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马鞍山: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作为安徽省东向发展“桥头堡”和处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的马鞍山,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努力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作为安徽省东向发展“桥头堡”和处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的马鞍山,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努力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全面开放新格局,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统计表明,2017年,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76亿美元、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834.6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77.95%、120.3%;实现外经营业额3.7亿美元、外贸进出口38亿美元,分别位居安徽前列;口岸外贸运量1891万吨,稳居全省第一位。而2018年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56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增幅比全省高15.5个百分点。招商引资亿元以上新签约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197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5.7%。

立足皖江,全力打造安徽开放“新高地”

2018年1月3日,马鞍山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省级预验收,向正式封关运行迈进关键一步。作为安徽省唯一一个区港联动的综合保税区,它的建成发展,标志着马鞍山乃至安徽发展外向型经济从此拥有了新的更高平台。

近年来,马鞍山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强化错位竞争、互补发展,引进了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现有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积极构建与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相配套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与此同时,大力整合全市开发园区,做大做强招商承载平台,积极承接南京、上海、北京、武汉、台湾等地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合理布局,推动了产业集聚发展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此外,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推行“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服务,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十二五”期间,马鞍山共引进来自江浙沪地区的新建省外亿元以上项目520个、投资总额为1638.9亿元;马鞍山在长三角城市群投资的项目也多达300多个、投资额近200亿元。仅以2017年为例,全市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共219个、投资总额941亿。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47个,占比为67.1%;现代服务业项目17个,占比为7.8%。从内资来源地看,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到位资金为463.3亿元;来自广东、福建的到位资金为151.4亿元。上海绿地集团、宁波博浪、雨润肉制品、红太阳生物药肥、华星化工、东方置业、金鹰国际、苏宁电器、苏果超市、科达机电、达利园等长三角城市群一大批知名企业和茂迪新能源等200多家台湾企业先后落户马鞍山。

走向世界,对外经济合作“繁花锦簇”

总部设在马鞍山的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作为一家世界知名的承包商,施工足迹遍及“一带一路”沿线及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一批影响较大效益较好的工程项目,受到项目所在国的普遍赞誉和欢迎。同时,带领一批马鞍山当地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中国十七冶集团市场部副部长闵永新说,近年来,我们借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东风,积极“走出去”,实现了产能出海,形成了项目“滚雪球”效应,扩大了海外市场。

近年来,马鞍山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谋求对外合作新机遇,着力拓展境外市场,全市外经外贸企业发展迅猛,外经外贸业绩稳中有增,呈现出投资主体不断壮大、市场结构持续优化和经营方式更加多元的良好势头。2017年,全市实现外经营业额3.7亿美元、外贸进出口38亿美元,口岸外贸运量1891万吨,稳居全省第一位。

“目前,该市外经外贸市场已扩展到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市场由中东、东南亚市场为主向非洲、南美市场挺进;对外投资由香港、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延伸到欧洲、中亚、南美、北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该市商务局对外经济合作科科长王永珏说。

“走出国门的初期,我们都是借船出海‘跟着央企找饭吃’。”2016年3月23日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被誉为中国工程蓝领外包服务业第一股的马鞍山建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永宏说,从2003年企业成立起, “建诚国际”就始终坚持“走出去”战略,先后跟随中铁建工、中国建设、中国建筑、中国中冶等一批国字头海外工程领军企业,参与了科威特、俄罗斯水泥厂、伊拉克、越南、阿尔及利亚、乌兹别克斯坦、科威特、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的多个项目的施工建设。

汇智生物是马鞍山一家生物高科技工业企业,主要从事生物中间体的研发、生产、销售。2013年,汇智生物走出国门,在泰国开了一家生物医药公司,产品远销韩国及欧美市场。2015年,汇智生物又瞅准泰国玻璃市场良机,开了一家玻璃深加工企业。“两个厂已累计投资7200万人民币。”该公司办公室主任芦卓然介绍,作为一家生物医药企业,我们的首要考量是“逐原料而居”,目前已经与菲律宾、乌克兰有关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责任编辑:陈丹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