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春游江淮请您来|王波:遇见滁州 用“心”去旅行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滁州,地处皖中,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丰富。因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脍炙人口,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汇聚琅琊山,争睹“翼于泉上”的醉翁亭的风采,间或有游学于此的小孩子用心地

滁州,地处皖中,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丰富。

因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脍炙人口,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汇聚琅琊山,争睹“翼于泉上”的醉翁亭的风采,间或有游学于此的小孩子用心地背诵《醉翁亭记》,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解分析。名人、美文让滁州优美的自然风光更增添了人文的魅力。

图为琅琊山风景区

滁州不仅有过欧阳修,还迎来过王阳明——一个被后世称为“完人”的伟大思想家。虽然王阳明在滁州任职不过七个月,但却是其一生中重要的一个节点。在滁州,王阳明经历了对心学未来的彷徨、聚众讲学的笃定,和对心学宗旨的深思。在其留下的写于滁州的三十六首意境深远的诗文中可循阳明先生的心路历程。诗文涉及面较广,或歌咏美景,或抒发情怀,或教化子弟,或传扬心学。

让我们走进滁州,遇见滁州的四季山水,品读阳明先生的诗文,用心灵去感受、去旅行。

王阳明初到滁州正值深秋,《梧桐江用韵》写的就是这一时节的景色。

梧桐江用韵

凤鸟久不至,梧桐生高冈。

我来竟日坐,清阴撒衣裳。

援琴俯流水,调短意苦长。

遗音满空谷,随风递悠扬。

人生贵自得,外慕非所臧。

颜子岂忘世?仲尼固遑遑。

已矣复何事,吾道归沧浪。

梧桐冈位于柏子潭的西北方,是阳明先生亲自命名的。“清阴撒衣裳”和“遗音满空谷,随风递悠扬”这两句,准确地刻画了滁州梧桐冈深秋时节的瑟瑟秋意和悠悠秋声。

图为:滁州琅琊山风景区秋景

除了《梧桐江用韵》之外,王阳明还在另一首《赠熊彰归》里给我们掀开过滁州秋景的面纱:

赠熊彰归

门径荒凉蔓草生,相求深愧远来情。

千年绝学蒙尘土,何处澄江无月明?

坐看远山凝暮色,忽惊废叶起秋声。

归途望岳多幽兴,为问山田待耦耕。

“坐看远山凝暮色,忽惊废叶起秋声”,这天有弟子千里迢迢赶来求教,得以教化引导弟子本是开心的事,然看着远方将近的暮色,听到耳边沙沙的落叶声,想起自己一腔绝学却只能在此虚度光阴,阳明先生不禁感慨万千,吐露了内心的苦闷。

滁州地处江淮之间,风光秀丽,四季分明。琅琊山的景色更是秀美,历代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心,谱写诗文。王阳明在《琅琊山中三首》一诗中这样描述过滁州琅琊山的风光:

草堂寄放琅琊间,溪鹿岩僧且共闲。

冰雪能回草木死,春风不化山石顽。

《六经》散地莫收拾,丛棘被道谁刊删?

已矣驱驰二三子,凤图不出吾将还。

秋去滁城,必心醉于琅琊山色。琅琊山的秋天是金黄的,白雾缭绕的青山脱去了青纱,盛夏时青葱翠绿的琅琊榆和醉翁榆开始落叶,一片片一簇簇给琅琊山铺上了金黄的锦缎,一直向远方延伸。西风漫卷,落叶如蝶,挣脱了束缚的黄叶游离在空中,掉在地上,飘到水里,顺着琅琊溪水而下,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秋去冬来,日头渐短,天气也渐渐寒冷起来。一晃王阳明来滁州已有两三月有余,他有时虽对“心学”的未来迷茫、徘徊,但他振兴绝学的心智却从未有过半分动摇。任职期间,一众弟子慕名来滁,拜其为师,习其学术,“王门游学之风自此始”。《王阳明年谱》记载:“滁山水佳胜,先生督马政,地僻官闲,日与门人邀游琅琊、瀼泉间。日夕则环龙潭而坐者数百人,歌声振山谷。诸生随地请正,踊跃歌舞。旧学之士皆日来臻。于是从游之众自滁始。”

明正德八年(1513年)滁州的冬天,山已然冷得颤抖,水也冻得僵硬了,但却比往年多了些许鲜活的气息。这一年,王阳明在滁州对诸多弟子迎来送往、点拨寄望。他应该是很喜欢滁城冬雪的,在滁州期间,他所作的三十六首诗里足有六首提到了雪。

龙蟠山中用韵

无奈青山处处情,村沽日日办山行。

真惭廪食虚官守,只把山游作课程。

谷口乱云随骑远,林间飞雪点衣轻。

长思淡泊还真性,世味年来久絮羹。

这首名为《龙蟠山中用韵》的诗描写的正是初冬的一个下雪天,王阳明带着弟子们在山间游学的场景。这一天,风越来越大,谷口的那朵小云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浓云,慢慢地升腾起来,扩散开去,渐渐遮蔽了天空,下起小雪来了,王阳明的“心学”精髓,伴着那漫天飞舞的白色小精灵,钻进了树林、钻进了小河、钻进了王阳明和弟子们的心里。

图为琅琊山风景区

王阳明在滁州的那年冬天,多有大雪,有一次暴雪,王阳明被困家中十天,他之后信笔写下了《送德观归省二首》:

其一

雪里闭门十日坐,开门一笑忽青天。

茅檐正好负暄日,客子胡为思故园?

椿树惯经霜雪老,梅花偏向岁寒妍。

琅琊春色如相忆,好放山阴月下船。

其二

琅琊雪是故园雪,故园春亦琅琊春。

天机动处即生意,世事到头还俗尘。

立雪浴沂传故事,吟风弄月是何人?

到家好谢二三子,莫向长沮错问津。

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透露着王阳明的喜悦之情,在见了滁州雪后放晴的情景之后,这颗怀才不遇、命途多舛的心终于有了激动,也有了笑颜。他称赞椿树傲雪欺霜,歌颂梅花迎风斗雪,他满心满眼都觉得琅琊山的雪、琅琊山的景皆如记忆中的家乡那般亲切多情,在这一刻,滁州于王阳明不再是异乡,而是故乡。

“未尽师生六日情,天教风雪阻西行。茅堂岂有春风坐,江郭虚留一月程。”(《送守中至龙盘山中》),滁州的冬雪里有王阳明的师生情;“春城驿路聊相送,夜雪空山且复留。江浦云开庐岳曙,洞庭湖阔九疑浮。”(《送惟乾二首》),滁州的冬雪里亦有王阳明的老友情;“才看庭树玉森森,忽漫阶除已许深。但得诸生通夕坐,不妨老子半酣吟。琼花入座能欺酒,冰溜垂檐欲堕针。(《栖云楼坐雪二首》),滁州的冬雪里还有王阳明的欢乐情。这样多情的滁州,让人怎能不爱,叫人怎能不喜。

时光荏苒,流年似水,滁州的春天在一场场春雨过后,悄然而至。不知不觉间,王阳明迎来了到滁州之后的第三个季节,他终于悟出了心学教学法的入门功夫——静坐以悟。若想悟道须静坐,要分两个步骤,第一步要做到“息思虑”,即排除一切杂念,让自己的心进入空寂境界,第二步是“省察克制”,也就是深刻内省,找出所有的私欲,再发挥自身良知的力量去克制。在“静坐以悟”的过程中,要有“诚意”和“谨独”,否则是达不到效果的。

明正德九年(1514年)的春天,王阳明与诸弟子或默坐于室、静思澄虑,或登山临水、歌舞咏唱,于山水中助弟子领悟天人合一归至于心的哲理,教弟子寓心学悟道于天地之间。在他描述滁州春光的诗中,当属《山中示诸生五首》和《龙潭夜坐》最为精彩。“路绝春山久废寻,野人扶病强登临。同游仙侣须乘兴,共探花源莫厌深。”“桃源在何许?西峰最深处。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池上偶然到,红花间白花。小亭闲可坐,不必问谁家。”“溪边坐流水,水流心共闲。不知山月上,松影落衣斑。”(《山中示诸生五首》),诗中主要表现的是王阳明带领弟子在琅琊山中游玩教学的情景,通过教弟子在山中静坐,感受山中的闲云流水、溪流落花、月移影动等天地变化,点化其弟子,让“心学”在弟子心中悄然根生。

图为琅琊山风景区

龙潭夜坐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此诗当属王阳明诗作中的上乘佳作,先有花香醉人之嗅觉,再有溪声动人之听觉,幽人与栖鸟,草露与松风,皆有呼应和映照关系,诗句中摒弃了诸般私欲,但却心念天下,景是好景,情是圣情。好一个优美恬静的“滁城花月夜”,好一派清心寡欲的博爱圣人怀。

正德九年(1514)四月,王阳明升任南京鸿胪寺卿,年谱记载:“五月,至南京。”按阳历算,约是六月,当属夏季。他在南京写的第一首诗里言道:“人间炎暑无逃遁,归向山中卧岁寒。”

王阳明是在正德八年(1513)十一月到滁州,正德九年(1514)年四月升任南京鸿胪寺卿,算起来他虽然在滁州只待了七个月,却跨了两个年度,倒是真真切切地饱览了滁州的春夏秋冬四季风景。在这不长不短的七个月里,滁州的四季风光深深地留在了王阳明的记忆中,他离滁数载后在诗里这样写道:“一别滁山变两年,梦魂常是到山前。依稀山路还如旧,只耐迷茫草树烟。”“归去滁山好寄声,滁山与我最多情。而今山下诸溪水,还有当时几派情。”

王阳明心中的滁州,你遇见了吗?

作者简介:

王波,文化产业青年学者,南京大学博士后,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阳明文化(贵阳)国际文献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顺]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