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春光倍还奋进者 安庆各地部署春耕农事勾勒乡村振兴美好愿景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一年之计在于春”,入春以来,在安庆各地农村的田间地头,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申请获批后陆续恢复生产。广大基层工作者和农技人员等来到田间地头,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复工复产,同时科

“一年之计在于春”,入春以来,在安庆各地农村的田间地头,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申请获批后陆续恢复生产。广大基层工作者和农技人员等来到田间地头,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复工复产,同时科学指导疫情中的生产管理。农业科技、现代机械的应用推动了信息化、自动化、组织化生产,在助力农业复工复产的同时,也有效减少了人力的投入,减少了生产性聚集。

大观区农技植保中心技术人员走进企业生产基地服务指导复工复产。 通讯员潘兴贵摄

计始于春:防疫生产两不误

2月28日上午,在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安徽盛泰农业有限公司蔬菜生产基地的辣椒大棚里,几名工人戴着口罩,带着育苗盘,将辣椒种苗移栽至地膜上掏好的孔洞中。

该公司为保障民生的“菜篮子”生产企业,2月1日起恢复农业生产,基地生产的主要蔬菜品种辣椒、瓠子、扁豆等正处于种苗移栽阶段。

“为做好疫情防控,我们在恢复生产前采购了1000多只口罩,确保每名工人一天2只,还采购了体温计、消毒液等防护物资,用于日常防护,并制定了疫情防控方案,向区农业农村局提出申请,获批复工。”公司生产负责人丁德来说。

恢复生产前,该公司对工人进行了全面摸排,确定春节期间没有疫区旅居史、疫区返乡人员接触史及异常发热等情况后才安排返岗。记者采访时,生产基地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共有21人在岗。每天上、下午,工人作业前都要进行体温测量并登记,公司日常做好消毒杀菌,控制单个大棚作业人数,要求工人相互保持一定距离。

在怀宁县洪铺镇三岭村怀宁县龙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里,这些天工人们也在忙着移栽蔬菜种苗。

“工人每天必须量体温、戴口罩,基地每天消毒,并实行分组、分段生产。”公司负责人刘光福说,虽然面临疫情,还是要抢抓有利时机,抓紧生产,保障群众的“菜篮子”。

位于大观区镇江村的安庆永强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番鸭育种基地,自1月26日进行封场管理至今,已有一个多月,该企业的未停工证明已获批。在育种基地,52名员工自封场管理后未出过基地,而年前回家的30名员工也在等待返岗。

封场管理期间,育种基地根据制定的疫情防控预案落实生产管理,每天对员工进行体温监测,对生产、办公、宿舍、食堂等区域进行消毒杀菌,各区域取消所有人员聚集活动。员工每天戴口罩上岗,三餐领饭在宿舍吃。

迎江区长风乡要求所有复工复产企业在疫情防控机制、防控物资准备、人员防控措施等方面准备到位,凡是复工复产的企业,所有进出人员一律测温登记,所有员工一律佩戴口罩,生产、办公区一律每日早中晚消毒。

截至2月29日,长风乡42家种植养殖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复工41家,复工117人,复工率超97%。林业PPP项目十里经果景观长廊项目、旭海生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温室连栋大棚等迎江区重点农业项目已于2月25日前全部申请复工。

“一年之计在于春”,病毒阻挡不了春天的万物复苏,疫情阻挡不了人民的勤劳更始。

入春以来,在我市各地农村的田间地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申请获批后陆续恢复生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推动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两促进”。

2月28日,迎江区农技人员正指导农户抢抓农时,适时练苗定植。见习记者程扬通讯员杨磊摄

助农复产:抢抓农时共克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所未有,为不误农时,我市广大基层工作者和农技人员等来到田间地头,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复工复产,同时科学指导疫情中的生产管理。

为使盛泰公司蔬菜生产基地顺利恢复生产,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安排村干张翔包保联系该公司的复工复产准备及申请工作。

按照宜秀区农业农村局要求,农业企业复工复产须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建立防控机制,对职工假期流动信息进行排查,并储备口罩、消毒液、温度计等防控物资,申请获批后方可复工。复工后,农业企业还必须做到封闭管理、人员每天测体温、公共区域每天消毒杀菌等。

该公司复工前,张翔几乎每天都要到生产基地去,对接企业按照要求逐条“到位”,对防控方案提出建议,对返岗人员摸排工作进行把关,并帮助企业采购防护物资等。现在,张翔的任务主要是督促企业持续落实好生产基地的疫情防控要求。

在花山村的7个网格中,2月中旬新产生的13名“睦邻长”及沿穿村干道包保77户村民的7名“联防长”,在包保服务普通农户恢复田间生产的工作中发挥了全新作用。他们对包保联防户进行动态摸排,并向联防小组内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指导农户平稳恢复农业生产。

“联防长”是我市落实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要求筑牢疫情防控农村地区第一道防线的一项全新工作机制,也是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长管理、联防长负责、村民住户参与”的乡村治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怀宁县洪铺镇在全镇广泛推行“单元长”“联防长”工作机制,依托原有网格划分,在镇主干道的沿线村设101名“联防长”,在集镇区小区设21名“单元长”。

连日来,洪铺镇“单元长”“联防长”在各村两委干部带领下,全面摸排“五类人员”情况,日常开展巡查,向农户宣传疫情防控要求。“单元长”“联防长”的设立,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在该镇构建起了更加严密的疫情防控体系,也为当前该镇农业复工复产构建起了服务网络体系。

今春,为确保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普通农户既做好疫情防控,又不误农时开展春耕备耕,我市各级农技人员变过去办培训班的集中“上大课”为一对一的分头“吃小灶”,走村串户、分门别类进行具体指导服务。农技人员或戴着口罩下乡,来到田间地头一对一开展技术指导;或通过电话、微信视频进行线上指导,并接受农户咨询。

市农业农村局安排的2个春季种植业生产技术督导组活跃在全市各地,只要有农户在田间从事农业生产,技术人员就上前与他们交流,为农户科学管理建言献策。

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陈再高介绍,目前全市农技人员已走访5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大户6500多户,在田间进行现场一对一指导,帮助大户制定年度生产计划,受益农民10万多人。

“入春以来,我们区和乡镇的37名农技指导员已经走访指导22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他们复工复产提供服务。现在全区已有27家龙头企业、67家合作社、63家家庭农场按照申请批复程序恢复农业生产。”大观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植保中心副主任余升说。

以机代人:田间透着“科技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疫情当前,在我市各地农村的田间地头,农业科技、现代机械的应用推动了信息化、自动化、组织化生产,在助力农业复工复产的同时,也有效减少了人力的投入,同时减少了生产性聚集。

59岁的吴玑胜是潜山市岭头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月中旬以来,他一直奔忙在田间地头。该合作社共有7台植保无人机,吴玑胜和股东、社员们组成植保作业服务队,为周边几个村的农业种植户服务。

“从正月十几到现在,我们的无人机为油菜施肥、为小麦打药,已经做了四五千亩,主要是周边几个村的家庭农场。除了服务于种植大户,小户我们也同样提供服务。”吴玑胜说,“无人机作业,效率高,特别省人力。”

入春以来,潜山市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开展油菜、小麦、茶叶等作物机械施肥、机械植保作业,共组织了22支植保作业服务队,投入植保无人机90余台、自走式撒肥机40余台,完成21万余亩油菜、小麦、茶叶的植保作业服务。

随着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陆续复工复产,大观区培文洲上的保婴村文婴植保专业合作社自2月16日起,已为培文洲上5家种植小麦的家庭农场提供植保机打药服务,目前已作业2000亩。

在培文村,农场主吴保利这阵子一边忙着收挖瓜蒌根,一边忙着联系销售瓜蒌子。因为加工企业一直没有复工,年前采收的瓜蒌子积压至今,2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他的家庭农场时,他正赶着将1.2万斤瓜蒌子送到岳西县一家加工企业。

和其他农场主一样,吴保利正在为今年的作物生产准备着——他的植保无人机刚刚做完“保养”,即数据更新,天一放晴就要投入自家百余亩小麦的叶面肥喷施作业。

“四个点一定,遥控器就能显示作业地块,在遥控器上操作,打多少宽、打多少量、飞行速度都可以调。”吴保利说,“喷施叶面肥,人工一天只能作业7亩,而无人机一天能作业1000亩,减少了大量人力劳动,现在洲上农户都有无人机施肥需求,已有10多个家庭农场主跟我联系了。”

2月29日上午,在永强科技番鸭育种基地孵化车间,300台全自动孵化机正在运行,每台孵化机里有1.38万枚番鸭蛋等待破壳。这些孵化机分在6个孵化厅,因为全自动化科技应用,总共只需6名工人日常操作,35天番鸭蛋即可出苗。在偌大的孵化厅,几乎看不到人员在活动。

在番鸭舍,全自动清粪机、全自动饮水线、全自动温控设备为企业生产节省了大量人力。在当前疫情期间,企业全自动设备对于减少人力投入、减少人员聚集,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安报全媒体 记者 罗少坤)

[责任编辑:杨胜男]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