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安徽省两会热点关注】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原标题:【热点关注】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热点关注】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我省经济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如何准确把握新形势,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发展制造业,引发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多措并举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要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和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

“当前制造业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中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也是价值链上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领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快对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战略布局和政策支持。”省人大代表陈长贵说,应坚持做强增量和调优存量“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推动重大技术突破和关联技术升级,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另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性能,持续改进生产工艺,实现优质制造,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消费需求。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要充分运用好、发挥好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 ”省政协委员石象斌认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制造业领域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低端供给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供给结构还不适应需求的新变化,产业整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传统产业提升方面,要发挥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运用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等方式,加强研发,改进工艺,实现“精品制造”和“绿色制造”。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省人大代表刘正龙认为,应重视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企业优胜劣汰,加大市场体制改革和建设力度,通过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稳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以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目标,以规模化发展为导向,打造“三重一创”升级版,加快构建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这个主引擎。 “要鼓励创新资源集聚,以产业化应用为导向,开展先进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明确研发人员权益,破除科技成果转化藩篱。 ”省人大代表韩先云认为。

“好的产品从来不愁产业化、规模化,但好的创新需要不断投入。 ”刘正龙代表说,要充分发挥现有各类创新平台作用,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建设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近年来,我省加快培育形成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并在区块链、人工智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虚拟现实、量子通信等具有革命意义的新兴产业领域谋篇布局,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去年国务院台办和工信部批复,同意在合肥设立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这是目前全国唯一获批的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 ”省政协委员刘泉说,这为我省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尤其对于合肥打造“IC”之都意义重大。应该用好这一“金字招牌”,将我省建成核心竞争力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

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资源,不断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省两会上,如何准确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创建并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环境,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应该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产业政策从差别化向普惠性转变。 ”陈长贵代表认为,要落实金融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大力开发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金融类产品和服务;完善融资担保机制,切实缓解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新一轮工业革命是安徽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 ”黄金峰代表认为,要加快推进产融结合,通过增加有效供给和盘活无效供给“双管齐下”,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省政协委员刘晓燕说,我省是人力资源大省,把“民工大省”建成“技工大省”,是实现制造强省目标的关键。建议切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建立“技能人才津贴”制度,对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才,当地政府给予一定期限的生活津贴,减少企业支持职工提升技能所付成本。

“拿机器人产业来说,人才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的缔造者,也是我省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最大短板。 ”石象斌委员建议,落实“产教融合”,建立“以用带研”的产学研拉动创新模式;着眼“世界一流”,支持高等院校建立工业机器人研究机构;实施“优才计划”,完善人才支撑政策,为机器人专业人才营造安心创业、专注事业的工作和生活空间。(来源安徽日报,记者郑莉 吴量亮)

[责任编辑:周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