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八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之分论坛“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2018年7月7日,第八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协办,主题为

2018年7月7日,第八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协办,主题为“社会治理:40年改革开放回顾与新时代展望”。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等出席论坛,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院长魏礼群发表题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的精彩演讲。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首席专家李培林主持开幕式并发表主题发言。

分论坛现场

第八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之分论坛“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由北师大历史学院院长杨共乐教授、中社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主任萧放教授分别主持上下半场,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室主任色音研究员和中社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朱霞教授分别点评。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合各地在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中的做法和经验,就探索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正确处理顶层设计和政策落实的关系,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制定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总指导。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偏离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治理效果的问题。对此,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社会史研究室主任李文研究员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延伸,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乡村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生态建设等方方面面。为有效解决乡村发展困境,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以人为本,做好顶层设计,规划为先,注重城乡统筹,尽可能以城带乡,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各方面建设。

胡必亮

北师大新兴市场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胡必亮教授认为,乡村社会治理具有包容性、创新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他提出,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治理中“一个核心‘治理’两个基本点‘效率和公平’”是衡量社会治理有效的重要指标。

——正确处理文化创造性转化和现代治理的关系,以文化振兴促乡村振兴

北师大中社院农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董磊明教授强调,建国近70年乡村治理过程中形成的党政协同、村社集体制度和村落集体生活等宝贵财富,应该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所传承。在他看来,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治国理政。要认真对待古代中国社会治理理念,传统资源可以利用,但是不能简单套用。当前的乡村社会中应该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集体产权制的改革以及村社集体的重建。

陈进国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当代宗教研究室主任陈进国研究员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乡村治理的模式和方向。他梳理了从先秦到宋明理学对乡村治理中“文治”的重视,介绍了福建永春县外碧村充分利用文教礼仪传统,通过修建宗祠、打造特色“民谣村”的方式,实现文化治理,推动当地乡村建设。

黑龙江大学于学斌教授指出,现代节日通过文化展演或者通过嵌入,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加以吸收,有利于促进民族认同,发挥民族内聚力,有利于助推经济发展,有利于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凝聚时代精神,为此,他主张现代节日内容要向多元化发展,内涵要实现纵深发展,从而推动文化和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正确处理一般经验和特殊做法的关系,探索社会治理因地制宜新路径

乡村社会治理经验既有一般理论意义上的经验做法,同时又在结合各地实际,创造和发展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学者们一致认为,智慧来自民间,民间在社会治理中的好做法好经验非常值得珍视、总结和推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农村文化研究所所长彭维锋教授通过综合比较中国多个乡村发展案例,认为要做到“六个好”:有好的带头人、好的领导班子、好的发展路子、好的乡村文化、好的村落文化精神和好的治理制度。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他提出,中国乡村要遵循传统,充分发挥村庄特色,回到个体的实践。

彭维锋

北师大中社院刘冰副教授从产业兴旺和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出发,选取东、中、西部地区三个代表性村落,设定了能够代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对环境、对产业理解的指标,讨论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如何避免乡镇企业出现的环境代价,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张力。通过比较分析,她提出,各地要通过科学化的分析来制定适合本地的治理方式和发展策略。建议宏观发展战略不能一刀切,地区差异应该有更多的国家和省级层面的转移支付来进行平衡的。

——正确处理实践经验和理论提升的关系,推动政策优化和理论发展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村镇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崇烈分析了北京市房山区南窖村的重建过程,认为将村落历史文化作为村落振兴的支点,充分发动村民参与到村落文化建设当中,强调村民的主体地位,做法可行,经验宝贵,值得推广。

王崇烈

浙江缙云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朱勇分享了乡村建设实践为乡村社会治理和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案例。缙云坚持以“文化振兴”为抓手,在“共建、共创、共享、共益、共生”的理念指导下,利用网络时代线上线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着力筹建文化志愿者组织,综合打造乡村戏剧文化,建设文化驿站、书店等公共文化场所,让乡村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激发村落内生动力。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副县长邬平川提出了县域脱贫工作中存在的四个难点:政策设计的统筹协调性不足;政策覆盖的不全面性;政策缺乏稳定性;政策缺乏包容性和灵活性。

福建省永春县东关镇党委组织委员尤梅春提出,乡村振兴中基层组织的建设特别重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基层组织建设要注重选择有担当的优秀的人才;如何协调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以及各种社团组织之间的关系对基层社会治理起到重要作用。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贺少雅)

[责任编辑:宋吾能]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