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科教地标 引领蜀山之兴盛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城市之争核心在于人才之争;人才培养重点在于科教投入。改革开放40年,恰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同频共振。从改革开放前一年恢复高考到如今“双一流”大学如火如荼;从“千军万马

城市之争核心在于人才之争;人才培养重点在于科教投入。

改革开放40年,恰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同频共振。从改革开放前一年恢复高考到如今“双一流”大学如火如荼;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到如今高等教育普及化……中国高考改革的大刀阔斧,也是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一个缩影。

蜀山区,是这场变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经过40年的发展,如今合肥市70%的科教资源坐落在蜀山区。目前,蜀山区拥有高等院校27所、科研院所56个、重点实验室104个、国家大科学装置3个(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汇集10万多名科教人才和高校学生,科教实力在全国省会城区居于领先位次。

在基础教育上,蜀山区同样“大手笔”投入,通过“集团化办学”扩容优质教育资源,将优质学校办到市民“家门口”。

候选地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区、西区)

红专并进一甲子 科教报国创一流

毫无疑问,“一流大学”是一座城市、一个城区核心实力的最佳凸显。

2017年9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中国科技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且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十多个专业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作为合肥“科教之城”最耀眼的一张名片,围绕中科大的故事太多。

比如,从1958年在北京建校,到“搬家”扎根合肥,六秩时光,中科大乘改革东风,领风气之先,从服务“两弹一星”、创造性“所系结合”办学,到首创少年班、研究生院;从筹建我国首个国家级实验室,到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一代代科大人红专并进、理实交融,成为众多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

今年是中国科技大学建校60周年,风雨一甲子,这里诞生了太多的科研成果:“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量子密钥分配试验专项、“京沪干线”广域量子通信骨干网络工程、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BGO量能器……

中科大敢为时代先的改革精神,还让它与合肥学院有一段渊源。上世纪70年代末,秉承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初衷,当时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先生倡导创造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广开学路。1980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共建的合肥联合大学成立,实行“适当收费、不包分配、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后勤社会化”的办学模式,是新中国第一所自费走读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一次成功的探索。合肥联大的建立,让当时很多渴望接受大学教育的青年人,圆了求学梦,从而改变自己一生的轨迹。

合肥联合大学就是合肥学院的前身,校址位于黄山路与金寨路交口以西。近年来,随着合肥学院迁址大学城,这片校区现成为中科大中区。

候选地标:安徽大学(龙河校区)

至诚至坚九十载 桃李芬芳美名扬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是安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启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956年,安徽大学迁建合肥市,一直位于蜀山区。1958年,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曾亲笔为安徽大学题写校名。

依托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安徽大学积极构建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毕业生中不少已成为学界领军人物和业界管理骨干,是省内毕业生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高校。学校还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去年9月,由安大八个理工科学院共建的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成立,在首任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的带领下,将主要科研力量瞄准材料科学与信息技术这一世界前沿科学。

以开放的眼光,联通世界。安徽大学自1980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是国家教育部首批公布的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2005年在龙河校区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区。迄今已招收留学生3000余人。学校现有来自亚、非、欧、美及大洋洲5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是一个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和谐共处的国际大家庭。

候选地标:安徽医科大学

践行好学力行 造就良医

大隐于市,岁月滋养的安徽医科大学安静地矗立在蜀山区梅山路上,虽身处闹市却依旧潜心治学。

安徽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26年创办于上海的私立东南医科大学,1930年更名为东南医学院,1949年底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号召,内迁安徽怀远,成为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1952年迁址合肥,改名为安徽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

“好学力行,造就良医。”是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分别于1933年和1934年为安徽医科大学前身——上海私立东南医学院师生的题辞,如今也成为安徽医科大学的校训。如今,安徽医科大学已经发展4个主要校区、直属教学机构16个、直属附属医院6所,并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香港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临床学院达50余所,实践教学基地90余所,为安徽省及全国培养大量医学人才。

多年来,大批安医大学子传承“医者”仁心、扎实临床本领、钻研学术诊疗,在护卫人民健康一线释放青春激情。目前,安徽医科大学已跻身全国“部委省”首批共建高校行列,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入选全省高校一流学科奖补项目,在省属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中,连续14年保持领先地位,不断拓宽国际交流合作,在“一带一路”的国际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候选地标:合肥八中

70多门校本课程 真正推行素质教育

一所“好高中”的标准是什么?或许绕不开分数,但蜀山区的老牌名校合肥八中给出了另一种答案。从1957年创办至今,合肥八中已经走过60多个春秋。伴随着城市的发展, 2008年合肥八中从老城区整体搬迁至蜀山区笔架山街道辖区内,一所全新的现代化中学自此诞生。

先进的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成就学子成才的基石,学校先后荣获“国家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合肥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等诸多殊荣。

近年来,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合肥八中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学校开设70多门校本选修课程,涵盖“人文素养、科技生活、国际视野、健美人生”等,烹饪、金融、茶艺、书画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课,并与实践活动课程和研究型学习融为一体。选修课程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让特长得以发挥,学生不仅能高分进入名校,还具有人文素养。

与此同时,合肥八中引进国际化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先后创办国际部,并开展了中美合作项目、AFS项目活动等,与韩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开展了广泛交流。2010年11月1日合肥八中获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

结语

高校“最强大脑”助推蜀山成为科教强区

用科教地标解读蜀山内生动力。如今的魅力蜀山,首创之区正凭借智慧富集的科教资源,以协同创新为抓手,稳稳行驶在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人才兴则国兴”。改革开放以来,蜀山区始终将教育事业摆在创新协同发展的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地支持辖区教育事业发展,主动为各级各类学校排忧解难。

搭建平台、对接资源、营造氛围,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服务支持和政策保障……蜀山区拿出实在举措,全方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蜀山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1家,在孵企业206家,带动就业2679人。蜀山区还出台《蜀山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对达到标准的创业项目给予20万元资金,鼓励和支持高校、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基地。

高校“最强大脑”正助推蜀山成为科教强区。以高校资源为基础,蜀山区高度注重科技创新,注重产学研结合,加强院企互动,增强知识创新和科技服务能力,以科技活动周、院(校)企互动等品牌活动为牵引,加强“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促进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交流。

如今,在各所高等院校,千千万万个“个脑”涌动着“创新”基因,新技术层出不穷,产学研无缝对接让“个脑”联接成创造力强大的“群脑”,形成了政府引导下的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平台,为实现“人才红利”的释放提供了可持续性保障。

高品质基础教育同步推进。蜀山区不断深化教育机制体制改革,促进均衡化发展,以提升基础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为切口,推进教育集团化、国际化路径。如今,蜀山区教育集团总数达11个,其中,初中教育集团4个、小学教育集团7个。共享优质学校文化、促进校际深度联动,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把更多优质学校办到市民“家门口”。

改革开放40年,高等教育为蜀山创新发展“加码升级”,从这里走出的莘莘学子,投身各行业建设发展,成为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支撑时代崛起的先锋人物。与此同时,开放多元的基础教育理念,将为新时代源源不断输送着后备力量。(刘梅梅 王姗 朱琛琛 宋梅 孙凯箭 何斌)

[责任编辑:蔡庆]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