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暖新闻

悉心照顾婆婆五十余载 安徽肥东七旬儿媳用爱传递孝心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2018-10-08 第666期

在肥东县元疃镇杨祠村,凤凰网安徽见到了当地最长寿的老人之一——100岁的陶传英,老人满头银发,但头脑依旧十分清醒,而这一切都归功于老人的儿媳董得兰。

年逾七旬的董得兰老人,自跨进婆家门一直到现在,服侍行动不便的婆婆陶传英已长达50多年,婆婆也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活到了100岁。婆婆见人便夸,若没有这个儿媳妇,她也活不到这么大。

董得兰在给婆婆喂饭

婆婆突然病了

早上九点,吃完早饭的陶传英老人半倚在床上,一旁的儿媳董得兰正在为老人整理床铺,两人之间没有太多的沟通,只是偶尔相视一笑。

“我婆婆是1918年出生的,心好,一辈子不知帮助过多少邻里乡亲”,收拾着房间,董得兰向凤凰网安徽不慌不忙地介绍着婆婆,在附近周边地区,邻里乡亲们一直到现在都念叨着陶传英的好,村里哪家有事,她总是带头去帮忙。

陶传英老人一辈子都坚持勤俭持家,里里外外都不闲着。长期的内外操劳下,老人在50岁的时候突然病了,之后也是小病不断,94岁时更是在一次意外摔伤后便卧床不起,一切都得靠家人照顾。

董得兰为婆婆梳理头发

“照顾上人是下人的义务”

“下人照顾上人是应该的,这是下人的义务,我只是尽儿媳妇的义务而已”,采访中,董得兰一直重复着这句话。(注:在安徽合肥等地方言中,“上人”一词指长辈,“下人”一词指晚辈。)

每天,和丈夫早起喂完家中饲养的数十头猪和几十只鸡后,董得兰便开始照顾婆婆起床吃饭。从端茶送水,端屎端尿再到搀扶婆婆上床下床,这么多年来,董得兰一直不敢怠慢,也不敢有一丝丝松懈。

婆婆牙口不好,董得兰更是牢牢记在心上,每顿饭菜都做的软绵易消化,“老人老了,想吃什么想喝什么我们都尽量搞出来”,婆婆的一天三餐,董得兰都合理搭配满足老人的要求。

即使婆婆还能自己动手吃饭,但很多时候董得兰都选择亲自喂到婆婆嘴中,每一口饭菜的均匀搭配,都无不体现着董得兰照顾婆婆的用心。

董得兰和丈夫三天两头就会去镇上买点肉和零食,“除了火腿肠,其他可吃了?”,每次去镇里赶集前,董得兰都会到婆婆屋里亲自询问一番,对于婆婆提出的要求,她和丈夫都一一满足。

五十多年如一日的照顾,董得兰身患腰肌劳损也20年有余。因为担心婆婆离不开自己的悉心照顾,董得兰拒绝了在合肥住院治疗,平时仅仅靠膏药和口服止疼药来缓解腰酸背痛。

把婆婆放在床上后,董得兰捶了捶自己的腰。每天抱完婆婆,腰部的时常疼痛都会令她汗流浃背。只是每次,董得兰都咬牙坚持,从不叫苦叫累,从无怨言。

董得兰照顾婆婆穿衣起床

一心一意满足婆婆要求

临近中午,董得兰从冰箱里拿出了家中种植的豆角和一盘半熟的鸡肉。起火,下锅,翻炒,装盘一切都那么的井然有序,干了一辈子的家务,这些繁琐小事在董得兰眼中都不算什么了。

谈话间,董得兰向凤凰网安徽提起了前两年的一件事,那是2016年7月的一天,乌云遍布天空,眼看马上又是一场暴雨。一早,婆婆又嚷着好几天没有吃到泥鳅了,董得兰便准备步行去集镇买来。爱人担心会下雨且路途遥远,便骑着电动三轮车和她一同前行。

老两口紧赶慢赶着到了元疃镇集市,但卖水产的还是因为担心暴风雨提前收摊了。拗不住董得兰的坚持,夫妻俩又骑车找到卖水产的家里,才买到了三斤泥鳅。

回家路上,暴雨来袭,夫妻俩艰难的在风雨里骑行,到家时全身已湿透。

简单的换下衣服,董得兰又忙着做起婆婆的午饭,直到看着婆婆吃上的自己喜爱的泥鳅,董得兰才满意地笑了。

婆婆百岁大寿时拍摄的全家福

准备寿宴 只为哄婆婆开心

在董得兰家的堂屋里,案桌上整齐的摆放着婆婆100岁大寿时所拍摄的全家福,五世同堂近40人。照片里,陶传英老人被孩子们簇拥而坐,脸上带着极其开心的笑容。

“为了让婆婆开心过年”,谈及为何想起为婆婆准备寿宴,董得兰笑称。

今年大年初六,董得兰积极与家人商议,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一起为婆婆做百岁大寿。

婆婆陶传英一直居住在董得兰夫妇俩卧室隔壁,“没有媳妇董得兰,我活不到这么大,今后我还要好好活,争取活的再久点”,提及媳妇,她连声称好。

听到称赞,在一旁整理房间的董得兰更是紧紧握住了婆婆的双手,两双手的紧紧贴合,不仅是婆媳两人亲密感情的抒发,更是孝行于身的最好展示。

五十多年来,董得兰老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辛苦地悉心照料年迈的婆婆。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们诠释了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孝老爱亲。

凤凰安徽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暖新闻
欢迎投稿:city_ah@ifeng.com

联合共建合作伙伴

  •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北京分社

合作媒体

  • 南方都市报 新民晚报 华西都市报 华商报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