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听!《花正红》——韩再芬今天特意朗读、倾情诉说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自动播放

每每说到黄梅戏,总不免想起严凤英。 一个人的名字,能够与一个剧种如此相伴相生、相映成辉,经历漫长岁月洗礼,仍然得到追捧和尊崇——对一个艺术家来说,这无疑是最高的殊荣。 中国民间

每每说到黄梅戏,总不免想起严凤英。

一个人的名字,能够与一个剧种如此相伴相生、相映成辉,经历漫长岁月洗礼,仍然得到追捧和尊崇——对一个艺术家来说,这无疑是最高的殊荣。

中国民间戏曲种类繁多,地域性很强。我老家所在的湖北荆州,就流行花鼓戏,与黄梅戏很相似。但我其实谈不上喜欢,尤其是那悲悲切切的声腔,感觉像听丧鼓。

真正让我改变对地方戏曲印象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看到黄梅戏电影《天仙配》。悲欢离合的故事情节,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美轮美奂的舞美设计,是我过去从未见识过的。特别是严凤英饰演的“七仙女”,形象唯美,凄美哀怨,有血有肉,性格鲜明,有情有义,彻底颠覆了我对地方戏曲的印象。到底看了多少遍,已记不清了,但我当时居然能把整本《天仙配》从头到尾唱下来,连自己都感到惊奇。

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剧照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本来只是“七仙女”和董永的一段对唱,居然变成了二重唱,最终像流行歌曲一样,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那个时候,黄梅戏的阵势,真的好大好大。

后来才晓得,黄梅戏电影《天仙配》,早在1955年就已公映,轰动全国。随后又去找严凤英主演的另外两部黄梅戏电影:《女驸马》和《牛郎织女》,同样看得如痴如醉。但我最最喜欢的,还是《天仙配》。

一个时代的声音,都会带有自身明显的印记。每次听严凤英的演唱,亮丽沙甜,朴素自白,有嗲有嘎,偶尔夹杂一点儿方言俚语,真的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新和芳香,就像是在听“邻家小妹”说话。她一开口就能调动观众的情绪,悲伤处令人落泪,欢快处叫人捧腹,让人感到一种天然的亲近,仿佛说的都是身边的事。

《上影画报》1959年第11期刊登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电影《女驸马》剧照

或许是因为黄梅戏源自农村,一直活跃在田间地头,带着大自然的气息,与京剧的沉厚、越剧的清丽、豫剧的豪迈不同,本身自带原生态的味道。严凤英的演唱,饱含浓郁的乡土气息,更加自然亲切,听起来有味儿,很轻易就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民间戏曲,要想让老百姓爱看,没有让人喜爱的女主角,恐怕不行。黄梅戏无论大戏、小戏,女性形象和女声唱腔有着本已占优的传统,旦角戏始终处在最重要的位置,正好迎合了观众普遍的审美情趣。严凤英以她精湛的表演和婉转的唱腔,更加强化了旦角戏在黄梅戏中的戏份,大大增强了黄梅戏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张力。

我平常不大爱听戏,主要是很多唱词经常听不真切、不明觉厉。但听严凤英演唱的黄梅戏,完全没有这种顾虑和畏惧。她的咬字吐字异常清晰,字音结实丰满、易听易懂。她曾对徒弟田玉莲说过一段关于吐字的认识:“我是借用了京剧的一些吐字方法与安庆话糅合在一起的。比如‘小女子也有伤心事’的‘事’字,就不能按普通话来念,就得按安庆话来念,把‘事’念作‘四’。如念作‘事’,就不像黄梅戏了。”这对于长江中下游和南方地区的广大观众来说,不仅听得懂,而且更亲切、更过瘾。其实,戏曲演唱讲究“语音辨别,字真句明”。严凤英在这方面做过很多大胆探索和创新,这可能也是她的唱腔广受欢迎、时被模仿、影响久远的重要原因。

从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开始,严凤英声誉鹊起,大放异彩,推出一部又一部经典,铸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她连拍三部黄梅戏电影,并灌制了大批唱片和录音盒带,不仅风靡全国,还在海外市场掀起阵阵热潮。电波的冲击,拓展了黄梅戏舞台艺术和观众市场,在海内外吸引、培育、造就了一代代忠实的观众。黄梅戏也因此从一个地方小剧种,变成全国皆知、广受欢迎的大剧种。有那么一段时间,天南地北的人,差不多都能随口哼唱几句……黄梅戏的所有这些风光,都与领军人物严凤英的努力,密不可分。

感人的歌声,是会有记忆的,让人不自觉地有一种代入感。时至今日,提到严凤英,就会想到《天仙配》,提到《天仙配》,就会想到黄梅戏,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式——严凤英与《天仙配》,几乎就是黄梅戏的代名词。

可叹,严凤英的辉煌,如划过夜空的流星,如此美丽,却又太过短暂。

今年4月13日,是严凤英90周年诞辰。过去讲“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在当代人看来,90岁这个年纪,仍然可以肆意绽放、光芒四射,根本不是什么稀罕事。可屈指算来,严凤英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2年了。

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电影《牛郎织女》剧照

花正红时寒风起。这是黄梅戏《牛郎织女》中的一句唱词。据说,严凤英每次唱到此处,都特别入戏、声泪俱下、难以自持,仿佛唱的就是她自己。

这可真是戏如人生啊。黄梅戏,恰恰是以悲戏为主。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严凤英的代表作,如《天仙配》、《小辞店》,莫不是以悲剧收场,催人泪下,有怜悯有畏惧,有惊赞有义愤。人们之所以爱看,是因为在悲愤之余,感受到了强烈的道德震撼。

有时候我在想,严凤英似乎天生就是为黄梅戏而生的。冥冥之中,也许她正是要把自己不凡的人生,用与黄梅戏悲戏特色相匹配的形式,轰轰烈烈地展示给世人。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一种悲剧的美,有如梁祝化蝶!

严凤英的人生,在辉煌时戛然而止。但她成就的黄梅戏,依然生生不息。

一代又一代“七仙女”们,英姿勃发、前赴后继地活跃在黄梅戏舞台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黄梅戏舞台上先后涌现出令人瞩目的“五朵金花”、“新五朵金花”,以及雨后春笋般的民间班社,传承传统剧目,努力发扬光大,而且不断推陈出新,一派繁荣兴旺。新编黄梅戏《徽州女人》推出20年来,唱响全国,走向世界,以深刻的人文内涵与诗化的舞台呈现,久演不衰,创造出黄梅戏新的舞台经典。

韩再芬主演的《徽州女人》剧照

春满江淮花起舞。作为黄梅戏历史上最为璀璨的明珠,严凤英的生命虽然定格在38岁,但可以告慰于她的是,五十多年过去了,她的表演、她的唱腔、她美好的形象,人们依然念念不忘,记忆犹新;她赋予黄梅戏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已让她的艺术生命之树常青,且历久弥新。

是啊,花正红,成永恒。美,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严凤英创造的美,是黄梅戏的一座丰碑。余音绕梁之间,带给人们的,是无边无际的崇敬,无穷无尽的回味。

(本文应当今黄梅戏艺术领军人物韩再芬女士之约,为纪念严凤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而作——作者注)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顺]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听!《花正红》——韩再芬今天特意朗读、倾情诉说 https://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200413/9/wemedia/d5d5d14151bc118cf5a9d21f0b68b8f605c195d1_size480_w640_h360.png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