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只为一江清水向东流 马鞍山推进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原标题:只为一江清水向东流我市推进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我市以此为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和

原标题:只为一江清水向东流

我市推进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我市以此为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抓好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马鞍山样板,努力为建设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皖江经济带贡献“马鞍山力量”。

推进水环境治理,让水更清

水是生命的源泉、城市的命脉。

慈湖河,被称为马鞍山的“母亲河”,曾几何时,由于饱受工业污染,浑浊的河水在许多老马鞍山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遗憾。2012年,慈湖河中游整治项目开工建设,历经多年的水环境治理,如今慈湖河生态修复了、水变清了,河道两岸变成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成为环绕城市东部的生态景观河。

治城先治水,打好碧水攻坚战的战役一场接着一场。对长沟水系河道实施清淤截污、对永丰河和南湖雨水入湖处进行水质净化、对清溪河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对石臼湖开展围网养殖整治……如今,全域环境内黑臭水体越来越少,河流湖泊越来越清澈。据统计,近年来我市重点实施了18个水污染防治项目,投资35亿元对中心城区16条水系共79处水体进行综合治理。与此同时,我市加强对重点排污单位的监管,强化对流域工业污染源管理,确保工业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

民以食为天,水以安为先。作为饮用水安全的第一道关卡,水源地的安全指数也为全社会所密切关注。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从多个维度建立了全程监管体系,进一步改善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确保让市民用得放心、喝得安全。

保护水源地,坚持从源头抓起,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强化污水集中处理,切实减少污染物的入河量。在实际工作中,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关闭或拆除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工业企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可能污染饮用水的活动,拆除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与此同时,我市还建立了从水源地到水龙头所有环节的全程监管体系,真正让放心水流向千家万户。为提高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能力,各县区加强备用水源地的建设,目前市区与当涂县互为备用水源地,其余县区的备用水源地正在加紧规划、建设。

整治突出环境问题,让岸更绿

水是城市的血液,那么绿地树木就是城市的“呼吸中枢”,只有“呼吸畅快”,空气得以净化,城市才能更健康,城市才会更美丽。

让城市“畅快呼吸”,马鞍山一直在行动。植树造林就是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植树增绿活动,见缝插绿,破硬建绿,城市中的绿色越来越多,“人在城中,城在林中”的愿景已在眼前、就在身边。我市坚持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有效抓手,充分利用自然山水优势,全面推动森林生态体系、森林产业体系、森林文化体系、森林支撑体系建设,努力打造生态文明马鞍山样板。

走在水天相接、绿草茵茵的薛家洼,很难想到这里过去曾是一个污水横流、混乱不堪的长江边的码头。而对于当地人来说,那些货车呼啸往来扬起的沙尘、散落周边的砂石似乎就在昨天。薛家洼码头的旧貌换新颜,讲述的正是马鞍山坚持生态优先建设长江经济带,保护母亲河的故事。

推进生态建设,就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向顽疾开刀。长江马鞍山段岸线全长78.8公里,像薛家洼码头这样的非法码头有83个。2017年,我市强力启动非法和无证码头专项整治工作。截至目前,长江干线83家非法码头全部彻底拆除,共清理出岸线资源约10公里、滩涂及后方土地约1000亩,极大地改善了沿江生态环境。既要坚决拆干净,还要尽快绿起来。随着复绿工作的推进,曾经因这些非法和无证码头密布而“满布疮痍”的长江马鞍山段,披上了新绿,更换了风景。

工业化带来财富和就业,也带来了“副产品”。固体废物危害严重,治理起来也不容易。今年2月起,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专项整治工作,先后出动检查人员3.6万余人次,排查重点企业、区域1.4万余处,发现固体废物环境问题53个。不留死角发现问题,不留后患全部整改。截至目前,53个固体废物环境问题已完成整改50个,处置固体废物5万余吨,剩下的3个问题正在加快整改中。

坚持“五控”并举,让天更蓝

4月27日,马钢二铁总厂北区所有炉机永久关停,至此马钢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已全部关停。这是马钢倾力打造绿色现代都市型工厂的决心所系,也是马鞍山守护蓝天的力度彰显。

在蓝天保卫战中,我市将大气污染防治的范围、力度、广度进一步拓展,坚持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五控并举”,强化“散乱污”企业整治,推进主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对全市钢铁、火电、水泥、垃圾焚烧厂等重点行业排放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和评估,对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逐一建档、整改;实施机械化清扫,加大全市主次干道扬尘管控力度;加强对渣土车等重载车辆运输管理,严防二次扬尘污染。同时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严肃查处涉气违法行为,综合运用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行政拘留等法律手段,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严惩环境污染犯罪行为。今年以来已对省大气驻点督查交办问题立案65个,处罚28个,处罚金额达270余万元。

对于生活在马鞍山主城区的市民来说,今年的“五一”有些“静悄悄”。根据规定,今年5月1日起,主城区内禁放禁售烟花爆竹。“禁放令”正式施行首日,实现了市民“零燃放”、主城区“零声响”。“不放烟花爆竹,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既降低了噪音污染更改善了空气质量,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非常支持并希望能一直坚持下去。”花山区霍里街道居民杨阳说。

推进绿色发展,让产业更优

引入全流程清洁生产工艺,再利用生产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发电,处理酸性废水顺带而生的钛石膏经过处理后作为水泥缓凝剂使用……金星钛白公司的一场技术改造,不仅减少资源能耗,更实现了变废为宝。

作为一个典型的重工业城市,绿色发展当然率先从工业开始。近年来,我市着力改造传统产业,注重运用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进兼并重组,提升综合竞争力。针对炼钢、炼铁、铸造、机械加工、造纸等行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按照治理改造一批、加强监管一批、关停取缔一批的原则,逐一开展整治,淘汰落后产能,完善长效监管机制。钢铁企业实现脱硫脱硝全覆盖、燃煤锅炉全淘汰;和县15家豆制品加工作坊完成取缔停产和搬迁入“城”;“华东铸造之乡”含山县242家铸造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或兼并重组……传统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制造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我市以智能装备(机器人)、轨道交通及高端数控机床三大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新动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一季度,我市纳入省考核的29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2%,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

发展循环经济,我市同样大有作为。通过推进慈湖高新区、当涂经开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和慈湖高新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我市已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及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串起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周边地区大循环”。

只为一江清水向东流。下一步,我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皖江经济带的要求,将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作为首位任务,将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作为根本路径,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皖江在线)

[责任编辑:陈丹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