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马鞍山: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经济总量长期居于安徽省第一方阵,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期居于安徽省第一位,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安徽省马鞍

经济总量长期居于安徽省第一方阵,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期居于安徽省第一位,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中努力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今年7月31日,该市出台《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三大目标: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颜值、人民生活高品质,吹响了全市凝心聚力全面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集结号”。

“这三个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经济发展高质量是根本,是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城乡建设高颜值是引擎,是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人民生活高品质是目的,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三大目标,马鞍山将全面掀开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建设新篇章。”中共马鞍山市委书记张岳峰介绍说。

三“上”:引领经济发展高质量

8月1日,马鞍山市博望区总投资36.8亿元的8个工业项目集中签约。此次签约的8个项目涉及智能制造产业园、汽车关键零部件、高端数控机床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高端“智造”。

博望区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最东端,被誉为“中国刃模具之乡”,有“中国剪折机床第一镇”之称,全区拥有大大小小近2000家机床、刃模具加工制造企业。自2007年开始,每年11月,一场机床和刃模具行业盛会——马鞍山(博望)机床暨刃模具博览会都会在这里如期举办。博览会既为行业合作发展搭建了平台,同时,也向行业优秀企业展现了博望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良好环境,吸引知名企业投资落户博望。一些在国内领先的新技术企业和新业态落地博望,给博望机床刃模具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仅2017年第11届博览会,签约博望工业项目总投资106.8亿元,如高端精密轴承生产线项目、沈阳机床·博望5D智能制造谷项目、上海交大·马鞍山博望高端数控机床创新研究院项目等。2017年也是博望机床刃磨具产业由“博望制造”向“博望智造”跨越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博望区出口机床系列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正式授牌、国家火炬博望高端数控机床及刃模具特色产业基地命名、全国剪折机床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博望机床、刃模具产业发展只是马鞍山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马鞍山因“钢”建市,为全国十大钢铁基地,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随着矿山资源的逐渐枯竭,资源型城市工业必须加快转型。作为以钢铁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城市,马鞍山认识到必须丰富和完善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才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经过近年的发展,该市在全力做大做强马钢的同时,产业层次不断丰富,目前已形成了以钢铁、机械、汽车、电力、化工、建材、食品、铸造等为核心的一大批集群产业,非钢产业在全市工业占比超过60%。

产业层次的丰富和完善加快了资源城市产业转型步伐,同时也全面提高了产业发展质量,提升了经济发展综合实力。2018年上半年,该市全市25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9.4倍,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1个百分点;二季度民间投资增长31.9%,增幅比一季度提升1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8.9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市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8.8%,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达56.1%;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下降5.6%,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5.3%,比上年同期回落5.1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市单位GDP能耗降低率达7.5%,降幅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年全年扩大6.5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 “从工业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金融信贷三个指标看我市发展后劲持续增强。”该市统计局局长高俊峰表示,“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9%,增幅居全省首位,比全省高18.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5.6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2.5%,增幅比全省高15.5个百分点。金融信贷稳定增长,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比重的62.1%。”

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关键是要做到三个“上”,即产业发展上层次、质量效益上水平、综合实力上台阶。张岳峰介绍说,“对于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马鞍山将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重视发展智慧经济,在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城市转型上下功夫,进一步做活存量、做优增量、做大总量,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高”:推进城乡建设高颜值

做秤杆、磨剪刀、弹棉花、街头剃头摊······在千年古镇含山县运漕镇,这些传统手艺人用指尖的温情诉说着对古老岁月的眷恋。精雕、细琢、坚定、稳妥,匠人精神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极致,而运漕的设计者们正是以这样一种“匠人精神”打磨着运漕的未来。近年来,含山县邀请国内古镇规划、建设方面的知名专家来含山调研考察,高起点谋划运漕古镇建设。作为全省为数不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运漕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和无界限景区的概念,推出“人文古运漕、生态蓼花洲”特色小镇主题,继续深入挖掘千年古镇的文化底蕴和现代特色,赋予运漕“江北首镇”的新内涵。

和县善厚镇凤台村地处美丽的鸡笼山下,如今这里村容整洁、道路蜿蜒、小桥流水,处处是一派田园风光好景色,“这都是美丽乡村建设给村庄带来的发展变化,现在村子里建了5个农家乐,7家农家客栈,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回来创业发展,搞旅游走上了致富的路子。”凤台村党总支副书记陶永跃对记者说道。

城乡建设,农村是短板。目前,马鞍山正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高标准推进13个美丽乡镇、77个中心村整治建设。一方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四好”农村道路、电网改造、义务教育、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五大工程。继续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试点,确保所有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营、发挥效用。

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显现,乡村旅游业乘势而起,喜讯不断。马鞍山市花山区濮塘景区于近日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走在这座位于马鞍山东北郊的小镇上,你会发现这里正悄悄发生着一些变化:虽然不是周末,老街上却不时出现一些骑行者的身影;沿街的门面很多都被统一装饰成了裸露砖墙的样式;老街桥头的“铁轨”小径雏形已现······竹海、古树、清泉、钟鼓这“四绝”的濮塘优质自然资源经过合理开发、利用管理,最终创造价值。

有着“山水诗都”美誉的马鞍山,城市的建设者和广大市民心中装着一个田园梦,该市循着“组团式、网格化、田园城市” 的城乡建设思路,随着一个个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的建成,田园梦最终照进现实。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是实现这一梦想的基本保障。随着“一心两翼七组团”的组团式、网格化城市格局加快建设,这座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也日臻完善。未来城乡建设的主攻方向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心城区的能级提升,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功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建设品质,塑造城市风貌;二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治和农村“三大革命”建设,补齐乡镇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该市住建委负责人马作兵表示,“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马鞍山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市更宜居,一江两岸、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的目标。”

三“更”:保障人民生活高品质

“道路开口,从申请到审批再到建设完工,只花了不到半个月时间,这多亏了你们。”马鞍山海底捞自煮火锅生产工厂厂长施细保拨通马鞍山市城管执法局行政审批科工作人员王琼的电话,连道“感谢”。为何能这么快?王琼道出“秘诀”:“互联网+政务服务”。马鞍山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马鞍山市借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供给能力,重点发力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业务系统对接、网上事项可办率提升和平台延伸基层全覆盖,进一步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有效提高群众“互联网+政务服务”办事获得感。

和县的“四金工程”,是和县西埠镇党委书记熊英华常常挂在嘴边的系列特色举措。在和县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句标语,“种一亩菜,脱一户贫”。熊英华自豪地介绍说,“北寿光,南和县”,作为蔬菜种植大县,和县产品的蔬菜在全国都享有盛誉,这第一“金”就是蔬菜特色产业扶贫工程。在11个贫困村,政府投资了30亩设施蔬菜和70亩露天蔬菜,全县有5605户贫困户参与其中。除了“金菜地”工程,帮助符合条件贫困家庭子女就业的“金饭碗”工程、扶贫公益基金“金钥匙”工程、农特产品销售电商平台的“金平台”工程在扶贫脱贫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4年马鞍山全市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3.05万,而截至2018年6月底,马鞍山全市共有困户918户,共计2257人,2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全部出列,综合评价位居安徽16个省辖市第一名。

在改善民生方面,马鞍山不遗余力,只为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聚焦“七有”领域,加大民生投入,扎实推进民生工程,重视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问题,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2018年该市全力推进实施31项民生工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半年,民生工程累计筹集财政资金38.29亿元,拨付资金32.66亿元,已到位资金拨付进度达85.3%。

“公共服务更优质、民生保障更充分、社会治理更有效。三个“更”既是我们未来民生保障发展的目标,更是我们对于人民生活高品质的庄严承诺”马鞍山市市长左俊表示。“在全面提高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我们还将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马鞍山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到2020年,全面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责任编辑:陈丹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