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太湖县北中镇:倾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太湖县北中镇便是深山里的“瀛洲”。远离县城100余公里,地处大别山区深山腹地,交通及经济资源条件落后,“贫穷”一直是该镇挥之不去的阴影。2015年以来,随着党和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入推进,10支扶贫工作队走进了这个深山小镇。6年来,该镇各扶贫工作队针对帮扶贫困村发展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和实施帮扶规划、年度计划,不断汇聚全镇上下和社会各界帮扶力量,为全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发挥“领头羊”效应。始终坚持党建强才能发展强的工作理念,突出抓党建促脱贫,着眼优化村班子结构,选好“领路人”。不断加大镇村两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建立后备人才库,吸收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青年创业者担任扶贫专干。严把党员发展关,通过动机考察、民主评议、实地考察等途径择优推荐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年轻同志入党。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充分发挥“四议两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议事决策机制的“助推剂”作用,促进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中淬炼党性、严肃作风、取得成绩。彭长月是铜陵有色集团派驻该镇江河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伊始,面对一穷二白的集体经济困境,他带领江河村村两委赴邻近的潜山市黄埔村取经问道。那里有着同江河村相似的自然条件和落后的交通条件,但是黄埔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却在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相似的发展条件带来的是截然相反的发展现状,这不仅令江河村的村两委由衷的赞叹,也让村党支部书记江明晗陷入沉思。回村后,坚定了干出一番天地的江明晗主动找到彭长月,寻求彭长月和帮扶单位的帮助。随后,在彭长月帮助下,《江河村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江河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方案陆续出台,让村里的扶贫工作和经济发展有了“指南针”。在彭长月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江河村出列贫困村,2019年江河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大关,同时江河村第一届农产品展销会实现了159万元收益,第二届和第三届农产品展销会分别实现了210万元、340万元收益,一个乡村举办农特产品展销会在省内尚属首次,每次展销会都吸引了省市媒体的关注。昔日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创收增收。

持续强化产业建设,增强“产业链”优势。生态资本即是富民资本,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让产业发展开发该镇“造血”,摆脱依赖“输血”困,是该镇扶贫工作队最主要的帮扶措施。作为山区小镇,镇内无一重工业,长期以来坚持“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人与自然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的发挥依山傍水的区位优势,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塑造了一批花冲谷尖、禅茶、望天茶乡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及村落,让产业发展“留得住青山、记得住乡愁”。全镇茶叶开采面积达17626亩;良种无性系茶苗育苗基地3个共120亩,年出苗数1000万株,居太湖县首位。镇内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家庭农场116家,种植大户48户。茶叶销售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厂+农户”的模式,与龙头企业签订供货协议,不仅保障了全镇茶叶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而且极大地助推了农民收入尤其是贫困户收入有了稳定的大幅提高。以望天村为代表,截至目前全村共有茶园面积4920余亩,其中无性系优质茶园1610亩,亩产值4000元,全村茶叶总产值达到1968万元,人均种茶单项收入为7494元。该镇浮坵村村民姚万华带领23户村民,按三七分成从农户手里流转荒山580亩,种植油茶。吃住在山上工棚里,利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不仅成片开发荒山580亩,还栽上了油茶苗。并使其成活率达95%以上,顺利通过太湖县林业局验收,在群众中树立了威望。群众这样评价说:“姚万华是干实事的,让荒山绿了,也带动不少村民勤劳致富。”随后,他逐渐扩大规模,如今深山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发展到4500亩,品种从油茶到茶叶、中药材,社员从开始23户到现在160户,其中贫困户35户。姚万华充分发挥合作社职能作用,以“合作社+农场+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并以此为示范点,向周边村和乡镇进行辐射,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健全人才回乡机制,完善“凤还巢”体系。该镇在逢年过节期间和能人志士回家之际,召开座谈会,向他们介绍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家乡建设情况,同时组织党员汇报当年思想、工作情况,介绍外地先进做法,鼓励他们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勉励外出人员“在外不忘家乡,富了不忘乡亲”,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脱贫攻坚和经济建设。积极吸纳有能力促进当地脱贫攻坚工作的能人志士,对他们回乡创业就业给予政策照顾、资金扶持。对遵纪守法,对家乡有贡献的外出党员进行奖励或表彰,促进他们关心支持家乡建设,成为家乡建设的联络员。同时,基层党组织力所能及地帮助外出流动党员的家庭解决一些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充分体现党组织的温暖,保障脱贫攻坚工作“内有动力,外有活力”。该镇花冲村两委委员刘锐是该镇“城归计划”的代表,他是黑龙江科技大学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在浙江一家企业从事主管工作,薪资颇高。后响应家乡建设号召,毅然辞职回乡从事村干部工作,并于2014年起担任花冲村两委委员。回乡后,除了日常兢兢业业的村干本职工作以外,他还带动村民养猪,一年下来光自己就有20多万的收入。同时,该镇宝坪村回乡创业青年舒家发于去年8月份回到山村创办了占地3000多平米的蛋鸡养殖场,目前共养鸡3.6万只,日产鸡蛋3.3万个,线上线下,十分畅销。在安排12名当地村民就近就业中共有7名贫困户村民在他处务工,包吃包住,月均收入3000元左右。后期,还计划提供5个贫困户公益性就业岗位,助力脱贫增收。这也是宝坪村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发展之路。(林波)

[责任编辑:王顺]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