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建会员陈伟:区域水系治理为优先,推动长三角绿色发展


来源:中国网

中国政府网2019年10月29日发布消息,原则同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批复同时指出,《方案》实施要实现绿色经济、高品质生活、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走出一条跨行

中国政府网2019年10月29日发布消息,原则同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批复同时指出,《方案》实施要实现绿色经济、高品质生活、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走出一条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总面积2300平方公里。并将在三地交界地带选择5个镇面积约660平方公里作为先行启动区。

示范区将聚焦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政策、公共信用等方面,率先在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探索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共同行为准则。力争把示范区将打造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生态价值新高地、创新经济新高地、人居品质新高地。

2019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在上海市青浦区召开,同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这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迈出新的重要一步。

2019年3月民建上海会员陈伟同志参加2019年民建上海市研究课题:《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提出了值得重视的专题研究报告及建议,对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必须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整体理念提供了有价值有意义的认识。

建立长三角地区水系污染治理为重点的

生态保护一体化、法治化、长效化机制

【提要】

一、 面对现实:长三角地区水系生态污染现状

二、 面向未来:长三角地区水系污染治理目标

三、 持久治理:建立长三角地区水系污染治理为重点的生态保护一体化、法治化、长效化机制

四、 示范引领:为我国水系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探索一条“江南水乡“的新路

【内容】

一、 面对现实:长三角地区水系生态污染现状

1.1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乃至全球经济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加速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新时代国家确立的重大发展战略,标志着该地区进入到以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加速期。

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江浙皖和沪)的地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亿,分别占全国的3.74%和15.7%,2018年经济总量19万亿元,占到全国的21%。

1.2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长三角地区耕地流失严重、可利用的规划建设用地总量锐减、水生态为主的生态环境总体质量无法乐观。必须清楚认识到目前长三角区域面临的人口高度集聚、能源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压力这一现实状况。

根据2018年9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报告,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贡献强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单位国土面积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最高的地区之一。2015年,长三角地区单位国土面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COD、氨氮排放量分别为6.5吨/平方公里、9.9吨/平方公里、6.7吨/平方公里、8.3吨/平方公里和1.2吨/平方公里,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5.1倍、4.2倍、3.6倍和5.1倍。高强度发展下的高污染排放,导致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长期处于严重超载状态。近年来,随着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长三角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2005年以来III类和优于III类的断面占比从42.9%增加到55.3%。但是环境质量的改善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生态环境质量仍是今后本区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难题。

目前长三角地区纺织、化工、造纸、食品、医药等五大行业的COD、氨氮排放量约占工业排放总量的75.0%,而工业产值仅占区域工业总产值的22.0%。资源利用水平和环境质量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较大。(见表1)

表1 长三角地区资源环境指标的国际比较

(表1数据引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8.9)

可以看出,美、日、韩、英、德五个较发达国家单位GDP有机水污染物排放量平均为1.19吨/亿元;长三角地区该数值高达13.9吨/亿元,是这五国平均值的11.7倍。这就是长三角地区水生态系统水质污染状况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就是水生态环境质量上的差距。

1.3根据《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6)》,长三角地区水环境面临以下五大问题:(1)区域河网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太湖流域流经城市区域的河段污染严重;(2)局部地区饮用水水质较差,水源地水质安全面临风险;(3)区域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特征明显,太湖问题较为突出;(4)城市废污水排放量居高不下;(5)流域协调协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 面向未来:长三角地区水系污染治理目标

2.1总体目标

长三角江浙皖沪三省一市,作为国内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在构建适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的进程中,必须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并率先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将“推动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放在突出位置,把“打造绿色长三角”放在城市群规划的突出位置,共守生态安全格局,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一条长三角地区城市与乡村、人居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宜居环境建设、环境风险预防方面,长三角地区要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

2.2具体目标

面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具体目标重点要明确:(1)针对重点河流流域、湖泊及水源保护区,组织编制长三角地区跨行政区的《长三角地区自然水生态系统污染流域治理与水生态保护详细规划》和相应的具体河流与湖泊分区段《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2)通过该详细规划制定和具体治理方案的实施,用10年、20年甚至更多时间,一步一步地持续降低全区域水生态系统当前的高污染高排放指标,把我们赖以生存的长三角区域的水系生态环境重新修复好,呈现出真正的“江南水乡”自然生态环境,为我们自身更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三、 持久治理:建立长三角地区水系污染治理为重点的生态保护一体化、法治化、长效化机制

3.1转变观念:借鉴国外水系污染治理成功经验、不要再走西方工业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以欧洲莱茵河的污染治理为剖析案列,重点研究。

莱茵河流经欧洲9个国家,流量是我国长江的1/6,运力是长江的6倍。莱茵河流域生活着5800万人,2000万人以莱茵河为饮用水源。德国该地区以冶炼煤炭和钢铁为主业,二战后又大规模重建,莱茵河三角洲工业区大量废水排入河中,严重侵害莱茵河生态环境,以至河内鱼虾绝迹,甚至一度得名“欧洲的下水道”。频发的环境事故终于唤醒民众、企业和政府。在荷兰倡议下,1950年7月,瑞士、法国、卢森堡、联邦德国和荷兰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秘书处设在德国科布伦茨,只有12名来自各国的工作人员。作为政府间协调机构,这个组织没有权力强制任何国家做事。当时污染积重难返。可是这12人创造了管理史上的奇迹。经不懈治理,今天莱茵河水质干净清澈,可直接饮用,成为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流。以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为代表,莱茵河流域各国建立并不断完善协作机制,严肃律己、互通信息、整治污染。

12人是怎么管住莱茵河的?(1)从源头上严控污染源,控制各种污染物入河;(2)促进各成员国达成共识,即莱茵河是个大生态系统,各国息息相关,须一致行动。委员会最高决策机构是每年一次的各国部长工作会议,而负责落实的执行会议几乎每周一会。各国分工治理,费用各自承担;(3)强化社会压力使企业恪守责任。超标企业必须撤出市场或作出整改;(4)尽量以“自然方式”治理,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系统。

委员会的主席由各国轮值,秘书长则固定是荷兰人。因为荷兰是最下游国家,受污染之害最大,能够站在公正立场说话。虽然委员会“唯一的权力是公众的荣誉感与耻辱感”,但其管理非常出色,成为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典范,也是国际合作共同治理的典范。

3.2依法治水:建立长三角水系污染治理为重点的生态保护一体化、法治化、长效化机制

(1)长三角牵手污染防治的第一战就是大气污染防治。2014年年初,长三角区域沪浙苏皖三省一市成立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围绕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目标,确定并落实了5个方面12项协作工作重点,内容囊括了从产业转型升级到气象业务协作,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进行统筹和协调部署。告别单打独斗之后,长三角区域的空气质量迎来了有目共睹的显著变化和改善。

(2)2016年2月7日沪浙苏皖三省一市以及环境保护部等14个部委相关负责人齐聚杭州,共同研讨如何联手捍卫这一方好山、好水、好空气。三省一市制定并印发了《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工作章程》,在运行机制上与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相衔接,机构合署、议事合一。

(3)2018年5月17~18日,沪苏浙皖检察长齐聚安徽,四地检察机关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的意见》 。四地检察机关将牢固树立" 一盘棋" 观念,着力强化" 大保护" 意识,共同推进生态环保领域跨区域司法协作机制建设,积极打造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合力,进一步筑牢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屏障。

(4)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明确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已经建立的涉及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与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需要进一步提升、细化和落实。为此,建议政府主管部门以“建立长三角水系污染治理为重点的生态保护一体化、法治化、长效化机制”为重点内容,组织专题研究,制定和完善这一机制,并保障其顺利实施。

四、 示范引领:为我国水系生态污染治理探索一条“江南水乡“的新路子新模式

对于长三角在人口、资源及环境和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压力,必须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经济发展所积累的成果,焕发出来的制度优势,借鉴其它国家成功经验与教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向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为我国水系生态污染治理探索一条“江南水乡“的新路子新模式,起到示范与引领的作用。

作者:陈伟,1984年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上海市嘉定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任科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科技产业协会副会长。

 

免责声明:本文为商业广告,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王娟]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