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暖新闻

安徽9旬老兵13岁参加新四军 退休后义务教学30年

来源:安徽网

2020-01-20 第807期

原标题:【榜样】9旬老兵严明友:13岁参加新四军退休甘当义教30载

今年91 岁的严明友是定远县朱湾镇人。1952 年,他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没多久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严明友默默付出了几十年。其间,他尽己所能接济困难群众。退休后,严老把大部分退休工资捐了出去,同时义务教学30 年。为了不给学校添麻烦,他每次都是自带包子或馒头当中饭。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走近严老,聆听他不一样的人生。

他13岁参加新四军

1 月15 日中午,记者来到严老位于定远县朱湾初级中学的家,这是一间20 多平方米的简陋瓦房。屋里摆放的一架钢琴十分显眼,墙上挂着自费订阅了几十年的《解放军报》。严老床上用细竹竿支起一顶蚊帐,书柜里摆放着整齐的书籍。住处虽然简陋,但严老为来访者弹奏的钢琴曲曲调激昂,令人心潮澎湃。

严老一边弹钢琴,一边带孩子们唱歌。

严老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生活中依然保持在部队养成的优良作风。“我小时候就想当兵,觉得当兵是为国家奋斗,是很光荣的事。”严老告诉记者,他的家乡曾是新四军根据地之一,家里多位亲人参加了新四军。

据了解,严老原名叫黄家元,之所以改名,是在1942 年加入新四军时,防止家人遭到敌人迫害。“当时当兵都会改名字,怕家人受牵连,我的名字是妈妈帮我改的,‘严’是妈妈的姓,‘明’是辈分。”严老告诉记者,1942 年冬天,13 岁的他读小学四年级。经堂兄黄幼堂介绍,他报名参加了新四军。1943年,严明友因年龄小、个子矮被精减回家。回家后严明友继续到朱湾小学读书。1949年7 月,严明友被分配到滁县军分区,第二次参军。

义务劳动接济群众

1952 年秋天,严明友从部队转业到盱眙县文教科当会计。63 天后,不愿如此安逸的他主动要求到偏远乡村学校教书。1955 年秋天,因母亲生病,严明友被调回定远县教书,主要承担政治和音乐教学,直到1990 年11月光荣退休。

退休后,严明友依旧站上讲台,开始长达30 年的义务教学。他除了在朱湾小学代课,还先后应邀到马岗小学、汪刘小学和复兴小学带政治、历史和音乐课。他从不要学校任何报酬,也不让学校招待一顿饭。

严老向孩子们讲述当年抗战故事。

严老的学生张祖福今年57 岁,目前在定远县一家企业任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张祖福年幼时生活在朱湾村红一生产队。在他的记忆里,“每个星期天,严老师都会参加我们朱湾村红一生产队义务劳动,和大家一起劳动,但他不记工分,不收取任何报酬。”

令张祖福记忆犹新的是,严老师劳动完,几乎从不留在生产队吃饭。张祖福说,严老师还资助生产队里困难群众,“他把自己的粮票、布票、肥皂票,都拿来接济我们生产队生活困难的人。”对朱湾镇的居民来说,大家都非常尊敬和感谢严老师。

把爱心献给孩子们

如今,严老师已是91 岁高龄。在他瘦小的身躯里,涌动着大爱的力量。他无怨无悔坚持义务教学,把爱心献给农村孩子们。

1 月15 日上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在朱湾小学采访时,严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本学期最后一节音乐课,他教孩子们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老师一边弹钢琴伴奏,一边给孩子们领唱。孩子们跟随严老师的节拍,认真地唱着。师生们告诉记者,每年“六一”儿童节,严老师都会买来很多糖果,与孩子们一起欢度节日。

严老带孩子们祭奠烈士。

“不仅给学生们发,还给老师们发。”朱湾小学老师马丽娜告诉记者。此外,严老师还会捐出钱物给周边学校举办活动、购买器材。就这样,严老师把全部精力和爱心都无偿奉献给了孩子们。

记不清捐了多少钱

朱湾镇社保所所长宋运动是严老的学生。他告诉记者,1978 年他到朱湾小学读三年级,“严老师教我小学语文,是我三年级到五年级的老师。”自1986 年7 月参加工作后,宋运动也一直在朱湾镇,“《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的歌词,可以说是严老师一生的写照。”宋运动如是说。

严老找曲谱,准备教孩子们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989 年,因父亲意外去世,加上家中条件差,当年腊月宋运动结婚前,身上穿的衣服依然很旧。“当时我一个月工资五六十元,1989 年腊月二十六我结婚前,严老师到我家来,说我快要结婚了,送给我一块蓝色卡其布布料,让我做衣服。”在宋运动结婚后的1990 年春节,“除夕那天,我一开门就看到严老师背着30 斤米到我家来,我真的很感动。那天非常冷,他可能认为我父亲去世加上刚结婚,需要接济,不过我没有收下。严老师背着米又走了,可能送给别人了。”

多年以后,宋运动对严老师的帮扶仍十分感激。“后来严老师笑笑说记不清这件事了。”谈及当时情形,宋运动忍不住抹了抹眼泪。几十年来,严老师不忘关怀宋运动,对他平时生活和工作中不足之处,及时提出批评。面对严老师的批评,宋运动表示自己心服口服,并能做到立即改正。

严老每月四千余元退休工资,除了生活费六百余元,其他的都资助给困难学生,捐给困难家庭。有人问他这些年捐了多少钱?严老说不知道,没算过。

好感比尊敬更重要

记者采访得知,每年清明节,严老都要带领学生们去给烈士扫墓,以此教育学生们缅怀先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想想那些为中国革命牺牲的烈士们,他们没有享受到新中国的幸福生活,和他们比,我幸运多了。党培养我这么多年,我不应该向组织伸手要待遇、要福利。”严老说。

1 月14 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拜访了严老的姐姐——95 岁老人黄家珍。谈到弟弟,黄家珍老人告诉记者,弟弟不爱穿、不爱吃,每次弟弟来,自己都要做点荤菜给他吃。“他从小就是热心肠。退休后,除了生活费,钱都拿去接济贫困学生,捐助困难家庭。他做了好事也不愿对外讲,这就是他的性格。”对于弟弟的做法,黄家珍老人表示支持,“他这样做是对的,要记住以前的苦。他想让孩子们知道,现在过上好日子不容易。”

对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这些年自己有何收获,严老师告诉记者:“知道我为公不为私的人,他们会知道我的精神。我为人民服务,我获得了人们对我的好感。这是一种收获。好感往往比尊敬更重要。”

凤凰安徽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暖新闻
欢迎投稿:city_ah@ifeng.com

联合共建合作伙伴

  •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北京分社

合作媒体

  • 南方都市报 新民晚报 华西都市报 华商报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