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准万亿”合肥,一路向西迈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准万亿”合肥,一路向西2019年,合肥GDP9409.4亿元,同比增长7.6%,距离万亿俱乐部仅临门一脚。安徽省政协委员陈晓波预言,2020年合肥将迈入万亿俱乐部,成

原标题:“准万亿”合肥,一路向西

2019年,合肥GDP9409.4亿元,同比增长7.6%,距离万亿俱乐部仅临门一脚。安徽省政协委员陈晓波预言,2020年合肥将迈入万亿俱乐部,成为长三角第7个万亿城市。

在合肥GDP冲刺万亿之时,合肥都市圈也迎来了新动向。3月13日,安徽省发改委发布了《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19-2025年)》,这是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下的一份具体规划。

合六经济走廊,身处合肥与六安之间。六安是合肥西面接壤的一座地级市,此次规划将其与合肥通过城际轨道交通连接,形成同城化格局。

有人将这次规划视为合肥向西,推动都市圈发展的一大进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六安的经济发展不比芜湖、马鞍山等合肥东面城市,2019年六安GDP仅在一千亿元量级。

为何合肥选择向西迈步?即将步入万亿俱乐部的合肥,又会如何带动都市圈发展?

“带头大哥”崛起

都市圈是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作为都市圈核心的大城市,需要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以起到汇聚和支配资源的能力。合肥,是否有这种底气?

2019年,全国实行地区生产总值(GDP)统一核算改革,一些城市在缩水,合肥反而上涨。修订前,2018年合肥GDP尚未突破8000亿,显得不太起眼。而按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修订,2018年合肥市GDP为8605.1亿元,2019年更是达9409.4亿元。

全国来看,目前已有17个万亿城市,另有7个城市2019年GDP达到9300亿以上(泉州、东莞、济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按照近年来城市GDP增速区间6%至8%计算,他们均有望在2020年突破万亿大关。这当中,合肥以微弱之势高于福州、南通,以及西安。

事实上,近年来合肥的GDP增速一直在高位运行。2016年年平均增长速度9.8%;2017年为8.5%、2018年保持8.5%,2019年(修订后)则为7.5%。

支撑合肥经济高速增长的是第三产业。数据显示,近五年合肥第三产业占比明显增涨,2013年的合肥还是第二产业占据主导,而到了2018年,三产比例首次超过了50%,这意味着合肥正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

图片来源:2018年合肥市统计公报

同样,2013-2018年间,合肥常住人口以约每年8~12万人的速度稳定增加,2018年末首次超过800万人。尽管在长三角,合肥还不算很亮眼,但不能否认,合肥正在稳扎稳打的进步。在安徽省内,其经济首位度也从2013年的24.3%提高到2019年25.4%。

如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冯奎所言,GDP超过万亿,意味着城市的区域带动力和辐射力大大增强。在此时讨论以合肥为核心的都市圈协同,显得更名正言顺。

2019年年底,在审议《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时,安徽方面提出“加快合肥都市圈同城化步伐,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圈和支撑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今年2月,该行动计划正式发布,代表合肥都市圈进入新的推进阶段。其中,梳理谋划了上百个重大项目和合作事项,总投资6242.1亿元。

向西延伸

在都市圈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只强调“带头大哥”,还要强调中心城市和周边中小城市的关系。2019年,合肥都市圈生产总值23402亿,占到安徽经济总量的63%,包括了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蚌埠市和桐城市。

在都市圈的各方向上有合芜、合马、合滁、合六、合淮蚌等多条发展带。3月13日,《合六经济走廊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率先由安徽发改委发布,合肥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也因此向西面的六安市先跨出一步。

图片来源:合肥发布

六安西邻湖北、东接合肥,是安徽市辖面积第一大市。但其常住人口长期低于户籍人口,处于人口流失状态,主要流向正是合肥方向。2019年末合肥、六安之间高铁车程仅24分钟,汽车客运密度达到10分钟/班。

而此次规划中还将进一步提升两城间交通便利度。《规划》中的综合交通枢纽重点项目就包括了合肥—新桥机场—六安城际铁路、合肥—六安—金寨市域(郊)铁路。

其中,合肥-六安-金寨市郊铁路正式列入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预计2022年1月建成运营通车。未来,合肥与六安之间将可能形成类似于广州和佛山、上海和昆山的轨交同城化格局。

目前,合六经济走廊划定的面积占六安、合肥两市的43.5%,拥有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3家、省级9家,包括合肥经开区、合肥高新区等等,汇聚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例如京东方、科大讯飞、晶澳太阳能。另外,还加持了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合肥先进光源、合肥先进计算中心等已规划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因此,合六经济走廊的定位之一就是新兴产业聚集地。目标是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打造一批卡不住、拆不散、搬不走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力争建成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1-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实际上,西面的合六经济走廊也被安徽视为合肥都市圈的发展引擎之一。《规划》提出,“到2025年,合六经济走廊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合肥都市圈平均水平”。

“带飞”都市圈?

尽管合六经济走廊的产业基础不弱,但这些知名企业、重大科学装置主要位于合肥,而六安市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地级市中还不算突出。2019年,六安为1620亿元。在安徽16个城市中排名第九。

而合肥东面相邻的三座城市芜湖、滁州、马鞍山经济总量在省内分别居第2、3、6位,2019年芜湖GDP已超3500亿,滁州和马鞍山也都超过2000亿。为何合肥不率先在交通同城化上进一步推动与以上三市的接轨?

从合肥内部来看,合肥是小马拉大车,市辖区较小,四面基本由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巢湖市(县级市)包围。而肥西县不仅是全省经济最强县,其地形相较而言呈东西窄的长条型,横穿肥西修建轨道的成本更可控。同时,合肥市区内部的经济重心,如高新区也在西面板块。

从合肥外部来看,芜湖、滁州、马鞍山夹在南京与合肥之间。尽管,芜滁马都是合肥都市圈成员,但早在2001年,芜滁马三市就曾与江苏南京、镇江、扬州一起首度就“南京都市圈”建立和发展问题进行研讨,是南京都市圈的首批成员。

当下,南京在新建的轨交S4号线(宁滁线)将延伸至滁州,马鞍山、芜湖也在推动与南京地铁对接。就在3月,马鞍山宣布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力度推进“宁马都市圈城际铁路(马鞍山段)PPP项目”。同时,马鞍山2020年重点任务10条措施中,有9条都和紧密对接南京有关。

一句老话是“人靠脚投票”,在都市圈协同中,城市靠实际项目投票。合肥都市圈东部芜滁马三市明显更被南京吸引。

合肥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杨有明曾表示,“与周边的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相比,合肥都市圈还有很大差距,……发展不足、发展不均衡、内部联系不紧密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不过,杨有明也提出合肥的一大优势是创新资源,目前合肥建成在建拟建的国家大科学装置数达到9个,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在肥服务院士总数也已达127人。

接下来,合肥都市圈建设的一大重点正是“强化创新引领,推进产业升级”。杨有明表示,将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大创新主平台为载体,发挥合肥辐射带动作用。

合六经济走廊之外,合滁、合芜马、合淮等产业发展带仍是合肥都市圈产业链联动的重要抓手。眼下,合肥到滁州、马鞍山、芜湖尚未开通高铁动车直达,但都已在路上。

合肥至芜湖高铁预计今年开通,合肥巢湖至马鞍山城际铁路正开工在建,北沿江高铁(合肥至上海段)在滁州并站的方案也已得到国铁集团支持。

城市间的发展不能简单地靠划定区域,通过“拉郎配”的方式建立。未来几年,随着合肥都市圈内交通脉搏连通,各项要素加速流动,合肥是否可能让东部“小弟”收心?

[责任编辑:袁瑾]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