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暖新闻

淮南市最年长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挽救一位病危妈妈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2018-07-05 第631期

2018年6月6日,在医院里,淮南又一位普通矿工张明没有丝毫犹豫和顾虑,加急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27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混液被及时送往河南,挽救河南一位有3个孩子、病情危急的母亲。

张明的成功捐献,创造了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两个“最”。首先他是全省“最年长”的捐献志愿者,以47岁的高龄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其次张明与同在中煤新集公司的郭学良、张琨三位“矿工”都成功捐献,创造了同一企业捐献的“最高记录”,这在全国都不多见。

加急捐献传递火热爱心

3月31日,淮南市红十字会接到中华骨髓库一份“加急”捐献通知,淮南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张明的样本与河南一名病情危急的患者初配成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高分辨配型采样和体检,越快越好。一听到加急,工作人员既紧张又为难还担忧,因为捐献志愿者往往采样时间已久,突然接到这样的通知没有过渡期更充分的了解、考虑和准备,一下得做出决断,还需要争得家人的同意,困难重重;一旦犹豫或需要考虑了解些情况或遇到阻力,患者重生的机会就难以保证。

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张明取得联系,张明接到电话后没有任何犹豫,一口答应,也没有多问其他,只问了“啥时候,要我怎么做。”当工作人员一再提醒他,捐献也需要家人支持,还是先征求家人的意见再做出决定,张明斩钉截铁地保证,一定会做通家人的工作,确保顺利捐献。张明工作的地方远离市区,为了尽快实现捐献,张明一次次自己开车从七十多公里外的矿上来到市区进行高分辨配型采样、体检、复检。“对方的生命可能没有多少时间了,我怎么配合都行,希望尽快完成使命!你们不要有什么顾虑,只要需要,一个电话我随叫随到。”一向做事沉稳的张明倒焦急了起来,催促起工作人员。体检结果出来后,张明得知部分指标不符合要求,需要尽快复查,他立刻行动起来,积极调整生活习惯、加强锻炼,为了监督自己,每天下班后坚持跑步“打卡”,拿出当兵时的毅力,加大锻炼强度,注意饮食。终于努力不负用心人,短短6天后的复检就全部合格。张明终于松了口气,兴奋孩得子似的急切地等待着捐献救人的时刻。

全家动员确保顺利捐献

张明郑重地把老母亲、妻子、儿子都叫到一起,把捐献的大事告诉了家人。“我可一口答应了人家,你们可不要有什么想不开的。”还没容得家人反应、发言,张明就定了调子。其实他的话也成了多余,当家人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挽救一条命、甚至一个、几个家庭时,全家同样爽快一致的支持。

“救人一命,天大的好事!”同是党员的妻子为他点赞。“你安心去吧,孩子有我照顾,等你捐献回来,我给你多做点好吃的!”母亲这样鼓励。“你在合肥捐献我们轮流陪你!”在合肥工作的哥哥、弟弟打来电话为他加油。“爸爸加油,你是我心目中的救人英雄!”上高二的儿子为他自豪。儿子还上网搜索捐献知识安慰不太了解的奶奶。张明爱人是幼儿园园长,工作离不开,不能去医院陪他,为了不给单位带来麻烦,张明谢绝了单位要派人陪护的关照。

张明去合肥捐献启程时,张宝、张锟、郭学良等淮南的捐献者和几十名志愿者以及家人和单位领导来为他送行鼓励,尤其是张明73岁的老母亲十分激动地对着儿子和大家说:“我们一家都是好人,张明能去救人一命,我有这样的好儿子高兴、放心,我们全家都支持!”后来大家无意中得知,张明的父亲刚刚过完周年忌日,这一年来张明妈妈忍受了许多悲痛和思念,忌日刚过,痛楚未消,这样一位老人能如此深明大义实在令人敬佩。“我会像前面的捐献者一样完成好捐献使命,回来还要加入志愿者多去做宣传动员、做公益。”张明说道。

其实张明能做出救人的决定并非偶然。张明成长在一个善良厚道的家庭,热情爽直的母亲影响着他,从小便行成了热心、仗义、责任、担当的品行。1990年,怀着参军报国的理想,张明如愿以偿入伍。由于在部队表现突出,受到嘉奖,1991年光荣入党。退伍后,张明成为一名警员,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一干就是19年。

爱心在接力中传承

“直率、厚道、善良、靠谱”,这是同事对张明的评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他也在同事中拥有着极好的人缘,平时谁遇到了点急难事需要帮忙,张明总会毫不犹豫伸手相助。每次献血车来到矿上,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去献。

2014年9月,张明利用工作间隙进行献血,当他得知还可以留取造血干细胞样本,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时,他很欣喜,当即签署了捐献同意书,留取了样本。没想到4年后真的有救人的机会,这个概率不会超过十万分之一。

6月6日,采集捐献当天,张明没有一点紧张,全家都赶来为他加油助威。当不顾劳顿赶来的老母亲看到儿子一脸轻松躺在床上边采边和大家开心地畅谈,老人很是激动:“没想到这么简单,这救人一命的大好事我儿子是做对了,可惜我年龄大了,也没法献了。明年孙子考完大学我就去做志愿者”。公司此前两位捐献者张锟、郭学良专门调班来给张明鼓劲。张明开心地对着两个兄弟说:“我们仨今后可都是铁杆志愿者了,你俩得多带带我怎么去动员更多的人。”三个救人英雄、好同事、好兄弟开心交谈的场景轻松又动人。

从对方捎来的感谢信中,得知患者是一位有3个孩子的妈妈,张明十分挂念。采集一结束,他不顾4个小时不能动已僵硬麻木的手臂,赶紧给患者写了一封回信,叮嘱前来取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一定转达到他的祝福和心意。

凤凰安徽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暖新闻
欢迎投稿:city_ah@ifeng.com

联合共建合作伙伴

  •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北京分社

合作媒体

  • 南方都市报 新民晚报 华西都市报 华商报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