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暖新闻

一声“妈妈”触动灵魂 合肥一爱心女子给孤残儿童一个家

来源:安徽网

2019-06-11 第732期

原标题:一声“妈妈”触动灵魂“爱心妈妈”给孤残儿童一个家

6年前,臧丽苹和她的丈夫一起搬进了合肥市儿童福利院的“阳光家园”,当起了5名孤残儿童的“妈妈”。从那时起,臧丽苹就决定给这些特殊的孩子们营造一个真正的温暖的家。6年来,尝尽了酸甜苦辣的臧丽苹也打过退堂鼓,但孩子们的笑容和那一声声“妈妈”,让她坚持了下来。现在,臧丽苹和“阳光家园”的另外12名爱心妈妈一起,成为合肥儿童福利院在全国首创的“双亲家庭照顾模式”的实践者。

想给孤残儿童温暖的家

“阳光家园”204号,是臧丽苹夫妻俩与五名孤残儿童的家。这间90多平方米、三室两厅的屋子,看起来干净又整洁,电视、空调、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

“我是2013年来到这里的。”今年50岁的臧丽苹是定远人,很早以前就来到合肥定居,与丈夫做点生意,过着平淡的日子。2012年,臧丽苹听一位朋友说合肥市儿童福利院开展“阳光家园”寄养家庭项目、为孤残儿童提供模拟家庭生活的事情,感觉非常好奇,便专门到福利院来看看。

臧丽苹这才了解到“阳光家园”的来由:为了给与孩子们更好的成长环境,2001年,合肥市儿童福利院在全国首创了机构形态下的双亲家庭照顾模式,开展了“阳光家园”寄养家庭项目,让每一对爱心父母代养5名孤残儿童,家庭自主安排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们感受真正的父母之爱和亲情温暖。

臧丽苹与儿童福利院接触过几次后,“特别是听到孩子们喊我‘妈妈’的时候,我被触动了,下定决心试一试,用我的力量给这些可怜的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

为了孩子尝尽酸甜苦辣

六年多来,臧丽苹每天的日程几乎都是一样的。早上五六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八点左右,臧丽苹和爱人会安排好孩子们一天的伙食、上学等日程。“等他们睡着后,我们再清洗、收拾衣物,记录下他们的成长经历。”

因为孩子们都带有一些身体上的残疾,让臧丽苹要比别的父母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将孩子们照顾好。今年9岁的小菲(化名),是臧丽苹的一个“女儿”。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小菲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遗弃。“她刚来的时候,全身都是冻疮,我就给她泡脚、清理。”当时,小菲连吃饭都不会,睡觉时也常常呼吸不畅,“刚开始照看她的时候,夜里我要起来四五次。”

同时面对五个特殊的孩子,对臧丽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臧丽苹说,刚开始,她也有受不了的时候,“我就去找其他爱心家庭的妈妈们取经。”让臧丽苹更感动的是,爱人对她的支持。“他跟我一起搬了进来,就在这里找了一份工作,下班后帮我做家务,照顾孩子。没有他,我也做不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摸索,臧丽苹慢慢适应了爱心妈妈的角色,但是,感情越深,别离时的痛苦就越大。2018年,小斌(化名)和小和(化名)在半个月内先后被国外家庭领养。臧丽苹还记得,小和临走前的那个晚上,专门来到她的房间说,“妈妈,我今晚想跟你们睡。”臧丽苹说,“我也希望他们能找到更好的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但真的想他们。”

让孩子更好地回归社会

臧丽苹说,经过这六年的陪伴和养护,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角色,“相较于同龄人,这些孩子们都存在着身体或者智力上的缺陷,但是他们同样可爱,同样让人疼惜。回想这六年,我觉得挺值,因为我们把真实的家庭生活氛围,带给了这些孩子。”

记者也从合肥市儿童福利院了解到,从2001年该模式创立以来,共有300多名孤残儿童在“阳光家园”里,享受到了家庭温暖、父母关爱和兄弟姐妹情谊,这对他们养成健全人格,未来回归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臧丽苹告诉记者,小菲刚来的时候,几乎不怎么说话,“现在开朗多了,既懂事又有礼貌。”她说,对于任何孩子来说,家庭和父母,都是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元素,“我们和其他的爱心家庭一样,都希望尽力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和父母的爱。”(张静 昝冰洁 郑媞 记者项磊

凤凰安徽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暖新闻
欢迎投稿:city_ah@ifeng.com

联合共建合作伙伴

  •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北京分社

合作媒体

  • 南方都市报 新民晚报 华西都市报 华商报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