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产业扶贫看太湖 荒地变良田 荒山变“金山”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一畦龙虾肥,十里稻花香。在安庆太湖县徐桥镇创业村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小龙虾生长正当时,这些小龙虾不仅销往本土,还销往合肥、上海等地。俗话说:“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这一动一静,正是“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模式的生动写照。

一畦龙虾肥,十里稻花香。在安庆太湖县徐桥镇创业村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小龙虾生长正当时,这些小龙虾不仅销往本土,还销往合肥、上海等地。俗话说:“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这一动一静,正是“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模式的生动写照。

创业村的党支部书记汪华庆告诉凤凰网安徽,这里的稻渔综合种总面积560多亩,很多稻田在以前都是荒地,通过集体收购,实现了荒地变成良田。据介绍,在“稻虾共作”模式下,稻虾共生,稻田不施农药,不仅不会使稻谷产量减少,还可以提高稻米质量,水稻的单价会比市场上的每斤高3毛钱。同时,小龙虾繁殖能力强、产量高,每亩投放50-70斤,亩产近200斤。

基地的创立着实帮助当地农民实现了创收,农户们除了每个月可以领取到土地租金外,还能获得公司分红,在基地就近就业,每年收入加起来可得5000余元人民币。一位在田里劳作的朱姓村民告诉凤凰网安徽,他每天在基地务工,有100多块钱的收入,离家近,非常方便。

和徐桥镇不同,太湖县刘畈乡则选择了一条集体经济发展向荒山进军的“334”思路。所谓“334”即合作主体为村级合作社+能人大户+农户三方;采用村级合作社出资金购买种苗,茶叶种植大户提供山场,贫困户务工的合作模式;股份结构为村级合作社、茶叶种植大户、所有贫困户、收益按股份执行。运用这种合作模式,既发挥了村级合作社的主体作用,又调动了社会力量,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

据悉,刘畈乡最大的乡情体现为山多田少,当地乡党委、政府结合乡情,近5万亩荒山种植毛竹、油茶、茶叶等经济作物,把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放在山上,向荒山进军,向荒山要效益,把脱贫攻坚的主阵地放在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济组织上。

现阶段,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全乡涌现出专业合作社16家,家庭农场4家。通过这些新型经济组织的带领,全乡有513户贫困户,1427人以山场田地与小额信贷入股,就近就业、依附发展等途径逐步走出贫困。(图/文 王盼)

[责任编辑:查亚栋]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