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暖新闻

安徽暖新闻:徽城里的“诗人”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2018-08-24 第期

柴米油盐的生活中,诗与远方成为一些人的憧憬。然而,有人俯首生活细节,将日子过成诗,有人倾其积蓄,帮孩子们实现梦想,有人无偿奉献,带给更多人生命的力量。他们不拘泥于得失,亲手绘就属于自己和他人的温暖意境。今天,凤凰网安徽带你来看这些“写诗”的人。

男子照顾瘫痪妻子二十余载把日子过成诗

爱情的影响不仅在于并肩而立,一路风雨兼程,还在于遭遇坎坷时,能附身相伴,度过看似不完整的人生。合肥男子孟永涛照顾瘫痪妻子20多年,将生活过成了诗。

51岁的男人放下铁锨,小跑着回到家中,淘米、煮饭、洗菜、炒菜,不消20分钟,饭菜就端到妻子的床头,两人一边吃着一边笑着,谈论着家门口的逸事。

他们种地、养虾、养鱼,在最艰难的日子里,苦中作乐。田野、水塘、鱼虾,他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也营造了诗一般的浪漫。

86岁老人捐出300万元助学

家族情结影响着很多中国人,面对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出手相助。阜阳86 岁老人吕显才却在迟暮之年用积蓄帮助学子圆梦,成全更多孩子们的梦想。

吕显才捐赠300 万元个人积蓄,设立界首市吕显才助学基金会。他用这笔钱帮助优秀学子,让他们没有顾忌地寻梦,学有所成回报社会。

危难时刻的出手相助,人们可以凭着善良的本能做到,成全他人梦想,并非很多人都能想到并付诸实践。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在余生以己之力助人圆梦,也为更多人带来可供期待的未来。

小学教师18年无偿献血近8000毫升

人们对于老师的印象在于讲台之上的传道授业,然而,走下讲台,老师也是一个普通人,也能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人们,滁州教师王宝童给了作为一名老师和普通人的另一种诠释。

从教20多年来,他先后辗转5所乡村小学,18年间,坚持无偿献血,累计献血达7800ml,帮助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王宝童坚守三尺讲台,在为学子授业解惑的同时,也以身为范,献血帮助更多素昧平生的人们,传递真与善的能量。

生活没有固定的模板,看似相同的每天也是新一轮的开始。有人将日子过得如春暖花开,有人倾余力圆学子之梦,有人用温热的鲜血为他人带来生存的力量。他们以行动为笔,书写了一首关于温暖的诗。

(凤凰网安徽综合中安在线 阜阳新闻网)

凤凰安徽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暖新闻
欢迎投稿:city_ah@ifeng.com

联合共建合作伙伴

  •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北京分社

合作媒体

  • 南方都市报 新民晚报 华西都市报 华商报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