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江奔流 池州向东!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原标题:大江奔流,池州向东!——写在《池州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出台之际图为中电建长九神山货运码头。 记者左泽川摄□ 记者左平潮涌长三角,风动皖西南。8月13日,市委

原标题:大江奔流,池州向东!——写在《池州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出台之际

图为中电建长九神山货运码头。记者 左泽川 摄

潮涌长三角,风动皖西南。

8月13日,市委、市政府印发《池州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池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绘制了清晰的“施工图”,拉开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池州进入全面施工阶段的大幕。

风从东方来

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临长江,南接黄山,西望匡庐,东眺金陵,是安徽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撤地建市不到二十年。

池州与长三角沪苏浙等地地缘相接、山水相连、人文相融,经济社会交流合作源远流长。早在明清时期,池州隶属南直隶,就已经是长三角的一员。建国以后,上海在池州境内布局了近20家“小三线”单位,存续时间长达24年,可以说是发出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和产业转移的“先声”。

改革开放以来,池州与长三角沪苏浙等地在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特别是在安徽提出“呼应浦东、开发皖江”以后,池州一以贯之坚持东向发展战略。

进入新世纪,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步伐加快。

2008年,安徽加入泛长三角“大家庭”。2010年,池州列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1年,池州承办了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第一次会议。2014年,池州列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2016年,池州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一员。

走进新时代,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更进一步。

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已由地方推动的“经济自选动作”上升为中央要求的“政治规定动作”,合作推动的层级更高、力度更大、措施更多,可以有效破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行政壁垒这个突出问题,更好地推动区域间资源互补、产业联动和生产要素互动,加快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生态环保联防联控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未来已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与池州矢志不渝东向发展一脉相承,可谓水到渠成。

时不我待。对池州来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无疑是重大的战略机遇,必须只争朝夕。

从发展空间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发挥池州生态环境、承载空间、资源禀赋等叠加优势,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合作和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借助长三角区域大市场,推动池州的优势产业、优秀企业加快做大规模、做强质量。

从发展动能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加快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和上海制造业外溢,加快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从发展条件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加快与沪苏浙在基础设施、产业分工、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互联互通进程,实现发展规划、政策机制等全方位等高对接,进一步提升发展支撑条件。

从发展保障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近距离学习营商环境“模范生”,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提升能力,实现发展理念、发展环境等高对接。

秋浦春潮涌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池州准备好了吗?

从交通、产业、项目,到机制、理念、思想,池州坚持向东看、向东学,勇立潮头唱大风。

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池州扬“池”所长、借梯登高,努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集聚区、旅游休闲的后花园和健康养生首选地。

“通过积极参与长三角协同创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是池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着力点。”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池州利用自身政策、劳动力成本、资源等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构建了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化工、金属非金属材料、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和电子信息、旅游、大健康“4+3”产业体系的骨架,累计吸引长三角地区23个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来池创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提升到30%以上。

“全域旅游时代,旅游交通日益重要。池州市‘铁、公、机、水’交通四要素俱全,拥有162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宁安高铁、铜九铁路和5条高速、6条国道贯通全境,九华山机场先后开通10余条航线,德上高速池州段、池州—黄山高铁项目关键性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池州长江大桥今年建成通车,交通越来越便捷。做到‘快行’,还要做到‘慢游’,让旅客在路途也能欣赏美景。”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5月,池州联合黄山、宣城、安庆赴上海、杭州、南京等长三角区域城市举办“美好大皖南迎客长三角”系列旅游推介会,征集了18家景区价值近200万元的门票,用于活动现场赠票和抽奖抢票。

“池州从‘山、水、土、气’生态本底优势出发,把大健康产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努力将‘九华圣境、健康之都’品牌叫响全国,成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示范区域,打造‘首选地、五中心’,即:中国健康养生首选地,中国生态养生中心、禅修养生中心、户外运动中心、健康食品中心、医疗康复中心。”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6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民政部门在沪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促进区域养老资源共享,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池州被确定为开展区域养老一体化的首批试点地区之一。

“按照长三角‘一网通办’业务标准和规范,分别设立企业服务‘一网通办’专窗和个人服务‘一网通办’专窗,市级政务服务网新增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栏,依托线下专窗与线上系统的结合,在长三角14个试点城市实现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线下‘收受分离、异地可办’。完善‘皖事通’APP池州分站内容,提供智慧公交、VR全景、旅游实景体验等7项服务,与长三角其他省市移动端实现‘无感换乘’;并实现企业营业执照、居民身份证、驾驶证、结婚证、居住证、行驶证、出生医学证明等7种证照在‘皖事通’APP上电子亮证。”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负责人说。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池州近30万的常年外出务工创业者,70%以上以沪苏浙等先发地区为目的地;来池州旅游的省外游客中,来自沪苏浙地区的占到50%以上;池州历年来引进的省外投资商,来自沪苏浙地区的占到60%以上。

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不少沪苏浙的企业向池州转移。浙江省嘉兴市的原支柱产业之一纺织服装业,目前正有序转移到江南产业集中区。青阳县童车产业园主要由浙江嘉兴平湖的童车企业转移而来,12家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龙钱玩具有限公司从上海搬来,产能扩大了一倍,技术也有了升级更新,未来将把上海的企业整体搬迁到青阳。

拥抱长三角

今天,池州登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舞台,按下全面融入长三角“快进键”。

今年6月,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池州被列为27个中心区城市范围。作为中心区城市,池州的“中心区”格局在哪里,“中心区”抱负是什么?

《池州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池州的战略定位。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4+3”产业为主要承接方向,打通产业整体转移与精准承接通道,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升级,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推进文化、旅游、生态、康养融合发展,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市,加快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健康养生首选地。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扎实推进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池州段)建设,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联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池州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将发展目标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同步水平,总量与长三角城市差距持续缩小,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

第二阶段,到2035年,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互联互通,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与长三角平均水平大致相当,现代化绿色池州创新池州幸福池州基本建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池州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结合实际部署安排了区域协调、产业协同、交通互联、环境共治、开放共赢、民生共享、机制创新7个专项行动,从最有共识的事、最需要率先突破的事、最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事做起,采用“专栏”的形式,提拎出长三角绿色能源基地建设、平天湖科创集聚区建设、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新三年建设、长三角全产业链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交通互联互通建设、东部园区协同发展建设6个重大工程作为战略引领,明确节点任务,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平心而论,不论是从人口、GDP或者是知名度来考量,池州都算是长三角城市群里的一位“小兄弟”。这一点在2016年印发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里也有明确提及,池州是Ⅰ型小城市。

小城市也有大梦想。面朝大海,池州将扬“池”所长,积极融入,拥抱春暖花开的明天。(左平)(池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顺]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