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百万美元“未来科学大奖”揭晓 安徽一人获生命科学奖


来源:澎湃新闻网

原标题:百万美元“未来科学大奖”揭晓:袁隆平等三人获生命科学奖9月8日下午14时许,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摘得三项大奖

原标题:百万美元“未来科学大奖”揭晓:袁隆平等三人获生命科学奖

9月8日下午14时许,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摘得三项大奖之一的“生命科学奖”。奖金为100万美元奖金,由3人平分,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获奖理由:奖励他们系统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状的分子机制和采用新技术选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中的开创性贡献。

李家洋1956年7月生于安徽肥西县,植物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

李家洋1981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1991年获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农业部副部长等。李家洋的研究领域为:利用模式植物探索植物内源激素与外界环境因子对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理。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张启发1953年12月生于湖北公安,遗传育种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张启发1976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1985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学位。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他系统分析了世界大麦遗传多样性,揭示了世界大麦遗传变异的一些重要特点,阐述了世界栽培大麦东、西方独立起源的观点。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丁健现场拆开了获奖名单。随后斯坦福大学文理学院讲席教授骆利群进行了电话连线。

李家洋说道:“我觉得这是国内最有影响的大奖之一,能得到这么多专家的认可还是蛮开心的。”

拨打袁隆平电话时,接听的却是一位讲方言的女士。电话转交给袁隆平,问他有何感想,他说道:“现在就讲啊?”现场不禁发出一阵笑声。

9月7日正是袁隆平的88岁生日。骆利群顺便进行了祝贺。

有些遗憾的是,骆利群最后拨打张启发的电话时,显示已经关机。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由民间科学公益组织未来论坛发起,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做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科研工作的科学家,迄今为止已颁发两届。

目前,未来科学大奖共设置了三个奖项,分别为“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单项奖金100万美元,由国内知名企业家和投资人捐赠。

2016年,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卢煜明因“基于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DNA的发现,在无创产前胎儿基因检查方面做出的开拓性贡献”获得生命科学奖。

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薛其坤因“在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单层铁硒超导等新奇量子效应方面做出的开拓性工作”获得物质科学奖。

2017年,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因“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分及分子层面机理的重大贡献”获得生命科学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因“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获得物质科学奖。

时任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许晨阳因“在双有理代数几何上做出的极其深刻的贡献”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大奖借鉴诺奖等国际大奖的评选机制,采用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今年共收获200多封提名信。据悉,本届未来科学大奖国际科学家评审回复率已达75%,意味着其国际影响力已达到一定水平。

[责任编辑:陈丹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