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江淮晨报】“长子”庐阳勇立潮头谱新篇 “首善之区”肩扛使命续华章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67岁的“老合肥”徐文英说,她最习惯住在舒适的庐阳老城,哪也不想去了;80后的企业总经理杨尧说,企业与个人的成长与园区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从普通农民到创业致富带头人的三十岗乡郑永

67岁的“老合肥”徐文英说,她最习惯住在舒适的庐阳老城,哪也不想去了;80后的企业总经理杨尧说,企业与个人的成长与园区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从普通农民到创业致富带头人的三十岗乡郑永能说,自己眼看着家乡一天天变美,甜在心里;优秀的南小校友韦炜说,庐阳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受益终身……

初心如炬,使命如山。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曾经的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在的省会城市核心区。庐阳人从没有片刻懈怠,肩扛“城市长子”的使命担当,坚持“1341”发展思路,立足中央商务区(CBD)、产城融合示范区和滨水生态科技区三大区域,深入实施老城更新、园区升级、乡村振兴三大战略,全面推动城市发展转型,把守初心化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把担使命变成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扎扎实实为庐阳人民谋福利,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魅力核心城区聚力蜕变

“站在四牌楼的路口,感觉就到了城市的中心。”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市民对四牌楼抹不去的记忆。买日用品去百货大楼、买图书去新华书店、买纺织品去工农兵纺织品商店,是当时合肥人最时尚的购物方式。放眼望去,四牌楼周边满足了市民对一座城市的所有向往。

毋庸置疑,这里是城市之根,承载着城市之魂。

牌楼不存,但四牌楼长在,四牌楼大商圈更繁华。

经过漫长发展,四牌楼大商圈已逐步形成了商务商贸发展繁荣,商业综合业态集聚,以银泰中心、百大鼓楼、百货大楼等购物中心为龙头的安徽省第一商圈。

目前,四牌楼大商圈区域内公共服务配套、教育医疗资源正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未来四牌楼将立足全省第一商圈战略定位,致力打造融时尚消费、智慧体验、历史人文为一体的全国知名特色商圈。

不仅是四牌楼,整个庐阳老城正在聚力下好“一盘棋”。

2018年,庐阳区立足合肥之根、老城之基的历史渊源,将老城更新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关键点,以“内涵增长,创新发展”为总体思路,在合肥环城河围绕的5.2平方公里老城区范围内全面开展老城更新战略。今后将突出建筑形态、产业业态、历史文态和区域生态“四态融合”,努力推动老城区功能复合化、布局网络化、产业集群化、品牌高端化、环境人本化,稳固庐阳在全市的核心地位。

除了魅力老城区的繁华,庐阳还有一座“聚宝盆”。站在北一环与亳州路交口,举目望去,以财富广场为标志,祥源广场、新天地国际广场等25栋商务楼宇依次排开,这一区域就是有着“金融大街”之誉的庐阳区北一环。

现如今,北一环金融大街已获批安徽省“金融总部集聚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安徽版“陆家嘴”。

长江中路是庐阳区金融业最初的集中分布区,这里见证着庐阳区乃至合肥市金融业的发展,这里承载着庐阳区金融业发展的“1.0时代”。2010年前后,财富广场的建设运营让庐阳区金融业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这也是北一环金融大街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在财富广场的带动下,祥源广场、金鼎国际广场等高档写字楼如雨后春笋般沿着北一环沿线拔地而起,庐阳区金融业发展从“1.0时代”迈向“2.0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庐阳区金融业迎来了新兴金融异军突起的“3.0时代”。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庐阳区金融业“3.0时代”的主要载体——合肥金融广场,目前正在稳步建设中。

目前,庐阳已成为全省最大的金融总部集聚地、金融机构聚集带、金融产业核心区、金融创新活跃地,银行、保险、证券业省级总部及新兴金融法人总部数量之和占全省近“半壁江山”,新兴金融机构位居全省首位。去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40亿元,完成税收50亿元,省级以上金融总部55家,均占全市近一半的比重,稳坐全省“金融第一区”宝座。

在老城区生活久了,哪也不想去亲历者:老城居民徐文英

近年来,庐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目标,把城市建设得既安定有序,也更有温度,让现代城市也留有“乡愁”。

今年67岁的徐文英是一位老合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她住在现在市府广场对面的香港广场附近,“当时没有高楼,住的是一排排的小平房。”后来拆迁以后,就搬到了百花井,并做起了水果生意。

1985年她的儿子在此出生。“这里可繁华了,商场、步行街、电影院、公园,应有尽有。”在徐文英眼里,那时的老城区充满了烟火气。

后来徐文英又搬到了旁边的寿春六巷居住。“我们一大家子十多口人都住在老城区这一片。”如今,孙辈们也都在这边上学,一家人其乐融融。她说,虽然儿子也在别的地方买了房子,但并不想搬走。“在老城区里买东西、吃饭、上学、看病哪哪都方便。”更让人憧憬的是,家门口的巷子即将要启动改造。“步行街那边都改造过了,整洁干净,环境好很多,我们这儿估计也快了。”徐文英的眼里闪耀着期待的光芒。

在庐阳人看来,生活在这里,就是这么富有人情味,满满都是回忆,处处体现生机。

与城共生,打造产城融合的和谐宜居地

在庐阳区东北部,有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开发区,用17年时间谱写出一曲动人的转型升级乐章,一跃成为“中国产业园区创新力百佳园区”“中国产业园区创新力百强园区”。

它,就是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

2002年,庐阳工业区初建,是以印刷包装、钢材加工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集聚区,也是合肥所有县区中可利用面积最小的省级开发区。

2017年3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庐阳工业区更名为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自此以后,庐阳也迎来了向都市产业园发展转型、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崭新时代。

如今,全国软件企业龙头华为云计算项目在这里落户、全国最大二手车平台瓜子二手车直卖网运营中心在这里“安营扎寨”、全国首个上市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迪安诊断在这里“抢滩登陆”、安徽省首个跨境孵化基地在这里揭牌运营、销量全国第二的知名家具企业志邦厨柜在这里成功登陆主板……

庐阳经开区,十七载风雨兼程,一路引吭高歌,已然蝶变为“大产业”集聚、“大平台”引领、“大服务”护航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新样板”。

不远处,“兄弟”大杨镇产业园同样迎来了辉煌的黄金发展机遇。

今年4月9日,位于合肥大杨产业园内12家已搬迁企业曾租用的厂房开始拆除,为大杨产业园转型升级企业搬迁敲响“第一锤”。

未来,随着传统低效企业不断迁出,大房郢公园、八公山游园等公园游园建设不断推进以及大杨产业园转型升级工作的深入开展,北部东至四里河路,南至北二环,西至合淮路,北至大杨镇政府这一片区域,产业结构将越来越优,生态环境将越来美,配套设施将越来越齐全。

庐阳区大杨镇负责人表示,这片区域将与城共生,成为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典型示范区;与水共生,成为环境最佳的生态发展区;与研共生,成为大科学装置项目转化承接示范区。

腾笼换鸟、焕发新生、园区转型升级,庐阳的产业发展正如大鹏展翅,一飞千里。

80后总经理,与园区发展同频共振亲历者:庐阳经开区一企业总经理杨尧

1985年出生的杨尧如今已是一家企业的总经理,她说,企业的快速发展,个人的不断成长,这一切都跟庐阳的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步调一致。

2008年,大学毕业后,她进入合肥力威汽车油泵有限公司,从最基层的行政工作做起。

除了凭借自身的努力外,她坦言,自己“搭乘”了阵阵东风。

全国“互联网+制造业”的发展是第一股东风,在这一大背景下,像她这样有着现代化企业管理经验的年轻人顺势乘风破浪,一路披荆斩棘。

而产业转型升级则是第二股东风,更是助推企业迈上发展新高地的一缕春风。她所在的企业从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成长为一个专精特新企业,2018年公司产值已突破亿元。

“园区经常举办各种学习论坛,给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多学习、交流的平台和机会,让我们活力满满、信心倍增。”她说,园区的大环境、企业的小气候都成为了她的“助长剂”,也给了她满满的归属感和满意感。

近年来,庐阳区坚持把创新的主战场放在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上,一大批如杨尧一样的庐阳“企业人”得到了实惠,实现了自我价值。

“都市生态园”插上“文化”“科研”双翼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庐阳的发展,既看“城里”,也看“乡下”,积极推进区域发展、协同建设成效显著,如今的庐阳乡村融合满足了市民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春赏桃色芳菲,夏采农园瓜果,秋享乡村闲趣,冬居精品民宿,这是合肥人近在咫尺的诗意生活。如今,城市近郊的庐阳三十岗乡俨然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都市生态园”。

然而,当时光的镜头慢慢拉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时,这里只有贫瘠的土地、闭塞的交通,乡域内地形岗冲起伏,属八岗九冲典型的江淮分水岭脊椎骨。

“不通路,都是踩出来的土路,赤脚上学。”这是三十岗乡人大主席袁捍东童年的记忆。

直到八十年代末,附近的科学岛通上了公交车。就这样,三十岗人“进城”一趟也要半天时间。“我们步行得一两个小时去那坐34路公交,晃悠四五十分钟到十里庙那,再换乘公交,再花上半小时才能到达市区三孝口。”

一切的转机发生在小小的西瓜苗上。

袁捍东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末期,在市委宣传部的定点帮扶下,在庐阳区政府的支持下,三十岗乡从省农科院引进了新型的西瓜品种“京欣”,政府给瓜农们制定了标准的种植工艺,并严把“生态关”,严控化肥、农药的使用,种出来的西瓜皮薄、鲜甜、汁多、爽脆,深受好评。首届西瓜节上,三十岗一举成名。就此,西瓜成了三十岗的首张名片。随后,艺术家的慧眼相中这一方灵动山水,带来了文化魅力。桃蹊的桃花、东瞿的美食、滁河干渠的风光又共同绘就了三十岗乡的美丽画卷。

而作为水源保护地,“生态保护”一直是三十岗的发展之根。“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设生态农业区,“十三五”规划提出打造最美生态科技区,庐阳人始终不忘守住这一片绿水青山,如今,又牢牢把握住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落户的机遇,从“都市后花园”变为“中心花园”,绽放出独一无二的“科学之花”。

文化、科技、旅游,相得益彰,这一区域正探索出一条有别于传统乡镇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只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未来打造为‘最美科研圣地’”,庐阳区对此信心满满。

家乡一天天美起来,生活一天天甜起来亲历者:三十岗乡创业带头人郑永能

近年来,庐阳紧紧围绕推进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部署,把资源向乡村投注,把力量向乡村倾斜,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盖的变化。

他叫郑永能,今年65岁,曾是庐阳区三十岗乡柴冲村一名普通的农民,跟村民们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生活。

紧随着家乡传统产业转型的步伐,一无经验、二没方法的他毅然走进了合肥市农科所,开始学习农业种植、培育知识。数十年来,郑永能扎根三十岗乡这片广袤的沃土,利用知识一步一步迈出创业致富的步伐。

如今,他已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庄稼医生”“技术达人”,也是三十岗乡知名创业致富带头人,经营着100多亩的种植基地,还开办了农民技术培训班。

“我是亲眼看着家乡一天天变好,日子一天天变甜。”时光的沧桑丝毫遮不住郑永能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

让百姓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根本宗旨。庐阳人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积极为百姓谋福祉、为群众解难题、给百姓添幸福,“庐阳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

“十五”末,庐阳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元,“十一五”末,近2万元、是“十五”末的1.7倍,“十二五”末,达到3.6万元,是“十五”末的3倍,到2018年,这一数据达到4.69万元,是“十五”末的近4倍。

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是庐阳人看得见的一步一美好。而生活在庐阳的美好更来源于教育、医疗、养老等方方面面。

教育是国家的灵魂,民族的未来。在庐阳拥有南门小学、育新小学等一批百年名校,“首善教育”一直是全省的排头兵。全省首创公办早教品牌、率先实现“中小学午餐服务工程”全覆盖、率先实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委托第三方管理、实现老城区公办园全覆盖、区域内普惠园全覆盖,到2020年,辖区适龄幼儿入就近园、放心园、优质园……让庐阳教育成为安徽基础教育的高地、风向标。今年,更是首批组建了18个教育集团,实现“庐阳皆名校”的目标愿景。下一步,庐阳还将以领跑者的姿态不断深化改革,树立“学在庐阳”新标杆,积极争创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不断夯实安徽教体强区地位,推进全国教育名区建设。

健康,关于每个人的一生。在庐阳,一批批身边的“社区名医”、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时刻守护居民的健康。而该区更是借助医联体这一载体,与中科大附一院、安医一附院、省精神卫生中心和市一院进行深度对接,让庐阳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接下来,该区还将利用“智慧医疗”和“大数据”手段,力促诊疗服务的“智能化”,围绕“拓宽大健康视野,跻身全国第一方阵”这一目标,一步步跨越“健康庐阳”新高度,持续打造独具“首善”特色的卫生惠民新品牌。

时光如梭,夕阳长红。面对社会深度老龄化的区情实际,庐阳在全省率先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利用社区中的公建配套设施,打造“机构+社区+居家”的嵌入式养老模式;紧跟时代步伐,在全省首推民生工程智慧养老综合信息平台;同时跟公立三甲医院积极对接,大力推进医保,更让老人津津乐道的是社区助餐工程,切实解决老年人吃饭难,力争2020年社区全覆盖。这一系列举措,让庐阳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良好的教育让我受益至今亲历者:南小校友韦炜

近年来,庐阳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更多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积极打造“庐阳教育”传统品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在众多南小的毕业生中,韦炜算不上最优秀的。但是,他说出了很多校友的心声。“这所百年名校‘求实、创新、勤学、健美’的校风,让我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将受益终身。”他说,在南小时,学习氛围浓郁,资源雄厚,老师们非常认真负责。自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日后的学习没有那么吃力,并顺利升入上海交大读硕读博,目前在安医附院当医生。“我的很多同学后来都考上了名校,不少从事科研、金融、教育等行业重要岗位。”

作为一名在庐阳长大的人,他是首善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对此,他也十分感激,“我觉得庐阳的教育非常优秀,我以是南小毕业生为荣,也非常感谢这里良好的教育教会了我自觉自律,积极向上,让我的人生更加美好。”

(晨报记者琚园园通讯员王凯赵明)(来源:庐阳区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杨胜男]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