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暖新闻

扎根深山 芜湖王新发26年“钉”在乡村教育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2018-12-24 第684期

暖心安徽,为爱同行。由凤凰网安徽主办的“温暖十六城大美小人物”活动已于12月10日温馨启幕。12月18日,凤凰网安徽一行来到第五站——芜湖市南陵县,采访扎根乡村教育26年的教师王新发。26年来,他既是多才多艺的全能教师,又是学校的“勤杂工”,他关心乡村的留守儿童。他说他就是“钉子”,要一直“钉”在格里,“钉”在建设乡村教育的道路上。

关心教育 主动选择

顺着蜿蜒的山路,凤凰网安徽走进了芜湖南陵县烟墩镇中心小学格里教学点。地处山区,只有两个教学班17个学生,就是烟墩镇中心小学格里教学点目前的现状了。从26年前的主动任教,到如今的毅然坚守,格里小学教师王新发用自己的执着,默默守护着山区孩子的读书梦。

1993年从南陵中专毕业后,王新发主动提出前往格里小学任教。“学校的房子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集体修建的,房顶上的每根木料都写着各个生产队的名字,瓦片都是小块堆积的,飞机飞过或者周围燃放烟花时瓦片都会下落。当时最害怕下雨了,一下雨学生们就得把桌子挪来挪去”,如今谈及到自己刚来格里小学时的设施条件,王新发仍历历在目。

2011年,芜湖市下拨了专项资金对学校进行了修缮,学校的各项设施进行了完善,教室也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如今,孩子们可以在教室里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多媒体教学,各式实践活动得到了丰富,王新发也能更加安心的进行教学活动了。

时光荏苒 毅然坚守

时光飞逝,随着岁月的不断推移,当初和王新发一起教学的十个老师,也因退休和调动等原因一个个离开了格里小学,现在也只剩王新发一人了。“最后只有我了,我不能再走了,这里需要我”,王新发坚定地向凤凰网安徽说到。

其实,当初从师范毕业后,若不选择来这里,王新发其实是可以在中心小学和中学工作的,但是看到乡村教育的需要,他还是主动选择留在相对偏远落后的格里小学。而这一坚持,就是26年。

谈及是什么让他一直坚持留下来教学,王新发表示,“作为一名教师,哪里需要你,你就在哪教书,那就是真正的人生价值”。

目前,烟墩镇中心小学格里教学点只有王新发和另外一名代课教师,两个教学班,一年级6人,二年级11人,学生基本上也都是留守儿童,“现在好多学生都是我当时学生的孩子”,因为一直在格里小学教书,当初的学生也已变成了现在的学生家长。

“在我们格里教书26年了,不论是什么天气,王老师都一如既往地专心教学,只要我们把孩子送到老师手里,他总是给我们家长一份放心”,在格里小学的26年认真教学,也让王新发赢得了当地村民和所有家长们的一致赞扬和好评。

倍感幸福 一切值得

“他生日我到现在都还能清楚的说出来,是1988年8月8日”,在王新发的印象中,这位1999届的毕业生不仅在音乐上天赋突出,成绩更是优异,“有一年的7月,夜里十二点多他打电话给我,说自己被南开大学录取了,我当时非常激动,而且他第一个告诉的就是我,他父母都还不知道”。在学生们的眼中,王新发除了是他们的老师,其实更多时候他还像是自己的父亲。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教室里,王新发正在上音乐课,骆宾王的名诗《咏鹅》在他的改编下,变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把古诗唱出来,这是王新发课堂上常见的场景,王新发说,用儿歌的形式把古诗唱出来,既富有趣味性,也加深了孩子们对古诗的印象。

在多媒体教室,摆放着泛黄的老照片和陈旧的地球仪,时间在这所大山深处的小学里仿佛特别慢。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位尽忠职守的老师,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一切仿佛都静止了下来。但王新发有时也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快到26载岁月,恍惚间如同白驹过隙,他这颗“钉子”,也已经在乡村教育的版图上,钉了26年。

“孩子们的成长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我和孩子们天天一起学习,也觉得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了”,谈及26年的乡村教学工作收获,王新发笑着对凤凰网安徽说到。

采访结束后,凤凰网安徽授予王新发暖心安徽·大美小人物称号!“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优秀的师范毕业生能够加入到乡村教育工作的队伍中,让乡村教育的明天更加充满希望!”,对于未来,王新发表示自己将继续坚守在格里小学,为孩子带去知识和希望。(文/凤凰网安徽袁瑾)

凤凰安徽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暖新闻
欢迎投稿:city_ah@ifeng.com

联合共建合作伙伴

  •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北京分社

合作媒体

  • 南方都市报 新民晚报 华西都市报 华商报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