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文化地标 诠释蜀山之丰盛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文化地标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它浓缩着城市的历史标记和现代风采。改革开放40 年间,蜀山区凭借着历史禀赋、独特资源和区位优势,持续推进重大文化设施建设,一批极具特色的“文化地标”星

文化地标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它浓缩着城市的历史标记和现代风采。改革开放40 年间,蜀山区凭借着历史禀赋、独特资源和区位优势,持续推进重大文化设施建设,一批极具特色的“文化地标”星罗棋布、交相辉映。蜀山区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产强,彰显蜀山区的文化气质,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浸润每一个合肥人的心灵。40年来,蜀山区的城市文化建设成绩显著,丰富着市民的文化“获得感”。

候选地标·合肥市图书馆:

为市民注入不竭“阅读活力”

连续蝉联“最爱阅读城市”榜首,早已成为合肥对外宣传的主打名片。早在1923年,合肥市第一所公共图书馆——合肥县立中和图书馆就已经成立。到了1958 年馆舍面积达到250平方米,藏书近万册。1988 年,新馆获批,并于2002 年竣工安家蜀山区。1.5 万平方米的空间内,读者们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为积极响应“书香合肥”文化惠民工程,蜀山区积极与合肥市图书馆开展合作,整合资源,创新形式,共建阅读阵地。2016 年4月,合肥市首批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全部落户蜀山,集图书借还、数据查询、无线上网、自助办证于一体,方便市民阅读。2017年,合肥市图书馆“快递到家”服务正式上线,读者足不出户便可借阅书籍。同年,改造后的合肥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重新开放,3D视频体验区、影视放映区等全新的阅读环境方便市民。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为积极响应“书香合肥”文化惠民工程,2017 年蜀山区内5 个城市阅读空间相继建成,这其中就有合肥市首个公园里的书屋——林间书舍。今年,蜀山区还将继续打造12个城市阅读空间。

候选地标·安徽博物院:

历史文化的有力“传播者”

位于天鹅湖南岸的安徽省博物院,日渐成为市民热捧的文化场所。这里历史文化专题展览不断,吸引全省人民前来参观,是全省文化历史爱好者的聚集地。

安徽博物院的历史要追溯到1956年11月,其前身安徽省博物馆正式成立,位于安庆路,是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个省级博物馆。2010 年更名为安徽博物院。新馆于2011 年9 月,在蜀山区怀宁路建成开放,成为安徽本地历史文化的有力“传播者”。

“从可以煮牛的楚大鼎到有着中国最古老冰箱之称的吴王光鉴;从精巧绝伦的北宋金扣玛瑙碗、元张成造漆盒到渐江的《晓江风便图》,无数的艺术瑰宝珍藏于馆内,拥有

‘国宝级’文物8 件。”安徽博物院院长介绍,目前参观人数日均5000 人,节假日期间能上升到9500 人左右,其中外地游客占到一半以上。

“展陈新颖、活动多元、陈列专业”是参观者对于安徽博物院的整体印象。近年来,该馆还先后增加了AR 智慧讲解系统等互动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博物馆,了解安徽这片土地的历史。

改革开放40 年来,安徽省博物院作为对外展示地域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也见证着蜀山区发展的点点滴滴,成为了历史悠久、独一无二的文化地标。这里保留着千百年前安徽古老的文化脚印,唤起参观者久违的文化乡愁,激发深切的文化共鸣,延续安徽人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

候选地标·合肥市科技馆:

探寻科技之旅的“最热场所”

回首2002 年5 月26 日,在合肥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口号中,合肥市科技馆宛如巨轮,在蜀山区“扬帆”。它也是建国以来合肥市公共财政投资规模最大的社会公益性项目,5822 平方米的主展厅内,各类科普体验项目,令人大开眼界。东侧的球形展厅酷似一只巨大的飞碟,内设天象及穹幕影院,相当“夺人眼球”。

如今,合肥市科技馆成为合肥市科技教育的地标建筑,既是安徽省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也是合肥科技之旅的“最热地标”。

候选地标·赖少其艺术馆:

藏匿在闹市里的艺术殿堂

在合肥,只有两家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艺术馆,藏匿于闹市的赖少其艺术馆便是其中之一。2005年12月22日,为建设文化强市、提高文化品位,赖少其艺术馆“拔地而起”。

馆前绿树成荫,馆内朴实雄浑。主馆中的作品展陈列了赖少其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品种和题材的版画、国画(山水和花卉) 、书法等艺术作品。生平展介绍赖少其参加革命工作和从事艺术事业近七十年奋斗而又光辉的一生。目前,艺术馆已被文化部艺术司认定为全国最有影响的36 家重要美术馆之一。

候选地标·合肥体育中心:

全城文体新气象的风向标

建成于2011年的奥体中心,凭借15.3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是目前蜀山区乃至合肥市最具规模的体育中心,拥有一座容纳60000 人的主体育场、一座容纳8000人的综合体育馆和一座容纳3000人的游泳跳水馆等,并配套有室外网球场、热身训练馆等,能够满足市民多种运动休闲需求。

“2006年,奥体中心刚竣工,就在此成功举办了安徽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蜀山区的老百姓很幸福,能在家门口观看全省最高水平体育盛会。”68岁的汪先生动情地回忆。在蜀山区内,这座唱响“文化强音”的年轻体育中心,绝不仅仅是一座用水泥浇筑出来的艺术佳作,更是“书写文体新篇章”的文艺胜地。

在首届世界声博会暨2018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企业家和科技爱好者们齐聚奥体中心,交流AI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的产学研新生态。

候选地标·合肥大剧院:

一座连接百姓与优质作品的桥梁

合肥大剧院从2010 年1 月开业以来,一直是蜀山乃至合肥的文化地标。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拥有1600座主剧场、1000 座音乐厅和500 座小剧场在内的三个核心空间。可满足大型歌剧、舞剧、芭蕾舞剧及大型歌舞演出的需要,整体技术功能也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如今,各类高品质文化演出在这里轮番展演,满足了群众的艺术需求。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在这里迎接市民参与……“砥砺四十年唱响新时代——第二届‘唱响蜀山’合唱节总决赛”刚刚在这里结束,全区13 支群众代表队用歌声歌颂改革开放的成果。

近年来,“印象蜀山”、“舞动蜀山”、“书香蜀山”、“品位蜀山”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而最让群众心有所属的“文化家园”是蜀山区文化馆。

照国家区级一级文化馆打造的蜀山区文化馆,面积达6000 平方米,于2017 年正式启用。建成区域包括文化艺术展示厅、文化艺术创作科室、音乐室、琴房等公益性服务功能,特别打造数字文化馆、非遗工作室和国学堂内容,各功能室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每年春秋季,开设十余个文艺培训班,累计为千余名市民提供公益课堂。

这一座座“接地气”的艺术场馆,不断丰富“文化为民”理念,传承着蜀山的文化灵魂和盎然气质。

未来,蜀山区将全面提升文化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公益文化设施,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各级综合场馆建设。还将加大非遗项目保护性传承,并基于现有文化品牌,深化文旅融合,为场馆开放、特色团队、非遗项目、文艺精品创作提供政策扶持和艺术指导,打造富有人情味和文艺气息的文化强区。

文化惠民

为蜀山百姓幸福生活按下“加速键”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

蜀山区,以科技教育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高效社会服务为引导,极具发展活力的新兴城区,正凭借着文化的引领力,将改革发展的步子迈得愈发稳健、更有底气。

改革开放40 年间,在贯彻落实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下,蜀山区以建设文化强区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为抓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和产业欣欣向荣,更多的蜀山群众在文化滋养中,为生活注入幸福源泉。

2014 年以来,蜀山区区级财政陆续投入资金新建和改扩建36 处镇街文化活动中心、社区(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和45 处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覆盖90个村居(社区)。2017年,蜀山区以“魅力蜀山行百姓大舞台”为载体,筹划组织、参加各大文艺赛事100 余场,主办主题性活动30余场。“蜀山春韵”新春书画展、蜀山戏迷票友大赛、“蜀山春晓”音乐会、1912·天仙配大舞台黄梅戏演出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给广大群众奉献了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

蜀山区将文化融入生活,开出幸福之花。在第十二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上,“魅力蜀山,首创之区”展台精彩亮相,总面积约384平方米的展区,分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板块、文化产业和特色街区板块、文创园区板块,浓缩了全区优质文化产业。两个分会场—— 中皖金大地1912 和海卉花市,更是以独具韵味的民俗文化展品、珍稀文玩文化展等吸引众人目光。

以史为依托,蜀山区还将对历史名人、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梳理,将“沉睡”资源转化为现实精神与物质财富。

文化发展,与经济同行;文化惠民,给幸福加码。行走在蜀山,处处能感受到多彩文化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过上幸福生活的老百姓正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中,携手按下小康“快捷键”。

(李燕茹 陶含玉 朱琛琛 刘晓朦)

[责任编辑:蔡庆]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