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暖新闻

安徽暖新闻12月盘点:初心不改 抒写最美承诺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2020-01-15 第期

2019年12月,安徽暖新闻共收录稿件14篇。

村医背药箱走村入户给人看病行医 50年初心不改

2019年12月25日上午,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南陵县何湾镇寨山村卫生室村医何玉根忙完手头的日常事务,整理必需的药品,挎着药箱出诊了。两公里外的一位52岁的村民汪腊月卧病在床,行动不便,他已连续数月上门为她诊疗。

何湾镇的寨山因为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此寓居而小有名气,李白在寨山脚下咏出了《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千古名篇。从卫生室步行了半个小时山路,伴着寨山优美的风景、清新的空气,何玉根来到了山脚下的汪腊月家,何玉根说:“现在村村都通水泥路了,像今天这个雨天,出诊步行方便多了,以前那会儿村里都是泥路,就怕碰上雨天,踩着一脚泥,走路都困难,一天就能看一个病人。”

从1969年到2019年,整整50年间,何玉根跑遍了全镇的四里八乡,用脚丈量了村里的每一寸土地。他告诉记者,“现在出诊有时候骑电瓶车,也有患者家属骑摩托车接我,或者乘小汽车过去,大多时候我还是步行得多,行医50年了,习惯了走。”

除了习惯了走,何玉根还有一个习惯也是始终未变。“我几十年没收过出诊费。不管到哪一家,都免费上门。”

迈入2020年,何玉根70岁了,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不改,如今年迈的他还教导子女继续前行:“以前医疗条件有限,我坚持下来了。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条件,应该为更多的村民提供医疗服务,我希望子女坚持下去,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父亲病重 池州小伙在ICU病房办起特殊婚礼

父亲病重躺在ICU重症室,眼看其病情越来越严重,儿子向医生提出请求并获许可后,和女友在医院病房内办了一场特殊的婚礼,以满足父亲一直未了的心愿。

2019年12月24日下午,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ICU重症室内,一场简易特殊的婚礼感动了现场很多医护人员。“感谢女友的理解支持,也希望我们的喜庆能让父亲有所好转。”当天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新郎刘咏昭表示。

今年26岁的刘咏昭是池州市贵池区秋江街道新河村人,平时在江苏南京从事健身行业。刘咏昭的父亲几年前发现肝硬化及消化道出血等病症后一直在家休养,前期可以说情况还算基本稳定,但2019年12月20日夜间或因病情影响,其父起床后摔倒在地,此后便再也站不起来,住进医院后病情也一直在恶化,12月22日被送进了ICU重症监护室。

“看到父亲的样子我既心痛又着急,不仅是医生告诉我,连我自己都感觉到他很危险。”12月24日下午,刘咏昭告诉记者,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他知道父亲心里一直希望自己能早日结婚成家,以在有生之年了却一个心愿。“当时我就萌生了一个念头,能否在病房内举行一个简单婚礼?让父亲了却一桩心愿,或许我们的喜讯还能让父亲的病情有所好转。”随后,刘咏春找到病房医生提出这个请求。

医院及医生同意后,刘咏昭当晚立即来到女友家,和女友及其家人郑重提出此事,希望能得到理解与成全。好在,通情达礼的女友及家人很快同意了他的这个想法。

当天下午2时50分左右,在其他患者家属探视结束后,刘咏昭和新娘在伴娘、少量亲友及医护人员的见证下,着婚礼服来到病房出现在父亲的病床前。“爸,儿子今天结婚了,我和老婆一起来看你了。”刘咏昭动情地对着父亲说出了几句话。“当时父亲也蒙了,因为之前不知道,而且我感觉后来他状况非常好,从来没看到他的状态像今天这样好过。我们家人也都很开心。”陪护了父亲一会儿后,刘咏昭和新婚妻子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重病重房。

小伙34年照顾素不相识烈士父母 抒写最美承诺

铜陵县86岁的市民江木香与铜陵市教体局工作人员张梁,本来素不相识。然而34年前的一次偶遇,却使俩人结下了一生的情分。1985 年盛夏的一天,张梁和同事外出公干,在铜陵县天门镇江村遇到刚刚失去了儿子的军属江木香夫妇,作为军人后代的张梁动情地承诺:“您儿子为国家捐躯了,就把我当成儿子吧!”

 

那一年,张梁24岁。从此,江木香与张梁,结成了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成了对方生命中最温暖的依靠。

三十多年来,张梁与江木香一家的来往从不间断。张梁以一个儿子的名义为这个家庭奉献着一切,二老生病住院了,江木香的大儿子、小女儿两家轮流照顾,张梁夫妻也常常将烧好的饭菜送到病榻前。

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人知道张梁与江木香一家的情谊,在外人看来,以为他们是亲戚。

江妈妈徐荷香1999年秋天去世,去世之前,张梁尽了最大努力,寻医送药,老人病情加重的时候,张梁整晚睡不着。张梁最终没有挽留住江妈妈,和所有的儿女一样,张梁和夫人披麻戴孝送走了老人。

如今,江木香老人的身子骨挺硬朗的。张梁虽然工作繁忙,也不忘时常“回家”看看老人。

父爱如山 耄耋老人悉心照顾瘫痪儿子23载

巢湖市柘皋镇建和村张鉴村民组许才英的儿子,25岁患病,至今已有23年。23年里,许才英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儿子,寸步不离;23年里,他不敢出门,更不敢上街,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今变成什么样儿;23年里,没有一分钱收入,家里的柴米油盐、儿子看病吃药,一切开支都是靠政府千元左右的补助维持。一个82岁的老父只能用“父爱”支撑起一个贫困的家,支撑着48岁儿子随时可以消逝的生命。

许才英告诉记者,儿子曾经也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帅小伙。他念过高中,在合肥上过无线电培训班,帮人修过家用电器,还在柘皋棉纺厂当过工人。可25岁那年,他莫明其妙地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之后就在医院、家来回跑。

祸不单行。儿子33岁那年又接连患上乙肝、小脑萎缩等多种疾病,从此长期瘫痪在床,口齿不清,完全丧失自理能力,吃喝拉撒全在床上。

许才英放弃一切,每天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喂药、盖被子、擦背、洗头、刮胡子、穿衣服……有时许圣贵精神烦躁,用头撞墙,老人只好在床头加一层厚厚的棉垫。

许才英老人告诉记者,23年来,他都没离开过儿子,不敢出门,更不敢上街,外面现在到底什么样子,他完全不知道。

看着儿子日渐消瘦的身体,许才英流着眼泪说:“我现在还不敢老,儿子需要人照顾,我要是走了,他该怎么办?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我就会好好照顾他。”正因为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才给了儿子活下去的勇气,给了儿子创造生命奇迹的力量。

(来源:综合安徽文明网、中安在线、江淮晨报、安徽网等)

凤凰安徽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暖新闻
欢迎投稿:city_ah@ifeng.com

联合共建合作伙伴

  •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北京分社

合作媒体

  • 南方都市报 新民晚报 华西都市报 华商报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