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马鞍山传统民俗增节日喜庆(图)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原标题:酿坛米酒过大年舞起龙灯闹新春传统民俗增节日喜庆酿米酒、打年糕、做豆腐、制粉丝……进入农历腊月,这些活动就成了新市镇农村人家的主题,在外打工的游子们也陆续归乡,年味越

原标题:酿坛米酒过大年舞起龙灯闹新春传统民俗增节日喜庆

玩龙灯(资料图片)

酿造米酒

酿米酒、打年糕、做豆腐、制粉丝……进入农历腊月,这些活动就成了新市镇农村人家的主题,在外打工的游子们也陆续归乡,年味越来越浓。

博望区所辖三镇均是千年古镇,文化底蕴深厚,过年习俗较多,有些还比较特别。如在新市镇,每逢过年时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酿米酒,一坛米酒有五六十斤,除了过年招待亲友,余下的还够一家人喝到正月十五。然后,家中的男人们就要外出为生计打拼了。

过年期间,除了吃得好,这里每个村庄都有舞龙、玩灯的习俗,仅在新市镇一直流传下来的就有滚龙、板龙、船灯、狮子灯等。

支起炉灶酿米酒 酿出浓浓年味儿

新市镇农村酿米酒的习俗至少有几百年了,至今依然有许多村民每年从农历十月开始,就把酿酒大师傅请到家里酿制米酒。

今年79岁的夏传铨就是村民口中的酿米酒大师傅。“我的酿酒技艺是我爷爷教的!从我爷爷的爷爷开始,每年入秋开始,我的祖上就为村民酿制米酒,因为酿制过程长,可以穿插着做,一个秋冬下来,至少要为百余家酿制米酒。”夏传铨说,现如今酿制米酒的技艺已经传给了儿子。

夏传铨的儿子叫夏来保,今年40多岁,父亲的手艺他已学到了精髓。1月13日,在夏来保家的米酒作坊里,他正在为一坛坛即将出坛的糯米原浆验酒的度数。“土法酿制米酒是个苦差事,一般一坛米酒酿制成功要两三个月时间。”做米酒首先要精选糯米,然后要粉碎、浸泡、蒸熟、冷却、下缸、拌曲、搭窝、出浆、浇缸、打耙、过滤、沉淀,直到整坛满浆,这时候才算大功告成,这时的米酒叫原浆酒,口感好,专门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米酒好喝后劲大。我家酿制米酒的技艺已经有170年的历史,我准备将这门技艺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夏来保说。

舞龙玩灯闹新春 欢天喜地过大年

“陶庄滚龙的历史至少有六百年了,每年春节期间,陶氏后人就会聚集起来舞龙,祈求太平安乐、神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1月13日,在新市镇陶庄陶氏祠堂,67岁的陶庄滚龙灯会会长陶建荣告诉记者,每年腊月二十开始,他们就会把架在祠堂里的滚龙拿下来整理,重新换上新的龙装。腊月二十七八开始练习,从大年初三开始走村串户舞龙,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因为滚龙是一种龙灯,一般晚上玩更是好看,“龙灯玩到哪儿,村民就跟到哪儿。”

新市陶庄滚龙是民间舞蹈表演形式,分黄龙和青龙,每条龙配一龙珠。每条龙有龙头、龙尾、龙身共十三节,每节龙和龙珠体内均点燃红烛,每条龙都有彩云护驾。整套的舞龙技艺有:拜四方神、二龙擦痒、二龙翻身、二龙抢珠、二龙戏水、螺蛳结顶、蹿龙门。

陶庄滚龙极富排场,滚龙出行时,护驾左右的有宝大旗、龙旗、凤旗、门旗等,舞龙时一般需200人左右密切协作,且参演人员绝大多数是男性。陶建荣说:“陶庄滚龙起于明初,代代传承至今,传统意义极为深远,已经成功进入省非遗代表作名录,我们要把接力棒传下去。”

文图/记者 慕继平 通讯员 高雅 许竹(皖江晚报)

[责任编辑:刘李冬]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