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撑起一个“家” 淮南一女子33年悉心照顾瘫痪丈夫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原标题:撑起一个“家” 是她33年照顾瘫痪丈夫乡村女教师张福琴,在家庭突遭变故时,独自撑起一个家,对瘫痪丈夫不离不弃,悉心照料,还得抚育两个幼儿。如今,33年过去,张福琴用坚持

原标题:撑起一个“家” 是她33年照顾瘫痪丈夫

乡村女教师张福琴,在家庭突遭变故时,独自撑起一个家,对瘫痪丈夫不离不弃,悉心照料,还得抚育两个幼儿。如今,33年过去,张福琴用坚持守住一个完整的家,夫妻感情和谐,伉俪情深,而两个孩子早已成家立业,还十分孝顺。居住在田家庵区龙泉街道南岭村的张福琴以自己的付出赢得了左邻右舍的称赞,更赢得了社会的尊敬,先后获得淮南市五好文明家庭、淮南矿业集团文明家庭标兵户等荣誉,获今年三季度“淮南好人”称号。

突遭工伤瘫痪妻子不离不弃

张福琴是1956年生人,她的丈夫于维田是潘三矿职工,年纪轻轻就是矿里的业务骨干,工作十分勤奋。1985年6月,于维田在井下工作时因岩石崩塌,被石头重重压在下面,经多方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巨石压断了他2段脊椎和7根肋骨,导致终身高位截瘫。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这个结婚才5年的小家庭一时间风雨飘摇。张福琴当时才29岁,既要做好自己教书育人的本职,又要照顾瘫痪的丈夫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家庭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丈夫不忍心看到妻子受苦,主动要求和妻子离婚,坚强的张福琴虽然深知其中的艰难心酸,却不忍心抛弃丈夫和这个家,而是决意今后要和丈夫一起携手相伴、共渡难关。

四处寻医问药艰辛抚养幼儿

丈夫瘫痪后,全家人没有放弃治疗。从1986年开始,张福琴带着两个孩子前往上海和山西大医院治疗,那个时候交通不发达,来回十分不便。为了方便治疗,他们全家在医院附近租了一个房子,张福琴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照顾丈夫,忙得不可开交,常常是左手抱着孩子,右手帮丈夫翻身,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

每隔一段时间,张福琴就要带着两个孩子赶回淮南报销医药费,常常是日夜兼程,不敢耽误一分一秒。有一次坐火车,小女儿睡着后,仿佛昏迷了一般,怎么都弄不醒,这可吓坏了张福琴,赶忙求助列车长。火车上的一位医生看过后,说孩子是太累了,不是昏迷。又过了几个小时,孩子才醒过来,那一刻,张福琴抱着孩子痛哭。孩子都累成这样,何况大人?

悉心照顾丈夫演绎人间真情

丈夫出院后一直卧床,大小便失禁,饮食起居都要照顾,生活大小事务都要人伺候,而这些都落在张福琴身上,她不嫌脏不嫌累地照顾着丈夫,每天给丈夫穿衣洗漱、烧水烧饭、擦身洗衣,忙个不停。一开始,丈夫因接受不了这个打击,意志消沉、心灰意冷,张福琴一边劝导安慰丈夫,一边用自己的不离不弃给予丈夫无声的支撑,最终唤起了丈夫对生活的信心。

丈夫高位截瘫,为了不让丈夫生褥疮,张福琴就是工作再忙、再累,夜里也要定时起来给丈夫翻身,这些年雷打不动,即使再累再困,也会按时起床。丈夫身体大部分活动机能丧失,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张福琴从不抱怨,总是默默地给丈夫收拾洗涮。一天天、一年年,已过去1万2千个日日夜夜。

认真对待工作互助传承爱心

非常难能可贵的是,丈夫瘫痪在床的33年里,除了外出治疗的几年,张福琴从不以家中情况特殊而耽误工作,从不寻求特殊照顾。丈夫瘫痪前,张福琴是一名初三的化学老师,一直教的是毕业班,丈夫瘫痪后,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她主动要求到小学任教。在学校教师欠缺时,她努力克服家庭困难,毅然承担起班主任的重担,所带班级荣获校“文明班级”。因为教学成绩突出,她还被评为“芦集镇优秀党员”、“潘集区教师业务大练兵先进个人”、“潘集区优秀教师”。

虽然生活给了张福琴苦难,但她却非常感恩社会给予她的帮助。一位邻居知道她的困难,每天都帮她买好菜,送到她家中,这样张福琴回到家中就能给丈夫做饭,这让她非常温暖,而她也用同样的温暖回报社会。在校期间,但凡遇到学校组织捐款活动,她都不顾自身困难踊跃带头捐款。在汶川地震募捐中,更是带头捐款700多元。张福琴说,丈夫瘫痪的33年里,自己也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在别人有难的时候,即便力量微薄,也要努力回馈社会。(淮南网)

[责任编辑:周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