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应发展什么产业?这个文件提五大经济


来源:澎湃新闻网

原标题: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应发展什么产业?这个文件提“五大经济”

7月15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举行新闻通气会,通报了近期示范区最新近况。

澎湃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会同江苏省工信厅、浙江省经信厅及示范区执委会,共同研究起草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产业项目准入标准》(以下简称《准入标准》)。

上述两个文件明确回答了“示范区应当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和“先行启动区可以落地什么样的项目”这两个重要问题,代表了示范区在探索项目管理、投资管理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实践成果,做到了“一个目录明导向、一个标准定准入”,实现了产业发展导向、项目准入标准的跨省域统一。

“五大经济”为主导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平介绍《指导目录》和《准入标准》的出台,既是在全国首次实现了跨省级行政区域执行统一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统一的产业项目准入标准,也是两省一市、两区一县探索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的积极实践。

关于《指导目录》主要内容,刘平表示,执委会立足示范区现有产业基础和禀赋特色,针对示范区约2413平方公里范围,提出了“五大经济”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一是功能型总部经济,重点放大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溢出效应,聚焦知识创新、功能创新、模式创新型,引进和培育一批跨国企业、民营企业和央企国企总部,如正在推进建设的青浦华为研发中心等。

二是特色型服务经济,重点发展与区域生态资源相契合、创新资源相融合的服务经济,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绿色金融、科技服务、节能环保等特色鲜明的高端服务业,如依托进博会发展国际化、精品化会展业。

三是融合型数字经济,重点发挥三地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基础优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发展“AI+”“5G+”“北斗+”“大数据+”等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如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为代表的智能传感器核心基地。

四是前沿型创新经济,重点发展生命健康、绿色新能源、轻质智能装备、服务型制造等新兴产业,推动绿色科技示范应用,推动纺织服装创意化、品牌化、高端化转型提升,支持传统产业焕发新生力,如江苏吴江推进建设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

五是生态型湖区经济,释放湖荡水网、田园风光、古镇文化等资源魅力,因地制宜发展体现时代风、江南韵和国际范的湖区水乡文体旅游、绿色农业、现代教育等滨湖产业,如嘉善嘉佑现代农业田园共同体。

执行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

关于《准入标准》主要内容,刘平提到,目前主要有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区域上聚焦“先行启动区”五个镇(青浦区金泽镇、朱家角镇,吴江黎里镇,嘉善姚庄镇、西塘镇)约660平方公里范围试点先行,围绕项目全过程管理,试点推动产业投资项目一体化管理服务;另一方面,项目上聚焦做优做强“增量”文章,从源头有力提升产业新增项目质量,最大限度释放增量示范效应、带动效应、辐射效应,强化以增带存、以增优存、以增改存。

具体内容方面,《准入标准》适用于先行启动区新引进及盘活存量用地引进的工业项目、研发总部项目,重点从“四个维度”推动提升新项目招引质量:

一是产业契合度。新进产业项目应符合示范区功能定位与“五大经济”为主的产业导向,对国家和沪苏浙等各级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及相关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工艺、装备、产品和项目,一律严格准入禁止新建扩建。

二是环境友好度。新进产业项目必须符合“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和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执行已发布的国家、沪苏浙行业及特定区域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能耗、水耗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工业项目应按照“绿色工厂”标准建造管理;研发总部、商办总部项目应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要求实施。

三是创新浓度。提升新进产业项目知识创造水平,强化智力密度,明确提出科技人员占比(如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研发投入强度(如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知识产权拥有性等要素指标,为两省一市“首创性”对产业项目创新性提出准入要求。

四是经济密度。在比较分析“两区一县”现有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正视差异、底部抬升、逐步对标、动态调整”的原则,对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税收强度、容积率等方面提出量化指标(如工业用地新增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500万元/亩,达产产出强度不低于1000万元/亩/年、税收强度不低于100万元/亩/年)。

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唐晓东表示,下一步,示范区执委会将联合一市两省经信(工信)部门,会同两区一县以及先行启动区五镇区,切实推动《指导目录》和《准入标准》的宣传贯彻和落地执行等工作,探索建立区域产业投资项目一体化管理服务新机制,有力推动示范区产业绿色创新发展。

“在两个文件执行过程中,充分听取市场主体意见建议,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适时进行调整完善。并且,对《准入标准》中提到的刚性指标,适当兼顾区域发展阶段的不平衡,推动先行启动区五镇各自制定三年过渡方案,确保到2022年达标。” 唐晓东表示,另外,还将研究建立招商引资协同机制,形成产业分区引导、产业政策统筹、重大项目会商、产业联合招商、首谈利益保障、合理迁移利益共享、规范有序迁移等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招商引资协同工作座谈会,加强协调两区一县招商引资过程中的需求和问题。

青浦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联动发展

“《指导目标》和《准入标准》的出台实施,对于整个示范区和青浦区的产业定位明确了统一的准入标准。”上海市青浦区经委主任朱要武说,“另一方面,两区一县根据自身的产业特征在统一性的要求下,能够百花齐放,而不是千篇一律。

朱要武表示,按照《指导目录》和《准入标准》的指导意见,青浦区主要从联动、协同和融合三个方面做强做透青浦区产业发展。

第一,青浦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联动发展。青浦东部地区主要依托虹桥商务区这个国际开放枢纽的动力核,对标“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青浦打造高能级的上海之门”的总体要求,打造长三角的国际贸易龙头区、协同创新的核心区和世界一流的中央商务区。

朱要武提到了青浦东部城区的“3+1”区域特色和产业发展情况。“东部地区承接了虹桥商务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放大进博会主场的溢出效应。加上虹桥交通枢纽的便捷交通,重点做好功能性总部经济,做优做强大会展、大物流和大商贸三大服务业。”朱要武说。

第二,青浦西部地区加快产业协同发展,以围绕华为研发基地导入软件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5G、人工智能、芯片以及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构建“5G+”的新兴产业生态圈。朱要武称,青浦区以华为作为产业示范,引领融合型数字经济,并依托淀山湖周围的生态资源形成生态型湖区经济。

第三,青浦中部地区加快推动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努力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硬核的产业基地,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产业平台,做大做强前沿型创新经济。

[责任编辑:王顺]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