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2018安徽城市综合竞争力十强发布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原标题:最新!2018安徽城市综合竞争力十强发布7月26日,在“2019安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峰会”上,安徽财经大学和决策杂志社(安徽创新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安徽城市发展研究报

原标题:最新!2018安徽城市综合竞争力十强发布

7月26日,在“2019安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峰会”上,安徽财经大学和决策杂志社(安徽创新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安徽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9》。

据悉,《安徽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9》采用安徽省16个地级市数据,分析比较16个地级市的综合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创新能力、城乡融合发展、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客观评价各市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为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具体如下:

安徽省城市经济规模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

安徽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支、投资贸易、社会消费品总额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均有明显增长。

规模方面,2017年安徽省人均生产总值达44206元,比上年增加4645元。其中合肥市、芜湖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均超过8万元/人,铜陵市69935元/人,增长率为16.64%,为全省增幅最高。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11597.45亿元,相对2016年增长率为16.44%,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1.12%。

增速方面,2017年安徽省各市辖区经济生产总值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马鞍山市、铜陵市和滁州市增速分别为17.6%、17.2%和15.8%位列前三位。三产增长最快的城市是淮北市,达到17.25%,其次是合肥市16.81%。

结构方面,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2016年的10.64:48.06:41.30演变到2017年的9.56:47.52:42.92。各项财政支出占总支出占比前五项分别是教育、城乡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占比分别为16.4%、16.3%、13.9%、11%、9.6%,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但城市间发展差距较大。

2017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合肥稳居第一,芜湖、马鞍山、铜陵次之。铜陵、六安、淮北、淮南上升势头强劲。

其中合肥市在产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创新能力、城乡融合发展均排名第一。

安徽省城市产业竞争力2017年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为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亳州。

在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合肥、芜湖和马鞍山排名前三。

城市创新能力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为合肥、芜湖、滁州、阜阳和马鞍山。

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为合肥、马鞍山、芜湖、亳州和蚌埠。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为蚌埠、合肥、黄山、六安、池州。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安徽省城镇化的空间布局逐渐呈现有疏有密的“集聚型城镇空间,开敞型生态空间”以及大小中心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的格局。

通过加快合肥、芜马两大经济圈的建设,培育阜阳、蚌埠、黄山、安庆四大增长极,推进滁州、亳州都市区的建设,加快推进沿江、淮合芜宣城市带的发展,形成“两圈两带一群”,进一步凸显城市规模经济,全面实现对接长三角的东向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以中心城市为主导引导周边城市的发展,加快特色小镇的建设规划,形成层次鲜明、结构合理的安徽城镇化体系。

城市群间差距较大,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均衡。

安徽省皖江城市带、合肥都市圈与皖北城市群整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其中皖北城市群经济规模较小,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通过三大城市群经济指标以及经济密度的比较可知,城市群内城市发展不均衡,发展差距较大,合肥、芜湖等市经济实力较强,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但自身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对不足,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不突出,皖北城市群中城市发展缓慢,经济较为落后。

应积极推进合肥成为全国性交通运输枢纽,完善以合肥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加快区域内城际高速铁路建设。同时,加强安庆、芜湖、铜陵、马鞍山、蚌埠、阜阳等区域交通枢纽功能,构建立体化交通走廊,加强交通对城市群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强化以合肥为中心以及三大城市群的经济辐射,完善区域一体化网络布局。

(来源:决策杂志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袁瑾]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