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蚌埠“90后”党员刘姝娴:“居民平安无事,是对我最好的褒奖”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居民平安无事,是对我最好的褒奖”

原标题:“居民平安无事,是对我最好的褒奖”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

用无私的付出

用执着的坚守

筑起牢固的生命安全防线

90后党员民警的奉献

张潇逸是一名90后,现任禹会公安分局长征派出所材料内勤民警,四级警长。从警多年,她深知“群众过节,警察过关”的不易,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她第一时间就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 

作为一名党员民警,她没有丝毫犹豫,安顿好年幼的孩子,毅然选择和战友们一起冲锋在前。防疫工作迫在眉睫,由于所内执勤点较多,警力不足,张潇逸主动请缨上阵。在疫情期间物资紧张的情况下,她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采购口罩、酒精等疫情防控物资。

张潇逸每天组织民警、辅警对办公区、办案区、生活区、接待区及执法执勤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和检查,确保不留隐患。疫情期间,执勤任务繁重,为了让执勤民警吃得饱、吃得好,她全力做好日常服务保障工作,使大家有充沛的精力适应战时高强度的工作。

她克服副食品短缺的困难,一方面积极联系采购,先后几次前往超市、菜场采购米、面、蔬菜和水果以及防疫物资,做好后勤保障。一方面合理调配每日食谱,为战友们增加营养。为防止食堂就餐交叉感染,她为所内每一名民警、辅警配备餐盒及饭勺,保障了大家所内就餐安全。

她积极要求参与所辖区内发热门诊及隔离点执勤工作。在流动卡点执勤时,她高度认真负责,对过往车辆一一登记并疏导,耐心劝说外地车辆返回,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戴好口罩,做好安全防护;她还积极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告诉大家不要过度恐慌,积极防御,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

在执勤点,她通常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每每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面对儿子伸出的小手,她不敢上前,只能按照消毒流程做好消毒后,才敢接触孩子,享受一天中短暂的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关键时期,张潇逸勇敢地冲在前、打头阵,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牢固的生命安全防线。  

一定守住社区这道“门”

疫情发生以来,禹会区朝阳街道新康社区书记樊红始终保持战斗状态,冲锋在前,连续43天坚守在抗疫一线。

∆  樊红为封闭小区免费发放物资

樊红年初三一大早就投入战斗。每天入户摸排外来人员,居民不在家就通过电话联系,有的居民不耐烦,直接挂掉电话,她总是耐心解释。她经常说,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每一栋、每一户家庭成员及车辆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记录在册,一定不能少登一户,漏报一人,真正做到守土有责。

“多消毒,勤洗手,不要走亲和访友,出门必须戴口罩,用完口罩丢进指定垃圾桶”,手持小喇叭,小巷子、活动广场、生活小区,经常能见到她的身影。面对不戴口罩,聚众聊天的对象,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劝导,经常把嗓子都喊哑了。

∆  樊红为居民申请安康码

疫情防控期间,每天清晨天不亮,她就赶到各值守点,了解情况,讲解防控要点,发放防疫倡议书、健康安全常识等宣传手册,常常是早饭中饭一起吃。在排查时,她是“逢车必查、逢人必检”,她常说,如果把社区当作一座城,那么这些疫情监测点就是社区的“门”,一定要守住这道“门”。

∆  疫情期间樊红上门看望卧床老人

43天的坚守,43天的付出,换来了百姓的称赞,换来了百姓的安康。

“居民平安无事,

是对我最好的褒奖”

“守好社区防线,当好居民的贴心人和主心骨,需要我们年轻人的加入,再苦再累也值得!”刘姝娴是淮上区陶然北岸社区副主任,一名“90后”党员,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她勇挑大梁,肩负起社区两个小区疫情防控工作,

社区是社会基本构成单元,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关键一环。为了守好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从大年三十开始,刘姝娴就再也没有在家睡过一晚好觉、没有吃过一餐好饭。每天接200多个电话,休息不到8个小时,恨不得时时刻刻“钉”在岗位上,亲戚朋友戏称她是“嫁给了社区”。

为了提高陶然北岸社区居民的防疫意识,刘姝娴和其他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整日里忙着张贴防疫宣传画册、拉横幅,积极劝导居民备足生活必需品、戴口罩,尽量待在家里。

采集信息时,有些居民一时半会联系不上,刘姝娴对照着名册逐一摸排,一次又一次打电话,一遍又一遍上门,直到信息登记准确无误。走访过程中,她还不忘仔细询问居民家中人员进出情况、健康状况,同时做好防疫知识宣传工作。刘姝娴总是冲在前面,耐心地为居民们解释,反复宣传防控的重要性,争取大家的理解和配合。

刘姝娴的手机24小时开机,几乎从早响到晚,全天候服务居民。询问疫情进展,找社区求购口罩,咨询外地人如何回蚌,举报有人聚众扎堆,甚至还有人听了小道消息后“求辟谣”……

今年1月份,29岁的刘姝娴刚刚被推选为社区副主任。用她自己的话说,一上任就遇到了疫情,“压力山大”,“没什么可说的,我的工作就是要保证社区居民的安全,尽己所能降低辖区居民感染的可能性。”

她和同事一起,承担起包保居家隔离“疑似人员”的责任,督促“疑似人员”及其家人注意防疫,每天按时记录一家人的健康状况,送上防疫手册和防疫用品,再根据对方的需求帮着购买生活用品并送至家门口,并通过微信积极与“疑似人员”互动,舒缓对方情绪。除此之外,刘姝娴还与蚌埠蓝天救援队联系,请队员们为小区进行了全方位的消杀作业。 刘姝娴说:“无论如何辛苦,只要居民平安无事,就是对我和同事们最好的褒奖。”

老党员的最后一笔党费

“我来给我家老头子交这最后一笔党费,顺便帮他为抗击疫情捐点钱。”3月12日上午,烟墩社区居民邵桂侠给党支部送来了600元,这是她刚去世不久的老伴儿曹元才弥留之际的心愿。

∆  邵桂侠(右一)把钱交到烟墩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徐婷婷手中

曹元才家住和谐家园12号楼。尽管常年疾病缠身、身体不适,但只要社区组织学习,他都会让老伴搀扶着、一步步慢慢走到社区参加学习,很少缺席。

春节前夕,社区工作人员曾经上门看望过老人,老两口心里十分高兴,不断地询问社区的情况,感叹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能再为社区做贡献。

2月下旬,老党员曹元才突发脑梗去世了。回想起老伴儿去世前的场景,邵阿姨几度哽咽。“他到死之前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没忘记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邵阿姨回忆说,开年以来,因为身体不适,老两口一直没去社区交党费。后来疫情发生了,出门更加不方便了。老人年纪大了不会转账,只有每天盼着什么时候能出门去趟社区,把党费补上。“老头子一直关注着防控疫情的进展,之前说了好几次,只要能出门,就去社区捐款,尽份心意。”只可惜突然而来的疾病匆匆带走了老人。

∆  曹元才生前参加社区党支部学习的照片

和老伴儿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邵桂侠,深知老伴儿作为一名党员对党组织至死不渝的深情和忠心耿耿的爱意。她张罗完老伴儿的身后事,就带着党费和捐款来到了社区,替老伴儿完成这最后一桩心愿。

老党员曹元才弥留之际,想到的不是自己,念念不忘的却是为党做事,心系疫情, 叮嘱家人到社区捐款,为一生的信仰作出最完美的诠释。

(蚌埠日报全媒体综合蚌埠文明网、蚌埠女性公众号)

[责任编辑:蔡庆]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