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合肥庐阳区产城融合驱动城市更新“加速度”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昔日的北二环,曾经城市农村的分界线上,零星分布着传统产业的几个工厂,成为庐阳高技术服务示范区跨越发展的燎原之火。向南,城市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蓬勃生发,车流人流融汇出主城繁华;以北,这里曾是荒僻的城郊结

昔日的北二环,曾经城市农村的分界线上,零星分布着传统产业的几个工厂,成为庐阳高技术服务示范区跨越发展的燎原之火。向南,城市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蓬勃生发,车流人流融汇出主城繁华;以北,这里曾是荒僻的城郊结合部,凹凸不平的石子路、泥土路零星分布,与日新月异的主城区形成鲜明对比。

2002年,当时的省级开发区“庐阳产业园”建区,工厂成为这片土地故事的新主人翁。一时间,平坦的水泥路纵横交错,居民小区、企业厂房拔地而起。

从“庐阳产业园”到“庐阳经开区”,跨越发展成就梦想,厚积薄发再创辉煌——荒草池塘衍生出庐阳产业发展的亮丽风景的同时,与产业“腾笼换鸟”并行的脚本,是以“人”为核心的“产城融合”故事。围绕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近年来庐阳区所做的一系列探索,以城市为基础,以产业为保障,驱动了城市更新,增强了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正逐渐完善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

庐阳经济开发区

基础设施先行——构建产业、人文共生空间

如今迈步庐阳经开区,现代化的工业标准厂房林立,高耸的建筑物鳞次栉比,绿树、鲜花、草坪错落有致,大小车辆在工厂之间往来穿梭,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让这个离城区几乎“零距离”的区域与城市无缝对接,基础设施的建设一马当先。按照“改造、提升、拓展、繁荣”的发展思路,自2002年起至今,经开区大力推进市政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近3亿元,建设园区道路42公里,形成了6纵11横道路网络框架;主干道实行道路“白加黑”改造,提升园区道路承载力。

实施变电站、给排水、城网改造等工程,建成了北城最大的景观公园菱湖公园,建起了农贸市场、消防站;配合建成蔡田埠污水处理厂、1处垃圾中转站,对居民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集中化处理。

雪后菱湖公园一景

加大绿化投入力度,扮靓园区面貌,先后对园区道路及企业周边、高压线走廊实行绿化工程;投入4000多万元对蒙城北路沿线园区带实行高品质绿化,极大提升了园区对外形象。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两个公交站点,在拓展园区框架的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高压线走廊绿化工程

着力推进征迁安置工作,加快城区建设步伐,完成征迁总面积85万平米,建成荣成南苑、荣城北苑、荣凤苑等大型综合住宅小区3个,建筑面积112万平米。新建廉租房858套4.1万平米。从建园之初的村庄村落,到现在的高层楼房林立,园区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大转变,为产业、人文共生的人居环境打下了硬环境基础。

荣城北苑廉租房二期

配套生活环境——“多管齐下”与老城区无缝对接

“干在厂里、住在市里,早出晚归,疲于奔波。”时间倒退15年,刚建成不久的庐阳产业园带给企业员工的生活体验莫过于此。

产业园建成后,除了喜迁新居的“原住民”,企业的次第落户带来了大量员工在此工作。然而,由于当时的园区商业、教育、医疗等方面配套依然非常薄弱,“候鸟”式的生活方式占据主流。“当时很多企业员工把房子租在长丰县或是城区,孩子放在老城区的学校里入园以及读书,尽管距离不远,但是相邻区域一条线两片天的状况不仅为已入驻企业的员工生活带来不便,也成为园区进一步招大引强的现实障碍。”庐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配套生活环境,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庐阳老城教育资源领先全省,教育资源优势率先辐射到经开区,让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吃下了定心丸。六安路小学荣城花园分校、南门小学皇家恒盛花园分校、四十五中分校、宿州路幼儿园分校等的次第建成,让经开区产城融合的内涵开始不再局限于高楼和道路等硬件条件。

南门小学恒盛花园分校跆拳道课堂

医疗方面,林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成使用让居民有了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家庭医生”、“医联体”等庐阳区在全省先试先行的基层医疗服务让庐阳经开区的群众同老城区居民同时享受到辖区优质的医疗资源。2017年起,该中心还针对辖区内的建筑工人,设计推出了专门的家庭医生服务包,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商业配套,是辖区留住人、吸引人,汇聚人气提升区域活跃度的重要抓手,而“双翼”策略,从有侧重地解决问题开始实施,最终达到了吸引外力的作用。“我们围绕蒙城北路快速通道和阜阳北路高架的建成,在沿线打造周边商业辐射带。”据庐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双翼”为轴的商业配套健全后,以融侨里为代表的商业小区看到了辖区的发展前景,纷纷拿地入驻,在带来更多的优质商业配套同时更是带来了更多的“外来户”居民——整个园区渐渐已然与老城区无缝对接。

阜阳北路高架通车

人文融合互动——“土著”安居新居民筑巢来栖

回迁农民、企业员工、商品房购买者,拼出了庐阳经开区的居民结构。通过文化互动,这三部分人群成为了和谐安居的整体。

“农民刚刚迁入回迁小区,业余生活就是打麻将、喝酒。小区的防盗门、消防栓也时常遭到破坏。”庐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农民早日适应“新市民”身份,经开区从文化活动入手,通过举办社区文化活动,让企业员工带动社区居民,逐渐产生了葫芦丝、太极拳、舞蹈等群众文化团队。2009年,菱湖公园对面的笼室广场建成,辖区居民有了除社区文化站之外更宽敞热闹的文化活动聚集地。

辖区内健身器材覆盖

2010年,秋浦书院的落成,让这里吸引了全市甚至全省的“文化人”。这方两万余平方米的天地是合肥地区弘扬国学知识的最大书院。书院开展的礼圣、古琴教育和演奏、经典诵读、七夕茶会、素食、雅集等活动将让市民在体验传统文化中放下、放松、放开、感受返璞归真——人文融合互动的路程中,庐阳经开区所扮演的角色,甚至逐渐由追赶转变为了引领。

文化中的人群,是和谐的人群。文化氛围逐渐浓厚的庐阳经开区在社会管理上同时辅以各项贴心服务,编织出群众生活触手可及的便利网络——软环境的提升让这里的“原住民”变成了“新市民”,让企业的员工有了归属感,并吸引了来自全市、全省的新居民“筑巢来栖”——庐阳的产城融合,为庐阳高技术服务业的继续腾跃画出了和谐发展的背景色。 

[责任编辑:王盼]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