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暖新闻

跨越血缘的亲情 滁州一女子不离不弃抚养血友病养子34年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2019-04-01 第713期

原标题:【人物故事】这位母亲不离不弃抚养血友病养子34年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在滁州市南谯区珠龙镇北关村的一条过村公路旁,干净的农家小院里,60多岁的兰家萍刚从家门口的工地上干瓦匠回家,满头大汗之余赶紧洗洗准备做午饭;屋后的蔬菜大棚十分显眼,后院养的三只猪也在等着主人回家;新盖的两间平房内,小儿子张店明在卧房电脑前浏览着网页,一家三口的生活在春日阳光映照下安静温馨。

兰家萍和丈夫张蔡林今年62岁,养子张店明34岁。一辈子与农田打交道的夫妇俩,农闲时靠着临时的瓦匠活儿糊口生计。这对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的老夫妇,却被34年前突然出现的养子张店明打破了生活的平静。一家人从此上演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跨越血缘的亲情故事。

“俺既然把你带回了家,就会把你抚养长大!”

事情还要从1985年说起。当年7月,28岁的兰家萍和丈夫张蔡林在珠龙粮站卖小麦,回家路上在草丛中发现一个五六个月大的孩子,心善的夫妇俩看着孩子可爱,决定先抱回家,等待亲生父母的认领。可几个月过去,孩子慢慢长大,兰家萍发现,孩子磕磕碰碰就出血止不住。邻居们说,这么大的男婴被丢弃肯定是有原因的,劝兰家萍把孩子送走。

“他已经被丢弃过一次了,如果我再抛弃,他肯定活不下去啊!”当时,已经下定决心将孩子留在身边喂养的兰家萍不忍心丢弃,夫妇俩给孩子取名张店明,开始了同养子一起与病魔作斗争的漫长岁月。

张店明三岁的时候,牙龈会无缘无故出血,皮肤轻轻一碰也会血流不止。文化程度不高的兰家萍不知所措,把张店明送到滁州医院检查治疗,每一次去医院都要花5000块钱的医药费。但随着出血状况的加重,滁州医院已经无法治愈张店明的病,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兰家萍夫妇带着张店明来到上海瑞金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经检查诊断为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孩子很可能是母体传播所得,需要长期治疗。当医生把这一消息告诉兰家萍夫妇时,夫妇俩犹如晴天霹雳,纠结的情绪缠绕在心头。血友病的治疗费用昂贵,且需要不断输血,不是一个农村家庭可以负担得起的,且这种病目前还不能治愈,孩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医生的委婉劝退令兰家萍难过不已,她流着眼泪抱着张店明说,“俺既然把你带回了家,就会把你抚养长大!”

“父母‘偏心’弟弟,我们愿意背着弟弟去上学”

正是有了这一份承诺,不幸的张店明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又多了一份幸运。

眼看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已经10岁的张店明看着姐姐张店芳、张店兰都去上学,他也闹着去上学。兰家萍一边担心张店明在学校里会磕磕碰碰,一边又想实现他的心愿。

于是从张店明上学的那一天起,家里就上演了轮流背他去学校的一幕。每天早上,兰家萍背他翻过山去学校,放学的时候再背回来。姐姐们一有什么好看的电影,第一时间想到弟弟,背着弟弟去学校看。几年来,一家人用自己的肩膀,接力扛起了张店明快乐的青春时光。

捡到张店明前,兰家萍的两个女儿,大的6岁小的4岁,全家仅靠着8亩地的收入生活,生活过的本就不富裕。店明来到家后,给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增加了很多负担。

为了给张店明看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亲戚朋友都被借了个遍,往往都是老账没还清又要借新账。兰家萍的两个女儿一个初中毕业、一个小学毕业后也都相继外出打工,帮着父母一起挣钱给弟弟看病。

因为所欠外债太多,兰家萍夫妇就利用农闲时到附近的村镇打短工挣钱补贴家用,有时候多出来的钱就一点点的攒着用来还债。兰家萍的两个女儿有时候会幽默说,父母对弟弟偏心,但也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有时候兰家萍也会感觉亏欠了她们太多。如今,两个姐姐已出嫁,大姐张店芳家有一儿一女,二姐张店兰家两个儿子。两个姐姐家庭经济虽也不是很宽裕,也不能给予娘家经济上的帮助,但看着儿女们能够幸福,兰家萍比什么都开心。

“如果不是遇到爸妈,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兰家萍夫妇给予张店明的亲情关爱,超越了血缘,超越了亲情。三十四年来,善良的兰家萍夫妇俩省吃俭用,不惜一切代价给张店明看病,为张店明治病花去医药费高达30多万元。

最困难的时候,张店明每一次犯病需要的血浆后来已经起不到治疗效果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购买鲜血。但是鲜血稀缺又昂贵。再后来,张店明的病情加重,养父张蔡林撸起了自己的袖子。

“命运真的很神奇,我跟父亲是一个血型。”就这样,养父张蔡林成了张店明的救命“血库”。“当时养父和我同时躺在一个屋子的两张病床上,那一刻我感觉,没有血缘关系的我们胜过亲生父子。”张店明说,有一回,养父输血以后坐起来,体力不支一下子就晕过去了。

“去医院的次数太多了,每次孩子都是病的很严重,那时候条件不好,也没有医保报销,全是自掏腰包给养子看病。”说起给孩子献血的情景,朴实的张蔡林说,经济压力大,加上身体太瘦,体质虚弱,就晕过去了。但是只要孩子能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我献点血不算啥!

虽然才过60,张蔡林头发花白,牙齿松动,身上穿的衣服几十年都没换过,每天埋头干活依然想着给张店明留下以后看病的钱。

兰家萍夫妇倾其所有照顾患病养子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走进北关村里,提起兰家萍,村民们都说她很好,邻居储成香说,孩子虽然是抱来的,还有病,但张店明却培养的懂事有礼貌,兰家萍一家倾其家中所有,用无私的爱,让患有血友病的张店明生命得以延续,并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

邻居余风玲说,兰家萍夫妇有一颗大善大爱之心。“我一直认为,店明这孩子若不是遇上她,说不定早就不在人世了。”余风玲说,乡里乡亲没有哪个不对兰家萍点头称赞的。

“如果不是遇到爸妈,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在张店明的房间,台式电脑、空调、马桶等应有尽有。张店明回忆,上世纪80年代,养母带着他去上海医院检查,医生问,你们是什么样子的家庭,兰家萍说是农村种田的,医生摆摆手说,这样的家庭估计很难养活,因为这个病要输血的。当时很多人都建议放弃,但养母却坚定养育他。

十几岁的时候张店明渐渐懂事,整日宅在家里,兰家萍担心他会性格孤僻。于是花费了一家的积蓄给张店明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电脑。有了电脑的陪伴,张店明交上了同样患有血友病的朋友,交流病情,查看治疗情况。闲暇之余在家看看电视、打打游戏,有时候还查一查草莓等的销售情况,帮助父母。

曾经因为疼痛难忍,张店明也有过轻生年头。“年纪越大伤口恢复越慢,过去三四天能恢复的状况,现在一个月才能恢复,并且大腿根部已经开始萎缩了。觉得自己是一个废物。”张店明说,但每次生病妈妈都会把我抱在怀里陪着我,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到老。”18岁的张店明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学习理发。家门口也开了一个小店。有了理发的手艺,身体虚弱的张店明有了收入,感觉到了生活的价值。但后来随着身体的恶化,理发店就关停了。家里承包了几亩草莓大棚,张店明就用微信经营起了朋友圈。

“再苦再累,只要儿子能够幸福地活着就值得”

兰家萍家里的老房子如今已经闲置,偌大的房子家徒四壁。但是再穷,家里都会常备四盒凝血因子的进口药物。一旦张店明出血,就给他到镇卫生院吊水。这样的药物一盒两千余元,夫妇俩这样去南京购买,已经很多年。

“虽然,我不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儿子,但是他们却给了我无尽的关爱,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感觉我真的很幸福”,坐在电脑前,张店明发自内心地说道。

2012年,在南谯区珠龙镇党委政府和北关村的帮助下,张店明顺利地办理了农村低保。2016年,该镇党委政府又把兰家萍家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家庭,并帮助兰家萍家申请扶贫项目资金给予产业帮扶,建成了草莓大棚2个,并购买了5只羊、3头猪、100只鸡给兰家萍家饲养,基本上解决了兰家萍一家的基本生活问题。同时,镇上还给了危房改造款,帮助兰家萍盖上了两间新房子。

兰家萍半辈子的时间都花在了照顾儿子上,她常说:“如果有一天我干不动了,还有女儿。女儿答应过我们,等我们老了,会帮助照顾张店明。”

“再苦再累,只要儿子能够幸福地活着就值得。”虽然没有文化,说不出什么华丽的辞藻,但大山深处的兰家萍夫妻俩共同抚育血友病弃婴的初心一直从未动摇,且一直还在坚持。(记者顾继月)(中安在线、安徽文明网)

凤凰安徽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暖新闻
欢迎投稿:city_ah@ifeng.com

联合共建合作伙伴

  •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北京分社

合作媒体

  • 南方都市报 新民晚报 华西都市报 华商报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