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江永龙:书法的粗鄙化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著名作家冯骥才写过一篇文章《中国文化正在粗鄙化》。冯先生在文中说:“我们一向自诩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那是古代。而我们今天的文化却正在走向粗鄙化!读一读媒体和广告上的话语,已经完全不遵循

著名作家冯骥才写过一篇文章《中国文化正在粗鄙化》。冯先生在文中说:“我们一向自诩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那是古代。而我们今天的文化却正在走向粗鄙化!读一读媒体和广告上的话语,已经完全不遵循任何文字规范了。没关系,只要能抓住看客或买主就行!看一看荧屏上的人物,从乾隆皇帝到唐伯虎全都挎刀背剑蹿房越脊了。没关系,只要有收视率就好!再听一听全国各处旅游景点的小姐讲述的故事,都是胡编乱造,没关系,只要收到了门票费就‘OK’!从这无所不在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我们的公众已然生活在这种日益粗俗不堪的环境中了。”看完这篇文章,觉得冯先生目光犀利,讲得很有道理。同时,不禁想到了书法,觉得书法也存在粗鄙化倾向。其粗鄙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书写内容的粗鄙化。书写内容是书法的依托。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本来是通常有内容要写时,才去写,才会有现代人所谓的作品。如三大行书的出现就是这样。而今一般是要写字或搞所谓的创作时,才会考虑写什么内容,与古代原生态的写字正好倒了过来。现今的书家和爱好者写字或创作,基本上都是书写前人的诗文。其中很多人动笔就是《山行》《枫桥夜泊》《江南春》之类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几首诗,要么就是“厚德载物”“天道酬勤”“惠风和畅”等司空见惯的那几个字。在这个地方写的是这个内容,换一个地方写的还是这个内容。来来去去,就是那几首诗、那几句四字箴言。没有多少变化的内容,有的人一写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作者自己写得麻木,看官看得腻烦。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再怎么的,也应变化一下呀!当然,也有不少明白人看到了这种流弊,在试图突破。少数小聪明的,常常随身带着《书家必携》这样的拐棍;再聪明一些的,就到文论、书论、画论或古代笔记等典籍中去找书写内容;也有更为聪明的作者,则尝试着写自作诗文,如旭宇、陈振濂、孙晓云、陈克年、冯错。

二是作品形式的粗鄙化。这种粗鄙化在展赛作品上反映得很明显。展赛书法作品的拼接、染色,也像书写内容的粗鄙化一样,是个老问题了。虽然不断有人在呼吁要改变这一庸陋现象,但一直效果不大。这是导向决定的,与主办方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有着直接的关系。大体上来看,好色和制作滥觞于20世纪末的七届国展,经过之后十多年的传染,形成天下无展不好色、不制作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2012年底截稿的“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和2013年2月截稿的“全国首届书法临帖作品展”两个展览,曾一度出现可喜的迹象,在征稿启事中明确指出:“作品请勿做旧、粘贴、托裱、装裱。如果做旧、粘贴、托裱、装裱稿件不予评审。”但也只是灵光一闪,迅即回归。如2013年3月截稿的“第二届‘平复帖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作出的用纸要求仅仅又是“所有作品请勿装裱”。之前两个展览的正确导向作用戛然而止,其延续下去定能产生的积极的矫正效应,但转瞬而止了。今年三月份发布的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征稿启事在“书写材料”的分项叙述中,压根就没有提到对拼接、染色的限制。可以肯定地预判,这一届国展必然是用纸好色和工艺化制作大行其道的一届国展,必然是在用纸上非常粗鄙化的一届国展。此外,当代很多书法作者为了片面追求“展厅效应”,迷失了自我本真和艺术精神追求的方向,为了创作而创作,为了形式而形式,沾沾自喜于一些哗众取宠的雕虫小技,不知不觉地沦为视觉刺激的奴隶。

三是群体修养的粗鄙化。书写内容和作品形式粗鄙化的根由是书写主体的粗鄙化。书写主体的粗鄙化,表现在学养和品格两方面。就前者而言,现在很多写字的人,乃至于一些名家大咖在文化修养上都很缺乏,远不能和古人相比。即便民国前后出现的一批书法家,如黄宾虹、沈尹默、白蕉、陆维钊、王蘧常、启功等,他们的学养,今天也很少有人能够企及。放眼当下书坛,一些活跃人物,也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会写字而已。他们都没有在中国文化经典中下过“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工夫。由于文化底蕴不够,一些人写错字、题错出处之类闹笑话的事总是时有发生。而在古代,写字只是一种工具,是每一个文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常态,就像现在的外语之于很多人一样。古代小文人往往就是小书家,大文人往往就是大书家。就书写主体的品格来讲,当今书家视之为一种立身功夫来修炼的甚少。惟其如此,书坛争名夺利、蝇营狗苟、落井下石者随处可见。陈传席讲得好:“时下艺术家品格太低,到处是虚张声势,到处是庸俗。”《左传》也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古人看重的是立德、立功、立言,这与今天的一些书法人所追求的完全不一样。现在一些搞书法的本来就先天不足,却认知不到个人学养和品格提高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在书写技法上磨练。当今书坛,不乏技法高妙、修养厚实的精英,但暂时还无法稀释书写群体的粗鄙化。一个人的追求决定他成长的模样。由于书写主体的粗鄙化,吼书、射书、拖书、盲书、乱书、性书等博人眼球的稀奇古怪现象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一极,是无法游离中国文化这个大背景的。当前,国家对文化的重视,一定能遏制其粗鄙化,也一定能遏制书法的粗鄙化,让书法的骨相、气质、精神不断地雅致起来。每一个书法人都是书法雅致过程中的主体,只有大家都努力雅致起来,书法的粗鄙才会减少及至消亡。

(作者:江永龙,原发于2019年5月22日《书法报》)

[责任编辑:王顺]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