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援鄂勇士】合肥京东方医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建明:最大限度发挥方舱医院作用 一定会带领大家平安归来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前言:2月9日,京东方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他们是一支由合肥京东方医院高级医学专家、急诊、重症、内科医护人员共计8人组成的英勇之军。我们带您深入了解这8位抗“疫”战士的前

前言:2月9日,京东方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他们是一支由合肥京东方医院高级医学专家、急诊、重症、内科医护人员共计8人组成的英勇之军。我们带您深入了解这8位抗“疫”战士的前方故事,永远铭记“最美逆行人”的付出与艰辛。

初到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 基本是从零开始,作为本次安徽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的副领队,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副院长、合肥京东方医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建明回忆说到:“晚上六点多才知道我们支援的地方是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 连夜就去看了下, 里面除了空间和床以外,什么物资也没有。”

当时王建明瞬间觉得压力非常大:“连夜我们就物资需求罗列了清单,重点是防护设备、药品和基本医疗设施。武汉当地还是非常给力的,给了很多的支持。同时我们的医护团队还在进行排班、防护培训、入舱的准备工作等,不到24小时,就已经可以开舱收治患者了。”

即将开始方舱工作,王建明主任对大家进行培训。

方舱医院最大的作用是阻断传染源

在王建明看来,方舱医院的任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任务,有病情的患者“应有尽收”,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同时保障好医务人员的安全。

第二阶段,则是识别和筛查重症的患者。王建明认为,方舱医院的真正作用就是将已确诊的轻症病人和健康群体隔离开来,阻断传染源,同时识别重症的患者。“其实目前进入方舱的患者真正转化成重症的是非常少的。现在大部分人都在维持和恢复阶段,不像大家想象的在初期,病情不稳定。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情况,把患者信息系统建立起来。”王建明介绍到。

王建明认为方舱医院的管理和运行是最大的困难点:“来这里之前我们会比较担心出现紧急情况,其实还是源自于对疾病了解太少,现在方舱医院流程运行已经非常顺畅,我们也随时调整排班制度,让医护人员工作起来没有后顾之忧。医护人员的安危是重中之重,所以要时时刻刻把控好每个环节。”

这次医疗队支援武汉,武汉当地将吃住行问题都解决的非常到位。王建明几乎没有在这部分操过心,他还是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方舱医院患者的病情上。医护人员的防护物资紧缺是面临的现实问题, “尽量减少大家在舱内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舱,每次在舱外也安排2个人, 舱内舱外的工作要联动,这样舱内的人员做不了的事情可以和舱外联络请求协助。”

第三个阶段是要识别患者是否达到出院的标准,能否回归家庭。这就需要核酸检测、肺部CT检查等手段配合。“目前来说患者出院的标准是连续三天体温正常, 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肺部CT没有急性肺出现改变明显吸收,两次间断24小时的核酸检测是阴性。”王建明介绍到。

但即使是这样的标准在实际应用中也是会遇到很大的问题。由于目前方舱医院接收的都为轻症患者,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几乎没有,核酸检测阴性的比例也非常高,但大多数患者肺部CT都是有问题的,“肺部显示有损坏,但又不是急性期,从表象上很难判断,这样就给出院标准带来了难度。为此我们还请来了呼吸科专家组成专家组,严格把控出院标准。”王建明说。

王建明始终在强调方舱医院的作用,他认为正确理解这件事情大家的内心才能更稳定。“很多患者对于方舱医院不理解,以为是来看病的,包括我们的很多医护人员此前对这块的认识也是模糊的。我们就是要把方舱医院发挥的作用最大化。我是经历过非典的,他们之间的最大不同是非典的致命性很强,而这次疫情是传染力很强。个人防护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到位。我相对来说经验多一点,可以帮大家稳定军心。”

王建明主任向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介绍方舱医院

送病人出院很感慨,为家乡做点事的愿望实现了

王建明是武汉人,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工作了20多年,曾参加过2003年的抗击非典“战疫”,后来留学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进行医学研究。说起回汉援助的经历时,王建明说:“我是武汉人,家在北京,2月9日从合肥与安徽医疗队一起回来,绕了一个大圏,终于回到家乡来参加医疗援助。回来看到家乡,看到马路空无一人,心里还是很难受的。”

一到武汉,王建明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前几天手机就是24小时不停的响,包括流程、动线、消防安全、分工排班、人员管理、病情监测、疾病管理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去处理。哪怕是一些极小的细节,比如体育馆的灯关了打不开了,我都要清楚和了解,否则这个团队就会乱套。后来看到病人在慢慢恢复了,我们的工作也有序了,第四天就明显感觉到手机不怎么响了。”

从2月18日开始,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陆续有病人达到出院条件,截止到2月26日已治愈97名患者。首批8名出院的病人,在方舱内只住了6天时间。回想起送首批病人出院时的场景,王建明非常欣慰:“他们出舱时都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和国家,感谢医护人员。这么多年来,我治愈出院的病人不少,这一次感慨最深,觉得为家乡做点事的愿望实现了。”

这一切当然更离不开不同地区医护人员的不辞辛苦,“我是要非常感谢大家的,这一次安徽援鄂的大概有四五十个单位,来自不同的科室,大家虽然在舱里穿着防护服不舒服,但工作都非常投入认真。这些医护人员面对什么样艰苦的条件, 都从来不会说任何抱怨的话,他们非常可爱。”

战胜疫情需要医患相互支持

近500人的方舱医院就像一个小社会,大家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从不同的地方来,因为特殊的原因相聚在这里。相互帮助,相互包容,发挥这个社会的大爱,这种相互之间的支持才是战胜疾病最根本的信心来源。

“进入方舱的前几批病人,患病时间在2到3周的不少,已经过了急性治疗期。在这个阶段,方舱内的治疗没啥特别,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很重要。所以,我们会通过发动大家做操、唱歌、跳舞、演小品、拍视频、发抖音等,活跃舱内气氛,让大家把病看淡点,树立信心,更快恢复。”除了关心患者的情绪,王建明还特别关注医护人员的情绪问题。“患者的情绪和医护人员的情绪是同等重要的,毕竟不在家,来到相对条件不是那么好的环境下生活,其实还是困难的。大家都需要去彼此包容,在这个阶段情绪疏导就非常的重要。” 

当我们问到他自身的安危防护问题,王建明非常淡定,他说:做好防护,被感染的机会就会降低。我们需要科学防护,洗好手,带好口罩。希望你们还是多关注医护人员与患者吧,我自己是还好的。”来武汉支援的消息,王建明甚至没有第一时间告知家人。“当时工会主席说要不要给我家人打电话,我说千万别打。后来到了武汉,我觉得还是要说一声,当时在武汉的站台上,给家人发了张照片,他们其实也都非常理解。”

王建明高度评价合肥京东方医院八人援鄂小组:“这次援鄂的八人小组在方方面面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比如刘洁医生在方舱的专家组,冯爱英护士长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很到位,周国红对于情绪的安抚和调动做的很好。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要敢于去担当,我们没有太多外援,一切都要靠自己。”

王建明曾经说过:“从医这么多年,能把医学使命感坚持下去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难的事情。”这一次,他用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他的热爱和坚守。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疫情一定会过去,我也一定会带领大家平安归来。”王建明对此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靳敏]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