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淮南警方破获8.13污染环境案 工人要戴防毒面具工作


来源:中安在线

原标题:淮南警方成功破获“8.13”污染环境案今年7月,淮南市环保部门在一次检查中,发现了一家非法炼铅的小作坊,这家作坊虽然深藏偏僻的院落,但是规模庞大,设备齐全,现场光是废旧

原标题:淮南警方成功破获“8.13”污染环境案

非法炼铅作坊内的锅炉管道

今年7月,淮南市环保部门在一次检查中,发现了一家非法炼铅的小作坊,这家作坊虽然深藏偏僻的院落,但是规模庞大,设备齐全,现场光是废旧电瓶就有50余吨,在作坊里工作的十几名工人全部要戴着防毒面具才能上岗。警方通过调查,将作坊老板张某和卢某某先后抓获。据了解,张某投资700多万建了这个非法作坊,希望能通过炼铅来赚大钱,但是仅运转了一个月就被查。

黑作坊里藏着废旧电瓶50多吨

2018年7月2日,淮南市谢家集区环境保护局对位于某报废矿井边的一家非法炼铅作坊依法检查,查封了废旧电瓶52.745吨、废旧电瓶铅极板32.82吨、铅锭35.69吨,烟道灰7.1吨,铁鳖26.8吨,废铅蓄电池外壳60.74吨。

检测报告显示,该作坊铅、镉严重超标,烟道灰、固体废物均属于危险废物,并且,这是一家无经营许可证从事收集处置危险废物的经营场所。在查封现场,环保部门仅发现了几名被雇佣的外地操作工,却无人知晓作坊老板的去向,于是环保部门将案件移交至公安机关。

警方在现场勘查发现,这个炼铅的作坊深藏在一处偏僻的院落内,围墙外垃圾满地,尽管从外面看起来毫不起眼,但作坊里面却是设备齐全,厂房、地磅、叉车……体积庞大的锅炉烟道架设了近百米,库房内外更是堆满了待拆解的废旧电瓶。

警方经过调查,发现在2017年,男子黄某以存放废旧物资为由,和某建材公司签订了场地租赁合同,每年租金24000元。民警依法传唤了黄某,但黄某称是替他的朋友张某租下了这个场地,当民警围绕张某开展工作后,却发现张某的手机号码、微信等联络工具全部停用了。综合多种侦查结果,专案组判断张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于是对其进行网上追逃。

工人要戴防毒面具工作

民警发现张某在案发前和一名女子联系频繁,女子的名下有一辆私家车,民警通过视频监控找到了这辆车,并注意到视频画面显示的时间是8月的一天,也就是说,案发后张某没有远逃,他就躲藏在淮南市区。9月29日中午,当张某走出藏匿地点,打开车门,准备驾车离开时,被民警当场抓获。

据张某交代,他在2016年结识了懂得用废旧电瓶炼铅技术的卢某某,得知非法炼铅获利巨大,连排烟管道里的灰都能卖钱。张某和卢某某在没有依法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建了一个非法的炼铅作坊。张某负责投资,技术设备安装由卢某某负责。

2018年6月,作坊开始非法炼铅。卢某某负责联系收购废旧电瓶,组织人员拆解电瓶,冶炼生产成品铅锭,并联系成品铅锭的销售。因成品铅锭太重,一个便将近2吨,张某又购买了叉车等设备。张某到案后向警方供述,从租赁场地到被环保部门查封,他先后投入了700余万元,但没想到的是,这个作坊仅仅干了一个多月便“寿终正寝”了。

作坊里的十几个工人都是卢某某邀来的同乡,包吃包住,工资按照炼铅的吨数发。这些工人在炼铅过程中,全部戴着防毒面具“上岗”。

嫌犯被抓时还在考察新的“黑作坊”地点

在张某使用的手机中,民警调取到了卢某某的相关信息,两人在案发后,多次在微信中讨论案件的严重性以及外逃注意事项。并且卢某某知道警察抓住是早晚的事情,如果张某先被抓住,他会立即停止和张某的一切联系。

专案组民警先后奔赴多地开展侦查,最终在河南许昌捕捉到了卢某某躲藏的踪迹。民警发现他居无定所,但有3处相对固定的住处,且每次住宿不会超过2天。2018年10月16日,民警在河南许昌一处农家大院里将卢某某抓获,此时他正在“勘查”新的非法炼铅场地,突然出现的民警,让他猝不及防,只有束手就擒。在对其住处进行依法搜查时,民警发现卢某某将所有的随身物品都装在一个大包里,已经做好了随时逃跑的准备。

到案后,卢某某对其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他还交代,环保部门查封作坊那天,他本人正在现场,靠着撒谎的本事,侥幸逃脱了过去。至此,淮舜分局成功破获了“8.13”污染环境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目前,犯罪嫌疑人张某、卢某某已被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责任编辑:靳敏]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