古民居缩影,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

传统民俗文化:杏花村古老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杜牧的《清明》诗形象地道出冬去春来的气候和物象特征,也生动地描绘出了古杏花村清明时节的民俗乡风,而乡傩、目连戏、青阳腔在古杏花村的表演从未间断。杏花村的建设,力传统民俗文化求在深厚的民俗文化根基上,营造出"古杏花村"的历史文化风韵。

盛唐诗酒文化:自古以来,诗与酒就交织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白居易曾写出"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在唐代诸多诗人的心目中,人生的最大快乐,就是有诗与酒的享受。未来的杏花村将再现《杏花村志》中记载的"酒垆茅舍,坐落于红杏丛中,竹篱柴扉,迎湖而启,乌桕梢头,酒旗高挑,猎猎生风,令人盛唐诗酒文化未饮先醉"醉人景象。

生态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当地多元化发展,杏花村旅游景区的开发也是其缩影之一。据了解,杏花村景区是在池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沿袭传统文化而建立的,旨在进一步打响杏花村文化旅游品牌。同时,这里也是该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和重要蓝本。本次活动不仅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杏花村,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有利于该地区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责任编辑:陈丹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