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70年看合肥:市场主体超90万 增量居中部省会城市第2位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

今天上午9:00,“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促进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在市政务中心举行。发布会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介绍了合肥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市场主体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促进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

数据

1949年合肥刚解放初期,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不足6万人口,是典型的农业经济地区,工商业发展水平十分落后。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市市场主体从无到有,不断刷新创造着历史,特别是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以来,市场主体的发展进入“井喷”阶段。

01 市场主体增长迅速

截至2019年7月底,合肥市市场主体总数达到928458户,突破了90万大关,目前正在向百万市场主体迈进。2018年底,合肥市市场主体数量占安徽全省比重为18.76%,其中企业户数占全省的30.32%。2014-2018年,市场主体户数年均增速22.06%,注册资本总量年均增速44.84%,其中企业户数年均增速25.95%,远超过商事制度改革前(2009-2013年)15.66%的年均增速水平。

02 民营经济活力迸发

随着企业开办提速提效,改革红利得到不断释放。截至2019年7月底,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897694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6.7%,同比增长21.4%。其中私营企业实有市场主体累计总数389927户,同比增长22.5%;注册资本25239.7亿元,同比增长25.2%。个体工商户实有市场主体累计总数507767户,同比增长20.5%;资金数额644亿元,同比增长30.2%。

03 创业活力持续增强

2018年全市市场主体创业活力指数为23.9%。各类型市场主体中,民营经济的创业活力指数较高,尤其是私营企业创业活力十足,达25.49%。

04 创业者年轻化趋势明显

2018年合肥新增创业企业64863户,较2014年增长130.37%。全年在合肥创业的人数92561位,较2014年增长80.03%。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创业者平均年龄大幅降低,创业者群体年轻化趋势明显。2018年创业者平均年龄为36.31岁,较2014年降低了3.63岁。

05 中部六省会中排位提升

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合肥市实有市场主体总量居中部六省会第四位。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在中部省会城市中的位次从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新增市场主体、内资(非私营)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多项同比增长率均居首位。

70年来的实践表明, 市场主体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市场主体数量越多, 产业结构越合理, 中小微企业作用发挥越充分, 市场就会越活跃, 发展动力就会越强劲。市场主体越成熟规范, 市场经济就越健全完善。

举措

合肥市在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中,十二项改革和创新举措交替依次推进,使企业开办便利化程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一是推进注册资本登记改革。2014年3月份,在全国统一部署下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公司注册资本从实缴制改为认缴制,不再需要进行验资。

二是实行先照后证。商事制度改革以后前置审批项目从180多项降至32项,创业者从事一般性生产经营活动,只需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如果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项目,再向主管部门申请。

三是推进“多证合一”。2015年,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2016年9月1日,实行“五证合一”, 2018年12月,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合肥市“多证合一”改革证照整合事项目录(2018版)》,对“多证合一”改革证照整合事项进行动态调整,目前实行57证合一。截至6月,已发放“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47万余张。

四是实施“证照分离”。合肥市“证照分离”改革涉及市级单位12家,行政审批事项34项,截止11月20日,34个事项的优化审批和强化监管措施已全部备案到位,并已全部向社会公示。

五是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2018年6月28日,合肥市名称自主申报软件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环节,将企业设立登记由两个环节合并成一个环节。上线运行以来共成功申报的企业名称16.8万件,占名称登记总量的90%以上。同时出台了全省首个快速处理企业名称争议的规范性文件——《合肥市企业名称争议处理暂行办法》,为全市各登记机关规范、统一、快捷的处理名称争议提供了保障。

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

六是简化经营场所登记条件。2017年10月1日,合肥市全面实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承诺制。启动“申报承诺+清单管理制”模式,经营场所由申请人自主申报、自行承诺、自担责任。截止6月底,共有38万余户企业通过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承诺方式办理了设立和变更。

七是对外资企业开展登记备案“一口办理”。2018年6月29日,合肥市在全省首个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备案综合窗口,实现外商投资企业工商登记和商务备案的一窗通办。合肥市外商投资企业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填报相关信息。截至7月底,已外资企业工商登记与商务备案“一口办理”170户。

八是开展个体登记改革。 从2017年10月份起,合肥市在个体登记中实行“口头申请,当场发照”,个体登记实现一次、一窗、当场办结。

全国首台商事登记全自助证照一体机在建设银行合肥滨湖新区支行正式启用

九是实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在全省率先启动全程电子化全流程、全业务注册登记业务,优化全程电子化登记注册服务。在全省率先解决了电子身份和电子签名的短板问题,实现方便快捷的线上“不见面”登记注册业务。截至目前,全市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占比已近95%,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于领先水平。

十是“政银企”多方合作。与工商银行等8家银行合作,在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合理布设了130个企业注册登记银行代办点,免费为企业办理全程电子化注册登记咨询、指导申报、证照领取、企业开户等业务。

十一是进一步推动企业注销便利化。2017年3月,启动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工作,对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展经营活动,申请注销登记前未发生债权债务,或已将债权债务清算完结的有限责任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由其自主选择,适用一般注销程序或简易注销程序。 截至目前,已有1万余户企业办理了简易注销登记。 今年9月份开始将与各相关部门实现数据共享, 比如企业清税信息共享, 进一步解决企业注销难的问题。

十二是探索开展智能化审批。2019年4月,在全国领先开展个体登记智能试点,开展个体工商户登记智能审批改革,在经营范围标准化基础上将不需要前置许可的个体工商户纳入“智能审批”范围,实现“自助申报、智能秒批、现场发照”。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让办事群众有了进一步的改革获得感。

成效

由于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手续,企业开办已经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企业开办零成本快速办结。2018年以前,企业开办仅领取营业执照这一个环节就需要5个工作日,2018年以来,通过牵头搭建综合受理平台、“流程再造”和信息共享,打通工商、公安、税务等企业开办环节。目前企业开办只需3个工作日,营业执照、公章刻制、税票领取三个环节“零成本”办结。今年9月份以后,合肥市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一个工作日办结,到今年年底,实现企业开办常态化一个工作日办结。

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可以做到一次不跑。经营一般项目的企业申请者进入互联网政务界面,就可以在网上完成办理营业执照的全部工作,从申请到最后办完入档,全部是数据在跑路。目前我们在积极建立企业法人库,在实现和各相关部门数据共享后,我们将进一步实现“一照通”,以营业执照为开端,后续审批项目、备案项目以及后续监督管理需要的企业基本资料均以数据形式推送到相关主管部门,极大的提高审批效率,最大程度便利企业。

引领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2018年12月7日,上海创业者通过我们研发的自主办照系统,在上海市松江区领取了合肥市的营业执照,标志着异地申请营业执照不再需要等待邮寄,打通了异地办照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优化了长三角营商环境。2019年5月23日,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了长三角“一网通办”取得的成绩。合肥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不仅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更是长三角城市主动打破区域障碍的重要举措,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目前G60科创走廊长三角“一网通办”工作已在合肥市13个县市区全面推开,合肥市在九城市中率先实现“长三角”政务服务受理窗口下沉至全部县区。截至目前,全市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件347户,咨询服务818件。

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

(来源: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

[责任编辑:王顺]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