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贵浙皖党报联动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 勇闯绿色发展路 守护亮丽风景线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原标题:勇闯绿色发展路 守护亮丽风景线深化绿色金融改革——访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三明市市长余红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培育一批专业化环保骨干企业,提升绿色发展能

原标题:勇闯绿色发展路 守护亮丽风景线

深化绿色金融改革——访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三明市市长余红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培育一批专业化环保骨干企业,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三明市市长余红胜深有感触。他说,这些年来,三明市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大力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稳稳地做、实实地干,从中收到了效益、尝到了甜头。

“一方面,三明生态质量展示了高颜值,去年生态质量7个考核指标中有6个居全省第一;另一方面,我们并没有因为保护生态而影响经济发展,三明经济总体保持着稳中向好的态势。 ”余红胜说。

“这些年来,我们一大体会就是,要想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必须用绿色金融改革打通‘两山’转换通道。 ”余红胜说,目前,三明构建了政府牵头政银企联动的绿色金融改革领导体制,高位推进改革;构建一整套绿色金融统计监测、效果评价、正向激励等政策导向体系;重点从“绿色贷款、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债券”四位一体全面探索创新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并以三明农商银行为主体,试点探索绿色银行运行机制。

钱从哪里来?产业向哪里转?银行往哪里贷?这是在探索绿色金融改革中,三明需破解的三大问题。

余红胜给出了答案。他说,通过这一系列绿色金融改革,三明在创新林权抵押贷款、普惠林业金融“福林贷”等产品的基础上,又拓展创新了“福田贷”“福竹贷”“福茶贷”“快农贷”等产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金融活水,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福林贷”模式还被中国银保监会、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联合发文向全国推广。

作为老工业基地,三明为推动传统产业从“傻大笨粗”、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形态向绿色转型,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三项改革,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节能减排,加快了企业绿色转型,解决了“产业向哪里转”的问题,目前全市排污权出让成交总额位列全省第一。

余红胜说,过去,银行向绿色产业贷款内生动力不足,三明通过构建绿色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价机制,设定15个指标对银行机构绿色信贷工作进行评价考核,形成鲜明的“指挥棒”,让金融机构对开展绿色金融服务有压力、有动力,解决了“银行往哪里贷”的问题。去年,绿色贷款88.56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6.47%。目前,80%市级银行机构已发放绿色贷款。

“绿色金融改革是一个全新领域。 ”余红胜建议,由国家层面研究出台绿色信贷统一标准,加大绿色金融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实行差异化考核,推动绿色金融更好更快发展。他表示,三明将继续深入探索,为推进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创造新的经验。(福建日报记者郑昭)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访全国政协委员、贵州大学林学院院长丁贵杰

“多年的实践证明,良好的生态环境、美丽的自然风光,是贵州的最亮名片,是贵州后发赶超、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大学林学院院长丁贵杰感言。

2018年,贵州出重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11项年度改革任务;完成营造林520万亩,实施退耕还林350万亩;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7%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贵州10年间经济规模扩大3倍,连续8年GDP增速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贫困人口减少148万人。

丁贵杰建议,贵州要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实施好“蓝天、青山、碧水、净土”保卫战。

在工业生产方面,要管控好企业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气、废水、残渣等,使其真正通过处理后再排放。去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即改变过去以市场销售定产的观念,将企业废气、废渣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此倒逼企业有效解决污染排放等问题。

在农业生产方式上,继续推动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在造林植绿方面,更加注重树种的组成、林种的配置,加大对现有林的管护。

丁贵杰建议,加大对各种垃圾、污水的处理力度,使其无害化利用;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让生态建设者和保护者的利益真正得到有效保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拥有良好生态资源,就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潜力和动力。 ”丁贵杰建议,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大型企业,用良好的生活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进一步做大做强生态产业、生态旅游、新兴工业等,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动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以更加扎实有力的行动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 (贵州日报记者杨聪)

从全局视野谋划永续发展——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

全国人大代表刘锐是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是一名水环境专家,从事水污染治理工作已经有20年了。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讲起身边发生的一个故事。

在浙江秀洲与江苏吴江交界处,有一条10余公里长的清溪河。河的上游是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下游是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曾几何时,对涉及上下游的水环境治理难题,两地政府部门因为管理机制的限制难以实现有效沟通……近年来,两地开始探索联防联治协同机制。去年8月,双方签订联合治理合作协议:两地出资1亿元,共治一条河。

现在,界河成了“友谊河”。发生在身边的这个变化让刘锐感到特别欣喜。在她看来,污水处理的技术的确在不断进步,但空气无边,流水无界,上下游水土相连、安危与共。治水治气绝不是一地的事,如果不能在制度层面上建立一种有效的工作协调、利益分享机制,很难从根本上实现污染的治理。

事实上,这些年长三角各地在环保共治方面,越来越多的“协奏曲”相继奏响。比如,区域重点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就是典型案例。去年10月,浙江、安徽两省签订新一轮新安江生态补偿协议。 2018年至2020年,两省每年将各出资2亿元,携手加强流域生态保护。

区域环境协同监管方面,去年以来,也有很多新动作。 2018年,苏浙皖沪三省一市生态环境厅(局)先后在上海、浙江嘉兴、江苏溧阳和安徽滁州等地,联合开展四轮饮用水水源地和大气污染防治执法互督互学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对此,刘锐建议,在环保共治方面,应充分考虑长三角不同地区不同发展层次的差别,加强制度联动,最终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共抓、共管、共享的体制机制。

此外,刘锐还提到,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必须要考虑到当前这一地区的环境资源容忍度,在此前提下共建产业链、共享创新链,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效率。

“总之,长三角各省市必须打破地区壁垒,从全局视野来谋划一方水土的永续发展。”刘锐说,相信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生态合作必将被推上更高的层次。(浙江日报记者刘乐平)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恒秋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恒秋说,将始终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韧劲和恒心,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坚持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统一、知与行相统一、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统一,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机统一、相辅相成。 ”徐恒秋说,2018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徐恒秋表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奋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落实“水十条”,全面实施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安徽方案,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推进净土保卫战,继续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农业污染防治;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推进全省自然保护区问题排查整改,提高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水平。

徐恒秋表示,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必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坚、久久为功。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大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不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继续完善“互联网+”和生态环境大数据系统建设,实现排污单位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监管”三个全覆盖,对重点排污单位及第三方运维单位实施及时有效自动监管;加快构建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管职责落实到位,加快形成齐抓共管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江淮。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盈帆]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